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有两个事业:拼命赚钱和不断花钱
华商巨头的成功之路
——记领带大王曾宪梓
文/李罡
曾宪梓,1934年出生于广东梅县,幼年丧父,与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客家母亲相依为命,靠新中国的奖学金以优异成绩读完大学。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1963年,往泰国定居。1968年,移居香港。以后与夫人黄丽群女士一道,靠一把剪刀,艰苦创业,
创立了享誉世界的“金利来”名牌,享有“领带大王”之美誉。
1968年,曾宪梓带着母亲、妻子和3个孩子来到香港,开始他们只能寄住在姑母家里。后来叔父从泰国汇来一点钱,从这点钱中扣除给姑母过春节的费用以及租房的费用剩下的,就是他“发家致富”的全部资本了。60年代中期的香港,受世界服装潮流的影响,西服盛行,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以西装为正式场合的服装,甚至连捡破烂的人也会有件便宜西装!穿西装必须佩戴领带,因而领带也就成了抢手货。曾宪梓还发现,当时香港的领带大多从外国进口,本地的领带业还很薄弱。他默默地在心里盘算,假如香港以400万人计,每人有一套西装,配一根领带,这领带的销售量也是非常可观的了!曾宪梓决定要为400万香港人生产领带。不过,这只是曾宪梓一厢情愿的决定。而当时无情的事实是,曾宪梓的手中只有6000港元的本钱,生产领带的一切都还只存在于他美妙的想象中。曾宪梓争取到了母亲和妻子的支持,立刻将自己的计划付诸实施。他曾在哥哥的小领带店里,看到过领带生产的大致情形,现在便着手进行筹备。没有厂房,他将租来的住房一隔为二,前面做店铺,后面做居室。没有工具,他买回了一架蝴蝶牌缝纫机。没有工人,他自己动手。曾宪梓的“一人工厂”就这样诞生了。他为自己定下每天生产、销售5打(每打12条)领带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他得到的利润才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然而,命运对曾宪梓没有一点同情心。曾宪梓日夜操劳,自己购材料,自己设计,自己剪裁,自己缝制,自己熨烫和包装,几乎投入了自己仅有的6000港元,生产出了第一批领带;自己抱着到各家商店去推销,没想到人们像约好了似的,对曾宪梓生产的领带,不要说买,连看都不愿看一看。曾宪梓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察觉自己从主观想象出发,认为生产档次较低的廉价领带,会比较容易进入市场,事实证明他想错了!廉价产品所换来的不是利润,而是别人的歧视与羞辱。细想起来,这也不奇怪,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最受欢迎的当然是名牌。无论体坛、歌坛、影坛……人们崇拜的都是“名”星!6000元本钱交了“学费”,学到了一条教训:要想打入市场,就得生产高档名牌产品。曾宪梓没有气馁,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耗费大量心力的产品,批给了街头的地摊,然后买下了几条国外生产的高级名牌领带,认真进行解剖分析。曾经在显微镜下观察过许多生物标本的曾宪梓,此时又在仔细地观察起另一个微观世界。他从一针一线的做工、一笔一划的花纹、一丝一缕的用料中,苦心研究外国名牌领带的奥秘,从中寻找自己的名牌之路。
曾宪梓不惜高价买进了一批法国面料,以外国名牌领带为标本,加入了他自己的设计方案,精心制作成了4条新领带。他把自己做的领带和几条外国名牌领带混在一起,去请一位领带行家鉴定。那位行家看来看去,一口咬定这都是进口产品。他肯定地说:“香港的领带业我清楚,像这样面料考究、做工精良、款式新潮、质量上乘的领带,当然只有外国才生产得出来!”曾宪梓心里有了底,这才告诉他,那几条领带是他自己生产的,使那位迷信外国货的行家目瞪口呆。出乎曾宪梓意料的是,尽管他的产品质量上与进口领带难分上下,但销路仍然不理想,特别是一些大商店,还是不愿接受他的产品。曾宪梓灵机一动,对大商店经理说:“只要经理能把他做的领带与进口领带陈列在一起,价格上他只要收回成本就行!”经理总算同意了。曾宪梓做的领带终于在大商店中挂了出来,而且是与外国名牌挂在一起。果然不出曾宪梓所料,购买者被那新颖的款式、独特的花纹、地道的进口面料和精湛的工艺所吸引,再看价格大大低于同等质量的进口领带,自然纷纷购买曾宪梓的产品了。尝到甜头的商店经理像欢迎贵宾一样迎接曾宪梓,一再请曾宪梓“赶快送货来啊!多多益善啦!”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曾宪梓当然满口答应。他加快了制作的速度,很快生产出大批领带。香港的商业信息是最灵通的,从瑞兴公司传出的消息,立刻引起了许多大公司、大商店的注意,一时间,竟形成了一股抢购曾宪梓领带的风潮。
“金狮”在香港站稳了脚跟。问题恰恰出在“金狮”这个商标上,因为在粤语发言中,“狮”与“蚀”很相近,“金狮”很容易被听成“金蚀”,也就是赔本的意思。曾宪梓毅然决定,放弃“金狮”这个容易被人误解的名牌,另选商标。他想到,香港人多半熟悉英语,“金狮”的英文拼写为goldlion,而后半部分的lion读音很像粤语的“利来”两字。“金利来”,金也来利也来,这个商标不但符合人们的发财思想,而且上口好记,于是他决定用“金利来”作为新的商标。“金利来”商标一问世,果然使曾宪梓的领带生意更上了一层楼。人们被这个“吉利”商标所吸引,很自然地就激起了购买欲。金利来领带不但在香港独领风骚,还漂洋过海,大量涌向国际市场。金利来不但完全占领了香港市场,而且垄断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领带市场,并且打入了欧美市场。
1971年曾宪梓以他特有的敏锐的眼光,看准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乒乓球“庄李之战”这是个千载难逢的电视广告的好机会,当即找到香港无线电视台的总经理陈庆祥。曾宪梓开门见山地提出,他希望购买庄则栋、李富荣比赛的电视转播特约赞助权。结果在中国乒乓球明星的精湛球艺引起人们交口称赞的同时,香港人不知不觉地也记住了金利来领带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几乎成为香港无人不知、无人不说的一句流行语言!2月14日,尼克松总统的专机徐徐降落在北京机场,微笑着走下飞机,与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全世界也都看到了,美国总统领口上系的是一条金利来领带!“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这个男人世界当然也包括堂堂美国的总统。
曾宪梓从广告中尝到了甜头,就再也没有放松过广告宣传。他研究兵法,把中国古代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演变成"产品未动,广告先行”。80年代初,金利来领带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曾宪梓就采用了这一战术。从1981年开始,曾宪梓就不断利用中国最有影响的传媒,连续展开“金利来攻势”,不惜花费数以百万计的人民币,使“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长期占据报纸的重要版面和电视的黄金时间。这种大张旗鼓的广告战一直持续了整整两年,崇尚时髦的男士们为了增添光彩,纷纷四处寻觅金利来领带,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原来曾宪梓根本就没把金利来领带投放中国大陆市场。直到1983年,曾宪梓认为,大陆的求购者对金利来领带的渴望程度已经够高,才不慌不忙地将首批金利来领带送到了中国各大城市的大商场中。结果立刻引发了一场争购金利来领带的小风潮!1990年,金利来领带仅在中国大陆的营业额就达4亿多人民币。
曾宪梓把金利来领带推向亚洲,金利来领带也把他推上了亚洲领带业的顶峰。
亿万富翁的曾宪梓,不知还有多少“世界之最”的梦等他去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