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相信,听过彭丽媛唱的《十送红军》这首江西民歌的朋友不在少数。红军就是人民支持的军队,他们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毅力,大无畏的勇气,绝对有解的创新思维。获得了长征最后的胜利。当30万红军将士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时只有不足3万人,他们当中有谁会想到“红军”的称号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又有谁会想到红军会发展成今天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今天的中国,传统与现代共存,丰富而纷杂,单纯而且充满朝气与活力。正如茨威格所描述的“人类群星闪耀”,那些星辰正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闪耀。70年代的今天,在所谓的“历史方向感”里,在所谓的全球化语境中,我们仍然在历史地图中透过这支军队的红色色素,辨认这条30年代行进路线的方位和经纬,并试图努力地回到常识。
红军在长征途中,条件十分艰苦,正如: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干锤百炼不怕难。睡的地,盖的天,头枕山,星星明月来陪伴,红军变成了活神仙,打得敌军吓破了胆。但红军在长征中又是团结的、互相支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像亲兄弟一样,互相照顾,把自己的干粮给伤病员吃,自己饿着肚子。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伟大的。毛泽东指出“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旺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毛泽东的论断是千真万确的,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红军所播下的种子,结出了丰硕之果。”红军的长征精神无疑是上世纪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永恒动力。崛起中的中国,就需要大批这样具有大无畏精神、砸破旧世界的造反精神的创业家;红军,是时代的英雄,是我们的骄傲。
红军为我们证明:一个不同的世界是可能的!红军为我们提供了典范、做出了表率。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在全球化胜利进军的时代。更需要发挥这种“创业家精神”。领导红军取得胜利的毛主席最喜欢看《西游记》,为什么呢?《西游记》主导的思想意识是: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的一种中国早就存在的、被道、儒、法等思想流派所掩盖的“创业家精神”。而孙悟空则是一个争取个性自由的的创业家精神所主导的象征形象。这个时代更需要:具有公民意识的、理性的、规范的、科学的、有清晰目标的并承担社会责任的创业者!拿破仑说:没有目标,不可能发生任何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骤。目标需要聚焦,有了聚焦目标,才能进行后续规划。最终完成“大破大立”的进步!建立创新型国家,需要中华大道主导下的创业家精神!所谓中华大道所主导下的创业家是指: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克己奉公,包容博大的“大道君子”。而不是卑躬屈膝,唯唯诺诺,惟利是图,心胸狭隘的“流氓无赖”!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一定会需要大批“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创业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可阻挡的全球化中赢得尊严和成功的喜悦!
要创新、要变革,就要有“造反精神”!1960年代,反叛精神的服膺者掀起了一波波革命,希望能改变世界。今天,同样带着反叛精神的“造反创业家”则成为商场上的民族英雄,这些创业家创设了一家家勇于挑战传统的新企业。为什么造反创业家如此受到推崇?主要是因为所有人都意识到,我们现正身处在快速变迁的时代,这些勇于冒险、打破陈规的领导人,就是我们追求光明未来和更适做事方法的指引。也就是说,造反创业家证实了一件事,那就是即使在商场选择做你自己,仍然可以创下傲人成果,并不一定非得亦步亦趋追随前人的脚步。
时局已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无疑又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创新型创业必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真正的变革家需要的勇气和智慧不一定比血腥的沙场上的猛士少,变革者的心路和命运从来都是大同小异的。相信听过巴托克作品的人,一定会为那种绚丽纷乱,极度多元化的配器所折服。但是,在印象主义之前的西方古典音乐中,除合唱以外,深刻表现出混沌美的作品并不多。音乐更多地被运用到宗教所带来的秩序中。他们就象绘画中的埃舍尔一样,是人类使用数学精神制造完美的最高权威,同时也是对三维透视的讽刺——因为那永远是非自然的,人文的。事实上,中世纪的宗教也是反自然的。作为歌剧作曲家和哲学家瓦格纳出现之后,为西方音乐的解放提供了氧气,他在《革命》中彻底地写到:“我要将现存事物的秩序摧毁”。他的理由是,一切仇恨,不平等和权力的划分,都是因为有“秩序”。把这种理论放到音乐上,象征主义就出现了,虽然那时还不能完全脱离传统对位法,但是统一的和谐开始被打破,千篇一律的和声开始被喧嚣的配器干扰。
