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故事:疑妻杀妻的新郎


                                                    

    我才给大家讲了一个电影故事,那是由陈冲主演的影片《意》的故事。故事中讲到了一个叫洪玫瑰的女人,在她的人生中,也不是没有过上安稳日子的机会,但是非常遗憾,这种女人的天性就不喜欢太平,而更喜欢那种不太安定的生活所带来的意外和惊喜。结果,已经到手了的好日子,被这爱折腾的女人折腾掉了。等到发现已经走进了人生的沼泽,再想抽出两脚来,可能就晚了。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之路大都如此。如果说电影里的故事可能是虚构的话,我在上视的法制节目里看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更能说明这类女人不想安份的特点了。
    这些年,农民工的流动,从贫困的、偏远的农村,到大城市来讨生活,我们都见得很多了;农村人口的城市流不完全是盲目的,它的流向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地域的原因。苏北人往上海流动就很有历史传统。由于以前逃难的苏北人在上海多从事很下层的工作,被上海本地人或是一些在上海闯出了世面的人看不起,也因此,这传统的观念延续到了现在:上海本地人家往往对苏北籍的儿媳或是女婿,有些不应该的偏见和成见。但是,来上海闯荡的苏北籍人想在上海有一个家的愿望却非常地强烈。我看到的很多故事,都是苏北籍的姑娘嫁到了上海一些被称之为下只角的地段,嫁给了一些没什么能耐的男人之后,而引发的家庭矛盾的故事。如果我们对一个来自于苏北农村的姑娘说:“在上海有一个富有的人家,有厂、有房、有车,这样的人家,你想嫁吗?”这姑娘八成会想,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家,那家人家的男孩子,怕是个残疾人或是个年龄差了几十岁的老头子吧?都不是,这男孩子是个模样周正、胖瘦匀称,身体没有任何毛病,品行也没有任何恶习的,和姑娘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姑娘听了,可能会半信半疑的:有那么好的事吗?有那么好的人家、那么好的男人,和那么好的日子在等着自己过吗?这不会是在做梦吧?
    然而,人心就那么难以琢磨。真有这样的一户人家,真有这样一个小伙子,真有一个苏北姑娘碰上了这样的婚事,姑娘偏偏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希罕的,她甚至并不想嫁进这户人家。婚姻的事情经常就是这么怪,有人觉得自己那送上门来的婚姻没什么了不起的,其他人知道了可能羡慕地发疯。我们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的结构。
    孙印红出生在苏北农村一个贫寒的人家。中学毕业以后,像当地很多的农村姑娘一样,赤手空拳地到上海来闯荡。刚来上海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艰难:她做过大超市的收银员,一天几个小时站下来,腿都木了,手都僵了;她还去洗衣店打过杂,拿着客人送来的衣服,诚惶诚恐的、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一丁点儿的差错。那些难缠的上海女人多挑剔呀!给人家的衣服弄得不太像样了,怕是搭上她的整月工资,也赔不起人家呀!
    江西人林先生,90年代初来上海打拼。凭着他的成熟稳重,凭着他的精明能干,也凭着他的吃苦耐劳,林先生在10年的苦斗后,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开起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物流公司,把家乡的老婆孩子也都接到了上海。林先生也一跃成为上海滩上不小的老板。林老板的小儿子林龙,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就不想再读书了。他本身对读书就没什么兴趣,加上有父亲这棵大树可以靠,他就更不想委屈自己、勉强自己了。林龙长成人后,在父亲的公司里,做起了大货车的驾驶员。到底是父子情深,儿女情长,林龙的母亲又十分疼爱这个小儿子;父亲给儿子开出了一份比一般驾驶员高得多的月薪:起初是七八千元一个月,后来升到了每月一万多元。儿子大了,该为儿子考虑成家立业了,林老板也像其他的父亲一样,为儿子准备好了一切:他给儿子在上海西南角的新上海人聚居区,一个高档的住宅小区里,买了一套三房两厅117平方米的大宅子,再为儿子的房子豪华地装修了一番、布置了一番,还给儿子转上了外来打工者都梦寐以求的上海户口。这还不算完,另外,又送给儿子一辆时尚的小轿车。瞧瞧这林龙的生活:住着豪宅、开着靓车,月收入万元以上,他还有什么生活压力、还有什么操心的事呢?
