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拳,能避免大起大落?


  ——2007中国施以近60年不曾用过的“重拳出击”想干什么?还有什么未达到?

  面对中国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意外加速及通货膨胀率再创新高、外汇储备只增不减等世纪课题,中国于7月上20日、周五宣布将下调银行存款利息所得税、并调高金融利率。在中国政府上发布了相关数据后,这次举措已在市场的广泛预期之中。据中国有关部门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1.9%,创中国12年来新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是历史新高;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总额突破2.6万亿元,达到26117.84亿元,同比增长30.6%,完成预算的59.3%,三年就可以翻一倍以上;中国2007上半年财政新增收方式为国内流转税、所得税和进口环节税收增长较快,同比增幅分别为22.3%、37.2%和22.2%,另一方面,非税收入快速增长,增长41.1%;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达4.4%,创下近3年来最高水平,这是中国创历年宏观调控、重大举错之下,中国经济发生最明显的变化。

  近几年来的中国经济决策实践表明:每每使用前所未有的多重重拳出击新招,却又每每再创下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形成中国经济繁华下一个接一个高速困顿的浪潮与治理焦灼的欲速而不达——中国经济进入一个近60年所未有的爆发期。近60年泛起的中国政制、社会、文化及经济延伸,都象2007年7月爆发的洪水那样达到一个历史从未曾有过的新高峰……

  1、又创巅峰

  2007年上半年的数据增添了对中国可能存在经济过热风险的极大担忧。不过,中国决策者对中国的经济“高烧”的前景迄今一直表现得相当轻松、几乎看不到任何担心和忧虑。但这与中国最高权力机关——“人大”、每年一度的“两会”政府报告中8%的发展速度,毫不留情的抛向九霄云外。

  中国政府将全面取消20%的银行存款利息税。中国国务院这样做,是通过官方媒体发布了一个简短声明,宣布自8月15日起将原来利息税由20%下调至5%。

  此次决策,中国政府与中央银行也同步采取了行动,从7月21日起、已将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这是自2006年4月以来,中国央行第五次上调利率。中国央行在上调此次利率中声明理由表示:利率上调“有利于调节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其实能否有效“调节和未定通货膨胀预期”,可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金融举错,因为中国发展至今的近60年,一直都喜欢、并实际在历次的大上大下、大起大落、急风暴雨,请看中国经济速度与全球最高速国家的数据比较。这是中国中央政府在金融、税收、投资等多管齐下,是中国近60年以来所使用的最广泛、最深刻、最想操控而从未曾使用过的宏观经济手段。

  2、中国速度

  中国近30年速度与全球最高速度国家数据(表1)

国家

1979-1995

1980-1990

1990-1995

2001-2006

年均速度

中国

9.80

9.20

11.80

10.20

9.99

美国

2.40

2.70

2.40

3.05

2.64

日本

3.40

4.30

1.40

1.50

2.65

德国

2.10

2.20

2.00

0.90

1.80

英国

2.00

2.50

1.60

3.02

2.36

法国

2.20

2.30

1.90

2.20

2.15

意大利

2.00

2.20

0.40

2.62

1.80

加拿大

2.50

2.90

1.50

2.93

2.46

俄罗斯

-2.30

2.40

-13.0

4.10

-4.40

新加坡

7.50

7.00

8.00

3.50

6.50

韩国

8.20

9.80

7.10

4.00

7.28

印度

4.10

5.70

2.20

5.80

4.20

泰国

7.40

7.50

8.00

4.80

6.68



  上表说明:

  ①、上表1979——1995年前数据,见1996年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情报告1978—1996》第20页《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表。

  ②、上表2000年后数据,见英国TheEconomist与财经杂志联合出版的《世界2003、2004、2005、2006》中“数据世界”。

  从上表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不仅近30年高速,且一年的发展速度就是第一超级大国美国3—4倍,也是世界第一速度发展国家韩国的1—2倍以上。近30如是,中国经济养成了高速的秉性。现在是:抑制高速可能比慢速更难履行。“三高”型的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冰火重生的复杂时期——物价高企,房地产每创新高,人均国民收入居低难起(中国2006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740美元。而美国是人均43740美元);财政收入3年就翻一倍;外汇储备1.3万亿美元难以遏制;中国13亿人的“国民待遇”骑虎难下;13亿人的社会保障、医保,近60年无从落地生花……

