物体生命运动及其二元素


物体生命运动及其二元素

一、凡物体都有生命

据物体生命运动二元素,凡物体都有生命,因为物体内的电子绕原子核转动就是生命运动,而且广义上说任何物体都有产生、生存、成熟、消亡的生命周期,其中贯穿着实现消费体系大方向的生命运动。生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生命在于虚物质控制的沿测地线方向的消费运动,狭义生命是指传统上的即生物学上的有机大分子构造的可活动体。物体的生命性在于虚物质,在于消费运动。因此,广义上说,所有物体都有生命而不限于有机物。其实,体现通常概念的生命特征是精神、智能、意识,而这些是我们的软件概念。软件的关键是模式与组织网络,它们存在于人体上、线路板上、机器人上……,在所有物体上,属虚物质范畴。

不仅有机物有生命,无机物也有生命,甚至由物体衍生的事件也有生命,因此生命性不必限制在有机物质上,否则容易使我们的世界观狭隘化。狭隘的观念会限制世界观的拓宽,压抑创新灵感。而不区分有机生命体与无机生命体,则又不便于鉴别是非、描述事物。因此,我们既要肯定所有物体的生命性又要注意区分人性与物性的不同表现,即弄清楚

          虚物质 人性 智能控制←方向

“广义物质 物体→ 物体生命性           ”的概念,           实物质 物性 物理定律←力热

其中智能控制遵循思维规律。

二、生命消费运动

物体一产生就有生命,生命性在于虚物质决定的物体作方向运动,而这个方向正是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可见,生命离不开运动、运动内容为消费,物体的生命性在于始终的消费运动,即生命、运动、消费三者关系密不可分,且贯穿于时空里物质存在的全过程中。同样的道理,在人类社会,个人、消费、运动三者一体关系密不可分。有谁见过不劳动又不活动、不消费的人。绝对静止或无序运动都是不存在的非生命运动;生命运动存在周期或称寿命必然有运动规律;事件似乎亦有生命,但这是物体生命运动的衍生概念。传统的“生命体、非生命体”的划分应是关于无机物、有机物、人类三个界限的狭义生命概念,值得注意但不应因此忽视所有物体的生命性。

三、生命运动特征

    生命运动有三个特征,一是周期寿命;二是消费运动;三是运作方向。 其中:①周期与寿命是物体形式连续存在的期限性,反应了生与死。按照相生相克律,没有万寿无疆的物体,也没有不遵循生命周期规律的生命运动。②追求生发自由的消费运动就是改造自然的劳动同参与市场的竞争,体现了同外界进行物、能交换与相生相克的活力。③虚物质规定实现消费的测地线方向体现了运动的目标性与高效性。

四、生命运动二元论

(一)五构素物体运动动力问题

地球是什么力使其旋转,星系运动是由什么维系?关于这种问题,古人普遍设想存在上帝,认为是上帝予我们力量。现在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只是将运动推力解释为“惯性”概念。不过惯性概念也有一定道理,因为物体由五构素组成,仅从五构素就可全面概括物体存在法则、运动主体、运动方向与动力、运动规律等等。这就表明五构素物体具封闭、自指性,其运动用不着上帝支持。从哈勃定律我们也可以解答为什么物体有惯性。因为哈勃定律表明,低级载体运动速度的基础值等于其高级载体的运动速度,对低级载体来说基础速度就是惯性,此即牛顿第一运动律;而低级载体自身额外受力所产生的速度为加速度,此即牛顿第二运动律。物体惯性来自其高级载体,而所有物体的惯性来自宇宙能量“O”态点大爆炸时能量的释放。由于质量大的物体五构素能量当量值大,因而重量级物体通常惯性大。

物体由五构素组成,而物体以消费运动为存在方式,说明消费运动同五构素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消费运动就是五构素的变化运动,物体运动是自身的自然行为或称惯性,而不需要上帝施予外力。从五构素表面看,物体运动第一表现是力热即运动物体自身能量的充放;第二表现是方向;第三表现是时间过程;第四表现是空间位移;第五表现是物体转换过程之天然运动。消费运动是物体存在的总称,仔细分析物体五构素成分,又可得出实物质构建运动壳体(物体),而虚物质控制物体运动方向,控制能量释放或物质消耗转变成运动。因而虚物质是运动第一动力元,物能或力热就成了物体运动第二动力元。

