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护航 打造福建茶叶知名品牌


科技护航 打造福建茶叶知名品牌  
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创新发展侧记
 
    2002年11月,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在第二届广州茶叶博览会上获得“茶王”称号,20克国宝母树大红袍以18万天价成交;
    2003年9月,公司肉桂茶获得厦门茶叶博览会“五星级国际茶王”桂冠;
    2004年,公司“武夷牌”商标获2003年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
    2006年10月,公司产品进驻钓鱼台国宾馆,成为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
    2007年10月,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监制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
    2008年1月,公司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星愿成为武夷山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
    武夷岩茶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积累之后,在21世纪迎来了它的又一轮辉煌,与之相伴的是一些武夷岩茶生产企业的异军突起。其中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具有“标杆”意义的领袖企业。2001年成立的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将传统制茶工艺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以科技为先、塑造品牌为企业发展理念,有力地促进了武夷岩茶在国内外的推广,把武夷岩茶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从茶园到茶杯  竭力追求茶叶品质
    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简称星愿茶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是集福建乌龙茶、绿茶、花茶、白茶、红茶等茶类,特别是武夷岩茶的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星愿茶业公司作为武夷山市政府授权的母树大红袍唯一管理承制单位,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制定了产品和质量与安全可追溯管理制度,确保茶叶质量优良稳定与安全卫生,从而得到客户的肯定,赢得了市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迅速崛起建设最好的有机化茶园是公司追求高品质的第一步。为生产品质优异的茶叶,公司以武夷山茶叶研究所为主导,引进福建农林大学的有机茶生产技术和福建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在茶叶生产、加工中,公司所属茶园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保证茶叶生长的有机化和纯天然。位于风景秀美的武夷山景区内的武夷山茶叶科学研究所茶园和公司的九龙山茶园是公司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已经全部达到了有机茶标准,并获得了国内和国外的有机认证。
    茶叶的制作工艺对茶叶的品质至关重要,这又取决与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两方面的保障。为了生产优质的茶叶,公司花巨资引进电脑控制的乌龙茶初制设备,装备了一套在国内茶叶生产企业少见的自动化茶叶精制生产线。在茶叶的制作技术方面,公司除了充分利用茶科所老专家的科研成果外,还引进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毕业生,形成具有超强水平的技术力量。同时,积极与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究合作,把传统的制茶技术与现代的制茶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改进、提升传统制茶工艺。
科学的审评检测是公司追求高品质的第三个措施。公司现有两个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审评室,同时还组建了茶叶检测中心,任何一款茶叶出厂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审评和理化检验。
                      利用6•18平台,大力引进技术成果
    积极利用6•18平台,进行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引进相机技术,是贯穿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整个发展过程的一柄利剑。公司成立了茶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与福建农林大学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合作。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成立管理小组,由福建农林大学和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成员共同组成,聘请福建农林大学孙威江教授任中心主任,下设茶叶加工工程研究室、有机茶品质调控技术研究室、茶叶深加工及功能性成分研究室、茶叶质量检测检验中心等,对公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还充分利用“6•18”平台对接科研成果,突破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障碍。自2004年第二届“6•18”以来,公司积极利用6•18平台,大力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加速了公司的发展步伐。公司先后与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单位对接了“武夷岩茶有机栽培及标准化加工新技术研究与示范”、“有机乌龙茶出口生产基地建设”、“ 乌龙茶计算机智能化做青集中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 名优特茶树栽培与初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一系列项目。