而东方人的叛逆期常到职场才开始。在家长式的教育环境中长大,我们在成长、求学、就业甚至婚姻上,都面临强大的长辈和社会期待,等压力。原本青春期会出现的叛逆和反抗,以完成人格蜕变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往往被压抑而延后,一直到进入职场才开始。刚从大学毕业的新人,在前三年的工作中,频繁地更换工作很常见。我不认为这是缺少忠诚度,而是来自拥有选择的自由之后,把青春期以来被压抑的自我表现欲望发挥出来。也因此,大量雇用新人的单位,老板除了得教工作上的专业之外,还得承担做为人生导师的责任。但是这件事也越来越困难。即将面临三十而立的压力的,是80后这一代,也是整个社会曾视为洪水猛兽的一群,在全世界都一样,中国更明显。他们在改革进步最快的一段时间成长,享受最好的照顾,有最好的教育资源,最好的工作机会,如同美国在1945到1960年的战后婴儿潮一代一样,差别在于中国的80后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得到的注意力更高。美国的战后婴儿潮一代,出了很多创业家,像是比尔.盖兹,这或许来自他们赶上IT行业的大时代,但不如说是他们赶上美国经济起飞的大时代。他们这一辈人经历过1960年代的社会变动,和1970年代的越战,以及1980年代里根和撒切尔夫人连手推动的全球化,有很强的自我实现的驱动力,最终反应在创业上。十七大后,国家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言外之意,我国在一些科技创新领域,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如果不加强自主创新,自然会削减国家在世界的竞争力。独立自主,自主创新,是我国迈向发达国家之列的必然选择,不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转,走自己的创新之路,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才能彰显实力,才能发展中国。
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是啊,他说的多好啊。就连毛泽东少年时期也在教室里领着伙伴们高声朗读这篇振奋中华民族精神的美文。如今的“小红军”不在是昔日的小红军了,80后最主要的优点是这一代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首次全面接触到西方文明,这不仅仅是知识,艺术,也包括时尚、影视、新闻,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明的核心。80后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有助于在实施商业计划时找到好的方案。要创新就需要知识,知识来自学习,21世纪企业即将面临的是一场知识的战争,这同时也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因此,创业者须要学习知识的新方法,我们不但要推动组织内部的学习,同时也不能忽略了组织外部的学习,企业尤其应该加强与客户的学习互动关系,我们要跨越时间、组织与区域上的障碍,才能建立全方位的组织学习能力。单打独斗个人英雄主义已经不能适合这个时代了。现在需要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各种资源和人脉,帮助自己解决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80后必然是创业的一代。一方面,现在中国一年毕业的大学生超过四百万,每年还在增加,就业越来越难,平均起薪越来越低,这使得创业的机会成本和风险也跟着降低,反正nothing to lose。即便找到工作的80后,也会发现很难和主管相处,或习惯传统的职场文化。当这群带着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期望主管们能够有更大包容,并且比自己更有国际观的时候,却发现原来主管比自己还压抑,对网络用语Orz一无所知,必然会大失所望。中国的80后在中国加入WTO的2001年,他们都还在中学和大学,等毕业投入职场工作,已经是中国和全球接轨的年代。他们在成长过程所接受的文化,很大一部份是来自国外的同辈,而不只是和他们处在同一地理位置的长辈,以致于在价值认同上,跨国界的横向取代了宗族地域的纵向,造成一种本士观念的断层,却也让他们离世界更近。通用电气中国区老总庞德明说,热情与适应变化的职员就会有机会。在这个意义上,有热情但很难忠诚、具有高度变化性的80后有接近于跨国公司需要的某些元素,但是也有相当的距离。正如一位80后代表说的那样,双向而不是单向的改变是最能为80后接受的,在改变对方的过程中改变自己,也许这就是放在跨国公司与80后职员面前一个共同的公平答案。中国的80后创业浪潮必然势不可挡!
在中国,能够支持“小红军”创业并提供创业资本的股权投资者往往是社会中的资金积累较多的阶层,他们不但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也有丰富的商业经验、创业经历、丰厚的人脉资源。并且具有革命精神!因此,他们不甘心将手中的钱存入银行,而是要将自己的资金与专业投资顾问结合起来,寻找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项目,并从所投资企业的成功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继续体验冒险激情和获得社会尊重,他们深知,这个世界迟早是他们的,中国的未来迟早要落在他们的肩头。正如英国王子查理所说:“世上有很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全部意义。”责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耕耘,意味着播种,意味着收获,尽管我们收获前的耕耘、播种是艰苦的,甚至是尴尬的、无奈的,但它却和责任紧紧相连,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全民创新”的“战鼓”已经敲响,产品一定要以群众角度思考,价值一定要由民意决定。1789年法国大革命运动,法国人民合力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1990年,东西德人民一起推倒了柏林墙。这种方式在过去200多年来改变了整个世界。但,随着全球化与网络普及,创新已成为唯一的生存之道。创新的动能不再由上而下,而是由下而上,全民创新之火,在中华大地上已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