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收费,各有说道


突然发现有人在我的博客后留言:

权威杂志论文刊登 职称论文代发机构--快速发表职称论文。联 系:宋编辑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2个工作日内回复)欢迎你咨询投稿!

这位编辑竟然知道我的心痛和需要。于是发邮件问问情况,回信如下:

亲爱的朋友:

您好!我是《科学决策》宋编辑,我们刊物是国家级的核心刊物,在权威网站都是可以查到的,我们版面费是3000字内900,您要是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可以加我工作QQ912077496

感谢这位坦诚的编辑,他至少能公开声明自己的收费。这样就免去了我向他投稿的功夫。 

如今交费发文章,已成为家常便饭。有许多专业学术期刊、大学学报已开始公开收费。前几天去邮局寄稿,正好发现一位同事把一千多元寄往一家期刊,我真替他心疼。我有好几年不这样寄钱了,正是出于吝啬,这几年也未发几篇文章。有好几篇收费通知单都让我扔进了垃圾桶。

我为几年前写过的几句话惭愧。不过我当初的意思不是更多地抱怨收费,而是期望有一条途径,如何让投稿者及时知道哪些杂志收费,免得我投稿浪费时间。收费期刊编辑部至少要在邮箱设一自动回执,“本刊收费,如不同意敬请他投!” 

为此我在光明网上先以这样的题目发表类似的看法:学术期刊如果收费,能否提前广而告之。http://www.gmw.cn/content/2004-08/27/content_89025.htm后来又结合教育部的文件换了一个题目:

 

学术规范:学术期刊的收费要不要规范


 红网  2004-9-3 8:55:12    转载  中国江苏新闻   史学评论网  雅虎    中南大学研究生网  中国信用在线

 

最近,教育部发布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对明确学术要求、保证学术质量、维护学术尊严、纯化学术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我在此要强调的是学术环境的纯化,例如如何防止官、学混一体制下的权学交易、功利诱导下的学术,等等。在这里我要谈的一个问题是,学术规范要不要规范学术期刊的收费。 

近几年一些学术期刊收费现象日益显著,名曰学会生存。如果说一些学术期刊编辑有苦衷,为了生存不得已而收取作者的编审费版面费之类,可以谅解,但是有些期刊收取的收费已远远超过其成本,很明显有创收的味道。由于有些学者鄙视这股风气,不愿交钱,那么交钱者不管其文质量高低,编辑基本上都给以发表。编辑也算理解学者的处境,即不发表就消亡publish or perish)的道理,于是一方为了创收、另一方为了评职称而发文章这样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情况就出现了。

但是,也请体谅一下某些作者的苦衷:一位初入学道的作者,他不愿进行那种商业交易,他辛辛苦苦写完一篇论文,恪守诚信等待三个月后,竟是一张近千元的催款单。也就是说,作者不知道哪些杂志要收费,收多少。收费的杂志中有些甚至是公认的有一定影响的核心期刊。如果知道收费,他是不愿意投向这家期刊去浪费时间和金钱的。

有些期刊看似负责,要求作者删减字数,等到修改完以后,答复仍然是请交费。如果不删减,超过字数另收费。你看这不是白忙活了吗?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有自己判断,投稿前自己看看所投杂志的质量。那些印刷字体、行间距很小,一份杂志上密密麻麻挤满了近百篇文章的有可能是收费杂志。但这种判断不是绝对的,也往往令你失望。

而且,收费标准也不统一。如果说收的是出版成本,那有些杂志收取的何止是成本,简直是大发其财。文章短论篇收,文章长则按字数收。一家核心杂志200元一版面,另一家普通杂志可能成倍收取,可出版以后你发现它把按5000字收费的文章缩印到一个版面上。

有同事告诉我,有的杂志同一期出两份,一份公开发行,一份内部发行,等你跑到图书馆去查询,方知上当。有的杂志劫贫济富,令初入学道者寒心。

莫非学术期刊收费现象也是一种目前一些西方学者颇有非议的学术资本主义academic capitalism?一旦这种现象泛滥,学术的质量堪忧。笔者认为,期刊一旦收费,即具有了企业行为,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已成为企业与顾客的关系,顾客有消费知情权,期刊应事先明码标价、广而告之,不必遮遮掩掩,且让作者知道最终印刷的结果式样。这样,投稿与否,发表与否,作者才能自己做出判断。