   “武夷岩茶有机栽培及标准化加工新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是星愿茶业公司引进的重要项目,具有很大的技术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有机茶栽培技术上,首次利用芝麻的植物化感作用防治茶园杂草;二是提供了一种清香型武夷岩茶加工技术。项目结合南北乌龙茶加工的优点,前期利用综合做青机,摇凉同时放在综合做青机进行,杀青后、用速包机和球茶机做形,从而大大减少做青摇、凉分开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三是乌龙茶智能化做青。项目首次应用了电脑设备,开发软件进行智能化做青,通过传感器采集温度、湿度、减重率等因子,自动控制做青过程的摇、吹、停,实时监控,全程记录,便于进一步分析、利用,相同条件随时调用已有程序。
    这个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可建立有机茶园1310亩,每亩可加工茶叶100公斤,而有机茶可比常规茶售价提高50%,按武夷岩茶平均售价50元/公斤,每年可增加收入327.5万元;利用机械化采茶,鲜叶0.15元/斤,人工采茶鲜叶0.6元/斤,每年可节约成本265680元;利用南北乌龙茶的加工优点,生产清香型武夷岩茶,年可加工成品茶4吨,每公斤茶叶售价在200元以上,年可增加产值达80万元以上;乌龙茶智能化做青设备的建立,可进行大规模生产,制优率比其它高30%以上,年可增加优质茶2.5吨,每公斤茶叶售价在400元以上,年可增加产值达100万元以上。同时,此项目还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它大大提高了武夷岩茶的种植和加工水平,降低劳动成本;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武夷岩茶的品质;有机武夷岩茶栽培和加工技术成果的示范推广可增加茶农的收入;项目生产的有机茶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提高了福建茶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声誉。星愿(中国)的茶叶也成功被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接受。
星愿茶业公司在“6•18”上对接的“有机乌龙茶出口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项目建立了1300亩有机乌龙茶出口基地,通过IMO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辐射带动4000亩茶园按有机栽培方式生产;完成了300亩老龄茶园的台刈改造;还建立500亩喷灌茶园。其它建设内容正按计划顺利实施。
    为了开发新产品,延长茶叶的产业链,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在第五届“6•18”上,星愿(中国)又 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接了“超微茶粉生产”项目。这个项目采用茶树鲜叶或成品茶叶(乌龙茶、绿茶、红茶、茉莉花茶等)为原料,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加工成颗粒度在1080微米的超微细茶粉。该茶粉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品质风格及营养和保健成分。由于颗粒极细,即可实现速溶,又容易被人体吸收,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冰淇淋、面包、糖果、果冻等食品中作为风味或保健营养成分的强化配料,并赋于各类食品天然的色泽和特有的茶叶风味,并以其特有的抗氧化性能,有效地防止食品氧化褐变,延长食品保存期。
                      打造企业品牌  弘扬武夷茶文化
    公司掌门人何一心几年前来到武夷山度假,武夷山的碧水丹山和当地人民的纯朴让他久久不舍离去,最终他选择留在武夷山,创办了心愿(中国)茶叶有限公司。“传承历史,振兴岩茶”,何一心从此过上了与武夷岩茶不离不弃的日子。
    “高品质的武夷岩茶在当时价格低廉,一斤仅售一百多元。如何提高茶叶的档次,打造岩茶品牌?”这是何一心一直思索的问题。“在公司成立以前,大红袍等武夷岩茶大多包装简单,大多数厂家的茶叶用纸罐或塑料袋包装后即出厂销售,茶叶普遍销售不到与品质相符的价格……”心愿(中国)成立之后,从产品入手,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切入点,从改变武夷岩茶包装做起,将简易纸罐包装更改为现今的锡罐、瓷罐等包装,用小包装代替大包。这不仅大大提高大红袍等武夷岩茶包装的档次,打破武夷岩茶在人们心目中包装差,档次低的印象,让人们重新认识昔日的皇宫御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产品正逐渐进入品牌的时代。以文化带动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星愿(中国)一大特色。与其他茶叶生产企业不同的是,星愿(中国)在公司内设立了一个展览内容丰富的茶叶博物馆,从这些艺术陈列的展品中,可以了解到武夷山茶叶文化的悠久历史。公司结合岩茶的发展,将武夷岩茶文化带入到日常的销售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司员工的培训,力争做到每一位员工都对武夷岩茶文化有所了解,都能够投身到武夷岩茶文化的弘扬中。为提高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武夷星品牌的知名度,公司先后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如上海、北京设立旗舰店,以统一的装修格式展现武夷星的形象。公司建有直营专卖网络和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茶叶贸易信息平台,通过各种要素的合理流转与配置,实现“基地、市场、信息一体化”,形成多层次茶叶贸易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石家庄、西安、福州等18个大中城市设立了武夷星茶叶专卖店。公司积极参加高规格的茶叶博览会和茶事活动,让广大的中外人士了解武夷星茶叶。目前“武夷星”品牌已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全国三绿工程十大放心畅销茶品牌、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福建名牌产品、福建著名商标等称号。
出处: 林谋略 洪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