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万通地产17年的历史,是一个民营企业不断自省、自新、自我进化的历史。穿越历史的隧道,这个企业如一个问道者,经历了从仁者到智者,终于渐臻成熟的企业价值经营者之演进。到绿色公司这个章节,万通地产更进一步。
1992年,万通地产历史上的第一个反省会,在一个江湖甚至是蛮荒的时代,在一个“原罪”的环境中,万通地产的六个年轻合伙人发表了檄文般的激昂文章《披荆斩棘,共赴未来》,宣称要“以天下为己任,以企业为本位,创造财富,完善自我”,时代为之瞩目。
从一开始,浓缩在文章里的这种仁者精神和理想主义气质就一直伴随着万通地产,深入血液。这也让万通地产的发展,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独特历史符号,让万通地产的好人形象经过17年的积累与检验,终于牢固地形成。
及至后来,万通地产提出了美国模式、反周期生存,站在未来看现在、战略前瞻等一系列具有“智者”形象的命题。用一位刚加盟万通地产不久的高管的话说,在他的感觉里,万通地产总是在寻找跟别人不一样的路。冯仑本人也说,他“看别人看不见的事,算别人算不清的帐”, 要“跟先知做朋友”。他曾口赋一联:于云霄处执子,车横马跳,撒豆成兵;在市井地谋利,财散人聚,不争即争。
万通地产力图通过眼光格局,超脱于一般竞争。而事实上,万通地产联手泰达,布局滨海新区占尽先机,其在行业周期波动之中的种种表现也不负智者之名。于是,在好人形象之外,人们逐步认同了万通地产的企业能人形象。
正如冯仑所说,17年来万通地产犯过的错误一点不比别人少。它能活下来的原因,在于不断的自省、自新。万通地产在17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数次完整的周期,早在94年时候,所控制的资产规模就已经一度达到七、八十个亿。在行业的兴衰涨落和企业的起伏锤炼中,万通地产的价值经营一点一点的积累和成熟。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17年的发展让万通地产在价值经营的道路上步入佳境。行业观察人士研究后指出,中国地产行业中兼具龟型企业之稳健和兔型企业之快速成长的,万通地产首屈一指,因此预言它将是企业长跑的大赢家。顺则快中有稳,逆则稳重见快,万通地产在市场周期变化中游刃有余,如同一个高明的棋手,布局深远,步步先手,表现出越来越安全和宽广的企业发展道路。
毫无疑问,这些跟冯仑本人关系密切。同任何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一样,万通地产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创始人烙印。如同人们评价巴菲特那样:他那超乎常人的名垂青史的欲望使他成为美国传奇的独特形象。具有学者、官员背景的冯仑,有着企业家和社会学者的双重视野,也有着浓厚的历史观与历史感,格局超凡。他一直努力让万通地产带着制度、理性之特征,这在他所写的《野蛮生长》一书中多有体现。这本书2008年初上市,目前销售已近30万册。冯仑在书中说,在历史的关键点,跟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就会让你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同时,他也反复强调:伟大,是“熬”出来的。
做大做小看格局,是成是败看坚持。对于万通地产来说,就是要在时间面前,同17年来所做的一样,始终珍视自己的价值观,坚持企业价值经营,坚持客户利益,坚持“学习”和“学好”,做强自己,然后就是“熬”着,大则是自然的结果。
“学习”和“学好”是万通地产的两大基因,有人认为这太容易。我看未必。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多少所谓的国际知名优秀公司在中国出过丑闻?原因何在?也许冯仑本人的一句话是最好的注解:带着一颗“中国心”在江湖里行走。在不规范环境中自我规范,向制度和理性中寻找价值经营的道路,万通地产的这颗“中国心”被17年的历史所证明。
作为上市企业,资本这只看不见的手给万通地产这颗树注入了很多现实要求,而冯仑和万通文化对于这个企业的影响,就像是地下的根系一样强大而持久。在我看来,这二者的结合,让万通地产气质越来越趋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值得一提的是,万通地产已经在境界上更上层楼,翻开了绿色公司的新篇章。万通地产以绿色公司为战略和标准,从价值观、行为方式和产品三个维度全面指导公司发展。
这是万通地产价值经营的延续,更是超越。绿色公司的战略为万通地产的价值经营指明了方向,特别是绿色产品体系的建立,直接促进公司业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绿色行为方式和绿色价值观才是精髓所在。
绿色价值观是理性之绿,人文之绿,广博包容之绿,它囊括了万通地产之前所说的学习、学好的价值观,重点强调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之和谐,超越经营之上。在绿色价值观指导之下的绿色行为方式则是让万通地产在发展的同时,给企业周边的关联者,给社会带来多赢和多益,实现企业发展从“资本社会化”到“价值社会化”的跨越。
数年以前,冯仑和万通地产曾经发起了《居住改变中国》大型纪录片的拍摄,成为中国城市化与住房政策改革背景下,房地产大发展的时代之音。现在,冯仑和万通地产在探索的则是“绿色改变地产”和“绿色改变企业”的道路。如前所说,这是产品的变化,更是指导公司经营的价值观之改变。
崭新的历史一页,已经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