      *******************************

当然,作为编辑们也有自己的苦衷:

l        学术期刊:我们也不想收费出版经费捉襟见肘

l        交钱发论文?再议收费学术期刊现状

*******************

曾经也有过另类感叹:

由教师受骗看教师的心理压力

——《学术刊物副主编造假刊敛财教师警惕假刊陷阱〉读后

光明网  http://www.gmw.cn/content/2004-08/20/content_83280.htm

看到《学术刊物副主编造假刊敛财教师警惕假刊陷阱》www.china.com.cn/chinese/2004/Aug/636870.htm ,我想起1999年初的一桩诈骗案,浙江绍兴几个无业游民以“素质教育征文”收取版面费为名,骗取中小学教师的钱财,上当受骗者波及全国二十几个省市。从无业游民行骗到刊物副主编,其行骗伎俩之所以能轻易得逞,看来是充分了解教师眼前的处境和心理,即部分教师为评职称要急于发表文章。

教师在评聘职称时要有教学科研成果。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好像平凡的教学难以区分高低,于是公开发表的文章就成了教师竞争有限名额的硬性指标。许多中小学教师教育学生很有一套办法,也有自己的思考成果,但要在刊物上发表确实有许多困难,况且这些杂志一向是“版面极为紧张”。而职称对教师又那么重要,它标志着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成就。正在为难之时,有人插起“征文”旗,于是便有了“上当”人。由此我们不得不正视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

 心理压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对它的研究和界定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压力开始于一些特别的需求,一项特殊的需求是否产生压力取决于个人对需求的理解。如果个人没有体力、精神或情感方面的资源去满足需要,需要就被认为是潜在的压力因素。我们知道,教师在其工作生活中要承担多种角色,诸如知识传授者、父母的形象、课堂纪律的管理员、榜样、心理治疗学家、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等,有时还要充当替罪羊。承担角色的多样性使得教师具有比别人更多的情感冲突,更多的心理压力。国内已有学者用SCL-90精神卫生量表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如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高峰、袁军,1995),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柳友荣,1998),结果都显示了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心理过于紧张,必然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满意和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到下一代的身心发展。

 学校工作是一种规范性、重复性的工作,提倡教师进行科研可适当避免教师工作中的单调乏味,可促使教师发现隐藏在表层工作之后的深层工作的乐趣。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相比,教师往往面临着这样的需求冲突,即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自我成就感,期望有较大的成就是教师的普遍心态。但现实是多数中小学教师被局限于职业实践者(professionalpractitioner)的工作范围内,他们日复一日地从事重复性劳动,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条件、时间,即使有一些教育、教学体验,要总结、整理也甚艰难。因此,除极少数的教师完成了向科学家实践者(scientistpractitioner)的转化,实现自己为人类作更多贡献的理想外,大多数人多少有些“壮志未酬”的遗憾。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提倡教师要有科研意识,但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科研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的教学改革,过分注重定期发表这一点,就可能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压力,出现忽略教学、生拼硬凑等不良现象。比起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具有较好的研究条件,但仍然不能排除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学术界某些人论文专著成堆,有价值的却很少。研究发表的压力使一些人走向浮躁,而个别从事难度较大的课题的研究者,可能会象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尔逊教授一样,因短期内没有发表的成果而面临被解聘的危险。国外一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大学教师认为工作是导致生活压力的最主要的原因,而搞研究又是工作压力的首要原因,其中讲师一组压力最大。能否有效的减轻压力又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满意(Abouserie1996)

生活工作中不能没有压力。压力是动力,但如果不适当适度,或不能有效解决,就有可能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问题不在于取消导致竞争的改革措施,而是希望教育管理部门和人员意识到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并寻求办法减轻工作压力,特别是理解青年教师的苦衷和处境,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