    在林老板的公司员工里,有个姑娘,是孙印红的姐姐;孙印红通过她的姐姐,认识了林老板家的这位林少爷。我们以前看到的故事里,这种相识,怕是有点灰姑娘的味道吧?我们也看过外国版的富家少爷和贫家女孩的故事,比如,80年代我们国家曾经引进过的一部影片-《水晶鞋和玫瑰花》,就是这样童话般的故事。不过,以前的那些故事太过想象了,富家男和贫家女的相爱,更大的麻烦不是来自于他们本身,而是来自于分属于天上和地上的两个家庭或是两个家族,来自于两人的社会背景,和由财富带来的社会地位的悬殊。因此,这种爱在天中,又活在地上的故事,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茶花女》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故事。
    传统爱情故事的作者们,往往过多地注意了双方的家庭干涉,而忽视了两人本身的矛盾。我们这个现实中的故事,倒给现代的作家们提了个醒:现代爱情故事,更多的矛盾来自于相爱男女本身。
   林龙的父母和孙印红的父母对这件婚事的看法大家都很容易想到,就像人们看够了的故事中那样。孙印红的父母听说女儿相中了一个女婿,赶忙从苏北老家跑到上海来看看,结果,林家的富有和林龙本身的身材相貌,没有让孙家挑出任何毛病来。但与此同时,林家就不太认可孙印红这样的媳妇了;原因,林家并没有说得很透,财富的差异应该只是原因之一吧。但林家父母自己从贫寒中走出来也没几年,所以,还不至于太过头地嫌贫爱富,给儿子说了说、劝了劝,儿子坚持说他喜欢,林家父母也就让他去了。可问题是,小林和小孙的婚姻并没有像我们按照常理所认为的那样发展,林家父母没有过度地干涉,也没难为姑娘什么,而是姑娘本身对这桩婚姻不是很起劲。
    要不,我怎么说这是一类女人呢?这是一类喜欢折腾的女人呢?如果孙印红认为嫁进了林家是她人生的最大幸福,是很多像她一样的打工妹梦寐以求的事情,那就好了,那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偏偏孙印红很勉强,勉强得让林龙看出来了,林龙明着对孙印红说:“你并不真正爱我吧?”孙映红勉强地也让林龙产生了戒心,那是一种富有的人都容易产生的戒心,林龙心说,你该不会是冲着我们家的钱才愿意上我们家来做媳妇的吧?这林龙读书的能耐有限,可算计起钱来却是相当的精明,到底是林大老板的儿子,这一点他太随父亲了。
    林龙当然不会只是想想了,他一方面看出来了姑娘并不真喜欢他这人,另一方面,他又舍不得这个他爱着的姑娘,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他认为很稳妥的办法,拉着姑娘去做了份婚前财产公证,说家里的房子和车子都是他的婚前个人财产;姑娘并没有拒绝,跟他去做了公证。可是,姑娘的父母不是吃素的。当说到要定婚的时候,孙家明确地提出:财礼是断断不能少的。财大气粗的林家也爽快地答应了。这样,该考虑的事情都考虑到了。2007年7月,林龙和孙印红去领了结婚证。他们准备在8月22日大摆婚宴,举行盛大的婚礼。
    要不怎么说每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呢,这穷有穷的担忧,富也有富的猜疑。林龙本身就觉得孙印红的心没在自己身上,所以也就特别留心起了姑娘的行动。他经常要追问姑娘上哪里去了,都做了些什么;又经常觉得姑娘说的和做的好象很矛盾。尤其是俩人认识后不久的第一次性爱:林龙提出做爱的时候,姑娘答应是答应了,可在那天晚上,姑娘却似乎不是很兴奋,也不是很配合的;一番云雨下来,林龙感到姑娘不是处女,因而对姑娘的不贞心存芥蒂。他们领了结婚证之后,姑娘告诉林龙,她怀孕了;林龙觉得从日子来算,不太对得上,他怀疑那孩子可能不是他的。于是,林龙给姑娘说:这孩子就不要生下来了吧?打掉算了。可孙印红坚决不同意,一定要生下这个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对的,林龙还专门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去,对他的精子的活力进行了检查;结果是,他的精子的成活率只有80%。这更加重了他的怀疑:只有他们第一次的性生活,孙印红就怀上了孩子,才和孙印红的怀孕日期相吻合,而他的精子成活率又不高,有那么巧吗?林龙越想越觉得不可能,也越想越坚持让孙印红去打掉这个孩子。孙印红也很固执,坚持要这个孩子。