(二)生命体三大要素

从五构素物体论上可看出,物体运动三大要素T3都来自能量。因为虚实物质二者来自能量,力热也是能量在物体消费运动过程中的表现形式。虚物质、实物质,能量三者间关系体现在人类生命体就是人性决定的本能或意识、躯体、力热三元集合体。没有载体则人性无居所,能量无传递媒介,从而无所作为;没有人性则载体运动无方向或无本能意识,能量则无的放矢以致萎缩,使得躯体无法稳定存在,更谈不上发展;没有能量,意识成幻想、欲望无实现的能动力,载体的基础生命力值Lf0=0从而无生存能力。可见人体、人性、能量三者间关系密切,缺一不可而具一体化关系。这种关系总是体现在消费运动上,没有消费运动三者间就串不起来。看来,唯有生命消费运动才能把三者统一起来,使生命体在生存的基础上蓬勃发展。但在生命运动过程中,又表现为人性欲望与能量释放的间断性等复杂矛盾现象。

(三)三大要素与二元素

物体是广义物质的存在形式,事件是物体矛盾运动的表现,而矛盾是虚物质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总效应。由于广义物质具虚实二面性,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物体必含有实物质、能量、虚物质三大要素,其中实物质是物体运动实体,表现出形体结构效应而在宏观中呈显性,容易看见;虚物质是物体生命运动方向控制体,表现出方向不变效应在宏观中呈隐性而难以看见。在人文概念上,虚物质还没有正统地同运动与动作联系起来;能量则在物体生命运动中表现为力热形式与做功效应,虽看不见但常同运动动作联系起来。由此可推出物体生命运动必具备二个根本要素:方向、能量。二元素关系为:能量←由宇宙爆炸释放而来←在物体消费运动中呈物能转化;方向←虚物质控制←具体地说,由方向运动轨迹迭加而来。也就是说,运动的物体由三大要素即虚、实物质与能量构成,其中能量、方向二元素被看作运动要素。因为物体的能量和方向构成物体自身或影响它物的运动,不存在没有能量没有虚物质控制的物体方向运动。

生命体消费运动的主体包括虚物质、实物质、能量三大要素。其中决定物体欲望的虚物质为运动第一要素,因为没有虚物质,则物体运动无意念力无方向,也就不可能启动实物质运动和能量充放过程的力热运动形式;而实物质和能量因在运动方向上、能量激活上受虚物质控制或制约,且欲望无穷的激发与能力有限的制约二种截然相反的关系表明载体、能量只能是运动第二要素。

(四)运动基本范畴

生命体三大要素加上运动场地就形成了运动基本范畴T5:载体与能量、生命周期、运动轨迹及环境、运动控制动力。这些范畴是对物体自身运动和物体间运动联系的总括,其中虚物质决定的物体运动的方向性使物体具生命性,而能量为运动提供了能动力;生命周期是运动的一般形式,由层次结构嵌成,环境等是外部能量的力热表现。由这些范畴决定的运动规律性、有序性是主要的;而紊乱失控的运动是相对和暂时的失衡现象,实际上是有能量有方向的环境平衡调整运动。

根据前面介绍的概念,仔细分析以上范畴,可见方向与能量是运动本质。因为方向控制与层次结构引擎制约造就的运动轨迹同虚物质相关,而载体与能量相关。

(五)运动二元论

解析物体本身可以看到,物体包容着广义物质虚、实二面性,因而物体生命运动由方向和能量二元素控制与支持。没有方向的运动是不存在的,否则世界就不成方圆、不会有规律,时空则充满着无目的无意义活动,也即运动的主体无灵魂无目标,也就无生命性无稳定性、无物体存在的可能。没有能量的运动同样是不存在的,否则就不会有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生命等的反应、反映、意识运动和物质存在形式的转化,人类从事生产转化物质产品形式的活动也就没有必要和可能。二元素中,能量最初来自宇宙大爆炸的释放和能量“O”态点的辐射,具体来自运动硬主体(硬件)——实物质以机械、物理、化学等运动和生物生命运动及思维运动等方式的转化。能量在物体运动中传递转移,能量的传递转移或配置形成了今天的物体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如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是由能量充、放方式即引力、势能做功支持的。如果地球绕太阳转产生的引力波将其来自大爆炸或外部转移过来的能量统统辐射完后,则地球必将砸撞入太阳里。所以能量以转移或回收为主是黑洞期T6或宇宙能量“O”态点形成之前的过程,而能量以辐射、配置为主才是大爆炸之后的事。方向性或控制则来自运动软主体(软件)——虚物质决定的本能式反应、意识式反映或理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