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谓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了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我们应该真正地尊重和关爱他们,再也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和对待他们,带着蔑视的口吻称呼他们“农民工”了。
本世纪初叶,一个词语所代表的社会阶层越来越牵动社会的关注和爱心:农民工。有篇文章这样描述:“他们如潮水般涌入城市,一波接着一波。他们用一砖一瓦砌成了现代化的摩天大楼,自己却从未踏进一步;他们挖土运石铺就的数万公里高速公路,自己却从未驾车在上行驶;他们辛勤搭建了千姿百态,瑰丽多彩的立交桥,却很少有机会在上面行走;他们安装的电网系统,为北京换上了五颜六色的外衣,而自己却挤在阴暗的小屋里,陪伴他们的只有一盏老掉牙的台灯”。
这个庞大的群体多数来自贫困落后的乡村,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抛家别子,来大城市讨生活。这些所谓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了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然而我们在逐步采取措施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的同时,却给了他们一个不太公正的称谓——“农民工”。
在今天城市化进程中,他们就是新一代的产业工人——其实回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国每个时代的工人主体大都是来自广大的农村,是他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扛起了民族工业的大任,也完成了自己角色的历史蜕变。今天,恰恰是这些手上有泥、脸上有汗的社会群体在支撑着城市建设的根基,完全可以自豪地成为我们的工人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