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是不是万能要看怎么忽悠了


搜索是不是万能要看怎么忽悠了

司马平邦

百度CEO李彦宏--他总是被人写成“李宏彦”实在不能怪别人,因为他名字中的“彦”和“宏”两个字似乎没有什么重与轻之分,按记忆学的原理,一定先要记住那个最主要德符号,然后再记它的辅助符号,姓氏当然是第一需要记住的,郭德纲姓“郭”,刘德华姓“刘”,然后再去记那个“纲”和“华”,所以,很少有人叫刘德华为“华仔”而都叫“华仔”。

当然,也不能因此称郭德纲为“纲仔”,虽然他比刘德华年纪小不少,还是用老北京的说法,叫“纲爷”比较合适。

李彦宏,如果单拎出一个字,是叫“彦哥”合适还是叫“宏哥”合适呢?如果都合适,就都不合适。

这是传播学的一个普通原理,最简单的符号才最利用传播,百度是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现在它要做中文C2C的一哥,就让事情变得不再简单了,因为谁都知道中国C2C的一哥是淘宝网。

9月份,淘宝网宣布屏蔽不良搜索,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买家和卖家的利益。但是百度借此计划大肆宣传其C2C,还不忘记打击淘宝。不过,这也是百度公关一贯的做法,但是这次彦哥狠狠的打了他们一巴掌。也许他们公关做的太不到位了,另外,百度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经理李明远多半还在想,彦哥为啥没跟他沟通呢,百度对外的口径应该是李明远才对啊。

李明远曾表示:“由于缺少搜索引擎的导入,淘宝的流量将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百度高层曾表示过,百度搜索入口为淘宝网带去了60%的流量。

但没想到刚到10月,阿里巴巴就宣布,在屏蔽了百度搜索入口之后的9月,淘宝网的总交易额超过100亿人民币,这或者是百度和其它关心此事的人们未曾意料中的,因为傍上9月,正是华尔街金融海啸全面爆发的时候,北京的互联网界都也感觉到了它超级的寒意。

这就是过冬吧。

10月24日,在百度公司第三季度财报发布会上,李彦宏首次向老外分析师们承认:“以前我们也并没有向淘宝网输送太多的流量。”

李彦宏的这句话,让过去所有高层为C2C和百付宝打气的“鼓动”都变成了“鼓吹”,也一定让说过“百度搜索入口为淘宝网带去了60%的流量”的人们颇为不爽,当然有不爽也只能放在心里,因为李彦宏这时候又覆手为雨其实是针对第三季漂亮的年报公布后纳斯达克百度股票已经连续看跌,两天里分别跌幅14.5%和10%,这在国内就算是两个半跌停板了。

当然,在回答花旗分析师詹森·布鲁斯克(Jason Brueschke)关于百度进入C2C市场“究竟是希望能够从未来有可能推行的收费模式中获益?还是仍然是希望通过广告模式来盈利?”的提问时,李彦宏又不得不把刚刚说过的百度搜索对C2C流量无太多支持的话说圆:“我们之所以进军C2C领域是出于用户的需求,目前有很多的用户通过百度来搜索与产品相关的信息……我们很清楚,这一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是我们的重点在于满足现有用户的需求,这大概占到中国网民的90%。”

是啊,如果不说圆,投资分析师如果再问一句:既然百度搜索对C2C(淘宝网)流量以前没有多大支持,为什么将来就能对“百度有啊”的免费流量有大的支持呢?

那才是让百度高管们最尴尬的一个提问――可惜老外们没人这样问。

在我看来,当初为了打击淘宝网,百度高层的“百度搜索入口为淘宝网带去了60%的流量”的说法,和这时候为了力挺纳斯达克的股票李彦宏“以前我们也并没有向淘宝网输送太多的流量”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

都是为了博取眼球的忽悠罢了。

相比较还是摩根大通分析师韦迪(Dick Wei)的提问比较专业,他直接问到百度C2C平台的投入的资金以及团队的规模――这实在是个挠头的问题,投入量说多了,那么就要更细地说明回收计划;投入成本说少了,又怎么能证明百度C2C是未来公司利润的重要增长点呢?

所以,就能从了李彦宏以下的回答中读到很复杂的信息:

“我们今年早些时候就已经透露过,C2C平台的投入要低于我们对日本业务的投入(没有直接说,只是用个“日本业务”做靶子)。接下来几个季度我们将会一直保持这种状态(什么状态)。这要归功于我们的搜索业务和C2C业务之间的协同作用。我们不必投入过多的资金来提升C2C平台的流量。即使我们将来会加大投入,但是我认为,我们的投入还是要比竞争对手目前的投入少得多。“

真是一句可以写在互联网史上的经典回答,我们不必投入太多-我们将来会加大投入-还是比对手少得多――你到底是多还是少?

很明显,那些老外分析师给忽悠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