  3、省际冲刺

  以2006年中国31个省、市、区发展速度为例(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007年1月25日宣布),实际上中国31个省市区的平均速度超过12%以上,而中国国家2006年GDP增长为10.7%。下为31个省市区的经济总量与上年比较的GDP发展数字、按增速排序。2007年,中国将再是一个创纪录的“高速”之年(中国“17大”“奥运会”的概念,将在中国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高烧、发酵)。

中国2006年各省市区发展速度(表2

1、内蒙古  4,790  亿元,  增长18%

2、江苏   21,548  亿元,  增长14.9%

3、山东   21,846.7 亿元,  增长14.7%

4、吉林   4,200  亿元,  增长14.5%

5、天津   4,337.7 亿元,  增长14.4%

6、广东   25,968.55亿元,  增长14.1%

7、河南   12,464.09亿元,  增长14.1%

8、辽宁   9,257  亿元,  增长13.8%

9、浙江   15,649  亿元,  增长13.6%

10、广西   4,801.98亿元,  增长13.5%

11、福建   7,501.63亿元,  增长13.4%

12、四川   8,637.8 亿元,  增长13.3%

13、西藏    290.3 亿元,  增长13.2%

14、河北    11,500 亿元,     增长约13%

15、安徽   6,141.9 亿元,  增长12.9%

16、陕西   4,383.9 亿元,  增长12.7%

17、海南   1,052.43亿元,  增长12.5%

17、宁夏     707 亿元,  增长12.5%

19、江西   4,619 亿元,  增长12.3%

20、重庆   3,486.2亿元,   增长12.2%

20、青海    641 亿元,  增长12.2%

22、湖北   7,497  亿元,  增长12.1%

22、湖南   7,493  亿元,  增长12.1%

24、上海   10,297  亿元,  增长12%

24、北京   7,720.3 亿元,  增长12%

24、黑龙江  6,216.8 亿元,  增长12.0%

27、云南   4,001.9 亿元,  增长11.9%

28、山西   4,746.5 亿元,  增长11.8%

29、贵州   2,260  亿元,  增长11.5%

30、甘肃   2,275  亿元,  增长11.4%

31、新疆   3,000  亿元,  增长11.2%



  中国省域经济的决策者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在强调“适当的发展速度”,而这个“适当的发展速度”,既是中国经济“第一省”、广东省从来也没有低于“两位数”增长过。于是,中国国家“两会”“政府报告”高层共识的8%,只能成为中国经济速度的一个泡影,没有任何人来关注和践诺。

  4、中国高速失控?

  至于中国政府通过此次下调利息税,将收窄存款回报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差距,同时又不伤及中国依旧脆弱的银行经营的利润。有数据表明:中国财政收入将继续创造历史之新高峰,中国政府将可以负担起更多、包括利息税等的下调。作为减少个人存款、鼓励消费、将存款赶出银行虎拢的举措之一,中国政府于1999年开始征收利息税,这一收就近10年不改,这说明中国驾驭金融的举错依然缰硬。而中国7月20日的这次出手,显然是太谨慎性的试微,预示着中国还将出笼新的手段和举措,来调控历来最高的11.9%高速。如此历史性的宏观多方重控,又如此重上九霄的发展高速,中国经济高速怎样调控?中国经济该怎样的健康发展?全球的经济发展速度,能成为中国借鉴的方向和经验吗?

  利息税的下调,再加上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至3.33%,应该有助于阻止部分资金进入中国股市。而对于中国股市仍然估值过高,上述举措的广泛预期,未能阻止投资者上周五推动上证综合指数上升3.7%。其实,中国上海股市基础打在4000—4500点左右,就是股市生态环境建树的幸事、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扎实的基础,而迎接中国经济健康的奋飞。

  依据中国2007半年的“三架马车”数据,中国最高决策者将依然会采取更有力的政府手段来给经济增长采取有效的降温,中国政府的、金融的、产业的举措将等待进一步出手……,否则待中国“高温发酵”怒气冲天时,中国经济波击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和13亿人口、而是全球这第四大发动机所带动的全球性震荡与隐患。

  (作者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