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我和Bunker先生约好了在Royal Garden Hotel十楼的中餐馆聚聚。Bunker先生是我这次来英国认识的一个地道的伦敦老头,他总是显得很傲慢,喜欢抽雪茄。每次说到美国人他都不屑一顾,总是说美国人很Stupid。他今年已经64岁,为INCO公司工作了42年,长期负责INCO公司欧洲市场的调研和印度市场的销售。与Bunker先生一起来的还有他加拿大的同事——Warren先生。
我和Bunker先生主要交流了四个问题:伦敦是怎样在短短的时间内从一个举世闻名的“雾都”变成一个风和日丽的花园城市?伦敦金融城和华尔街相比有什么区别?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商品市场的广泛影响是什么?这次金融风暴对LME本身有什么样的冲击?
●关于“雾都”环境革命的问题
Bunker先生说他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作为过来人他亲身经历了伦敦摘掉“雾都”帽子的过程。他说当时政府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投巨资改进发电厂,使得发电厂不再靠烧煤发电;第二件事就是对汽车进行管理,包括限制汽车尾气排放、减少城区汽车的通行量(主要通过市区昂贵的停车费来管理)、降低公共交通出行成本和公共交通数量;第三件事就是政府立法严禁居民取暖烧煤,只允许居民用气取暖。通过这三件事情的严厉实施,伦敦前后只用了18个月就从根本上改善了空气质量。再往后随着伦敦在金融产业上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搬离伦敦,城市的空气得到进一步净化。
●关于伦敦金融城与华尔街对比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现在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在华尔街,但Bunker先生认为伦敦金融城的国际影响力要比华尔街大得多。伦敦金融城的面积就一平方英里,但是在这一平方英里的范围内,拥有着全世界32%的外汇交易量、92%的基本金属成交额、庞大的债券交易平台和世界上最出色的保险公司。整个金融城的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如果算上与之配套的服务人员,总人数超过十万人。我问Bunker先生伦敦金融城及相关产业占伦敦的GDP的比重是多少?他告诉我说伦敦超过三分之二的GDP来自于金融业,如果再加上相关的配套产业的产出,整个比例接近90%。Bunker先生认为伦敦介于中国和美国之间,又面向整个欧洲市场,是天然的全球金融中心。在谈到华尔街的时候,Bunker先生显得不屑一顾,他说华尔街那群人都是非常愚蠢的骗子,只有他们英国人在金融领域才是最聪明的。
●关于金融危机对商品市场的影响
我们还讨论了当前金融危机对商品市场的影响。Bunker先生说他已经为INCO工作了42年,在这42年里经历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通胀危机、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基本上各种类型的危机都遇到过。和过去的危机相比,现在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还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他认为危机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他告诉我从镍的相关行业来看,欧洲和印度的实体经济正在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来自这些市场的需求在显著减少。但是他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和前几次有两个显著的不同,其一是当时各个国家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独立作战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但是现在全球主要国家之间的协同明显加强,大家在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其二在前几次危机中并没有中国的身影,而这次危机中国将会成为全世界的稳定器,因为中国的存在,全球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将会被大大缩短。对于商品市场的影响,Bunker先生认为需求的降低、资金的离场将会使主要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跌。但是当价格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商品的厂家会选择减产或者停产,这样供需可以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因此他认为随着整个市场的逐渐稳定,镍价将会有一个在低位长期振荡的过程。
●关于金融风暴对LME的影响
在最后,我还问了他LME是否会因为这次金融风暴发生问题?因为LME是由13个圈内会员共同出资形成的一个交易平台,而这13个圈内会员基本上都是金融机构。如果其中一两个银行也出现倒闭等问题的话,LME的正常运转是否会受到影响。他坚定地说绝对不会出问题,因为这13个圈内会员有着超强的资金实力。他说LME是一个交易平台,整个LME的成员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他们控制了世界上主要有色金属的价格。他说由于LME圈内会员彼此之间不做对手交易,因此每一个会员都有足够的独立性,其中一家或者两家出问题并不会从根本上动摇LME。事实上LME也经历了足够多的风风雨雨,包括1929年的金融危机,人们相信LME会安然度过危机,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一切。Bunker先生对这个问题的坚定回答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这个伦敦人身上的那种倔劲。
在和Bunker先生的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英国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昔日帝国对英国国民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我能够从Bunker先生身上看到昔日日不落帝国的影子。整个交流持续了大约三个小时。
(10月17日纪鸿聪摄于Royal Garden Hotel十层的中餐厅,从左到右依次是神化的翁处、Bunker先生、神化的潘总、Inco的Warren和我,照片背后的公园就是Hyde公园)
(写于10月18日,纪鸿聪协助完成)
2008-10-27 | 参观伦敦金属交易所
2008-10-24 | 拜访伦敦证券交易所
2008-10-22 | 在伦敦和老虎基金讨论金融危机
2008-10-23 | 与淡水河谷的交流和LME晚宴
2008-10-20 | 考察剑桥科技园
2008-10-16 | 剑桥一日游
2008-10-14 | 初到剑桥
2008-10-10 | 在香港谈金融风暴
2008-10-08 | 香港的庙街和兰桂坊一游
2007-06-14 | 要加快深港创新圈建设
2008-09-30 | 透过华尔街风暴,我们看到了什么
2008-09-24 | SaaS: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2008-09-22 | 创新,怎么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