    2007年8月19日,离这对法律上的小夫妻举办中国人更看重的大婚礼只有三天时间了。这天下午,他们又为这个孩子生还是不生的事大吵起来了,多少猜疑、多少嫉恨,此刻都交织在了一起。林龙在这巨大的心理矛盾和心理苦闷下,失去理智了,他拿起家里挂在墙上用作装饰的藏刀,狠狠地砍向就要穿上新娘装的新娘。他疯了,他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在了妻子肚里的那个孩子的身上,他拼命地砍着,砍了妻子几十刀,大都砍在妻子的肚子上,妻子和孩子都永远地去了。完了,还没进洞房的新郎,要先进牢房了。林龙原先的气恨,也变成了恐惧,这个事事都靠父亲拿主意的少爷,此时还是第一个打电话打给了父亲。林老板到底是大风大浪中闯出来的人,什么时候他都不会大惊失色,也不会惊惶失措的,他让儿子赶快去公安局自首。
    儿子进了局子,林老板也没闲着,他尽可能地安抚着儿媳的家人。孙家父母生女儿像是在栽树,栽一颗摇钱树,生也能摇,死也能摇。有人说,女儿是个赔钱货,这要看是谁生女儿了,会栽培的,不但不会赔钱,还能赚不少钱。孙家父母要林家赔偿45万元,林老板二话没说,都给他们了。林龙的自首表现加上他们家对受害者家属的积极安抚,也就争取了法律上对林龙的宽待。
   林龙被捕后,公安局的法医对被杀害的孙印红母子进行了司法签定,结论是:孙印红已经怀孕四个多月了,孩子的父亲就是林龙;林龙在犯罪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精神异常,他要负完全的刑事责任。当然,检察官在谈到此案的时候,也明确说了:因为林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法定意义上的自首,对其量刑时,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这样,林龙就不会随他的新娘和他的孩子现在就去另一个世界了。不过,林龙的故意杀人罪,会让他在大墙里度过他的青春年华的;等到走出大墙,他也是人到中年了。
    人有时候不知道满足,这可能是优点也可能是缺点。如果人都懂得满足了,那些新鲜花样就不会创造出来了;但是,不知道满足,尤其是太不知道满足,会有一个大的麻烦,就是把已经到手的幸福,轻易地扔掉了。孙印红已经没有思考了,但是其他人应该想一想:如果已经有了这样的丈夫和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可以满足了呢?丈夫的怀疑当然不好,但是,作为妻子,如果你真想一心一意跟他过日子的话,是不是在做和说的方面都要注意一下,让丈夫不怀疑呢?丈夫盯得紧,说明丈夫更爱,他如果不爱,自己整天在外面乱七八糟的,他也就没心思盯你了,是不是这个理呢?为什么一个人要怀疑,另一个人不是设法去消除他的怀疑,反而偏要去加重这份怀疑呢?而作为丈夫的林龙,则是另一种折腾,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凭你的家底、凭你的长相,你的选择面很宽,你为什么一定要选一个你不太相信的人呢?既然有那么宽泛的选择余地,你为什么不去选一个你非常爱、又非常相信的人呢?孙印红可能就是那种性格,也可能就是那种人品,你不都已经看到了吗?能接受你完全可以娶她,不能接受,又何必免为其难,要让人家削足适履呢?
    我希望还没有步入婚门的男男女女们,能够仔细地看一看这个故事,看完之后再好好地想一想:我们该吸取什么教训?我觉得最大的教训就是: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个人也都有个人的生活经历,谁也不可能把对方的经历全部冲刷掉,谁也不可能去改变一个已经成年的人的性格;谈恋爱就是要看是不是能喜欢、是不是能接受、是不是能原谅、是不是能宽容,能,当然好,不能,是不是个人走个人的路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