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洪仕斌先生针对崔喜忠先生《“80后”大学生营销之路的现状”》的《“再谈——“80后”大学生营销之路的现状”》的文章后,笔者再也按奈不住了,和洪先生一样,笔者也是很久没有动笔了(呵呵,单从洪先生在中国营销传播网上发表的文章数量来看,笔者是自愧不如的,至少在数量上),和洪先生一样,笔者也是“80后”的一员,首先声明的这两点是想说自己是站在“80后”的平台上,是不带情绪,是客观的来评判这两篇文章的。同样声明:笔者的评论只代表自己的观点,是只针对文章不针对洪先生或者崔先生个体的。
应该说:从笔者的从业经历来看,笔者本人更倾向于认同崔先生的观点,笔者也在公开场合明确的表过态:如果我是老板,肯定不用应届的毕业生。虽然笔者也是“80后”的一员,笔者自己也承认这个观点有失偏颇,对80后或者是应届大学生是不公平的。但是,结合“80后”的营销员给我的感觉,实在是不敢恭维。
老实说崔先生的措辞是带有情绪的,我在看崔先生的文章的时候能够明显的感受的到,我相信洪先生也能够读的出来崔先生的情绪和无奈或者是恨铁不成钢的心痛。崔先生是着急的,一方面替老板着急,白花花的银子培养了一批“白眼狼”;另一方面还有一种被80后戏耍的愤怒。我想劝崔先生的是:您大可不必,老板的钱花了虽然没有为您的小家创造价值,却为大家做了铺垫,套一句现在比较时髦的话,就当您的老板为社会尽了一次责任;针对“80后”而言,就像洪先生说的一样:“‘80后’大学生虽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优点很多,特别这些优点都是成为现今优秀销售人员的最大支撑点:一是有激情有活力;二是敢想敢做;三是开拓精神强;四是功利心没有,可以为了爱好与追求而淡化物质上的需求;五是喜欢接受挑战性工作;六是爱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七是悟性强,学习能力强等等优点”。我们应该多看看这些孩子的优点,给他们犯错误的机会,给他们学习的环境,给他们成长的空间,谁让他们还是孩子呢?!
对于洪先生所列举的“80后”的优点,笔者也想针对性的说几句:
一是有激情有活力:年轻人本身是激情四射的年龄,有激情是正常的,是这个群体自身的优点,对于营销行业来说更是职业本身要求的重要要素。笔者在给属下销售经理开会的时候,每次都要求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线销售员的激情和活力。笔者深知,激情和活力对于销售工作的重要,相信崔先生和他们的企业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愿意去培养这些“80后”,笔者相信洪先生也是深知此点的,所有的销售经理也都是明白此点的。所以,此点,洪先生大可不必过分强调。另,送上马云先生曾在《赢在中国》上的一句经典的评论“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与洪先生,望洪先生和所有的营销员共勉。
二是敢想敢做:笔者对此点是分开来看的。笔者承认,年轻人的确是敢想的,也的确有一小部分是敢做的,但更多的是不做的。笔者近日正好有个案子交与一个刚毕业的广告专业的学生,要他做一份新产品的开发策略。该学生也很是争气,案子交到手里的第三天就把市场开发的策略放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洋洋洒洒数千字,整体投入数千万的广告,却根本看不到广告投入如何产出,更没有只言片语的资源如何整合,部门如何协作,进展如何监督,执行如何管控,让我真是哭笑不得。当然,这也是一个个案,管中窥豹,我想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三是开拓精神强:笔者觉得年轻人的开拓精神是无可厚非的,其冲劲也是企业选用应届生或者“80后”最割舍不掉的情结。用个不大准确的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只所以会感觉到可惜还是年轻人的开拓精神,笔者赞同洪先生的这个观点。
四是功利心没有,可以为了爱好与追求而淡化物质上的需求:笔者认为此条应该正好相反,“80后的功利心”比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强烈,“80后”的帐目算的真是罡罡的,笔者身边的案例实在太多,真不愿意提。就算真如洪先生所言,“80后”的功利心没有,可以为了爱好与追求而淡化物质上的需求,这又对吗?《天下无贼》里刘德华的一段对白说傻根,大概的意思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你凭什么要相信天下无贼,社会是很现实的,你要是相信无贼就要给你好好的上一课。此点只能说明我们教育体制的失败,学校教育没能和社会现实进行有效接轨,说明了“80后”的无知,不谙世事,仅此而已,不用再提了吧。
五是喜欢接受挑战性工作:此点真是不好说,笔者想问洪先生的是:喜欢接受挑战性的工作重要,还是稳扎稳打做好本职工作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便是有接受的勇气,如果自身能力不及,恐怕也是匹夫之勇吧!所以,人力资源在用人的时候都尽量避免拔苗助长,尽量回避让能力不济的人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毕竟,企业是商业行为,不是公益行为。在学校里考试不及格可以补考,可以重修,可以留级,最后才是退学,而经营企业则不然,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市场是不会给你这么多的机会的。
六是爱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此点是笔者认为争议最大的一条,“80后”爱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是不假,但是更多的似乎仅停留在口头上,而非行动上。如果爱用行动证明的话,我想这个社会就不会对“80后”存留如此大的争议了,此条不说了。
七是悟性强,学习能力强:笔者认为,“80后”的悟性的确很强,学习能力也的确很强,但是方向似乎偏差了很多。洪先生与笔者都是“80后”,笔者在此处也还是有些话语权的,周六周日亦或是平日,请问哪里的学生最多?教室还是网吧?“80后”学习的地方和学习的“科目”真的需要好好的引导的,这是社会一致的共识,同样不说了。
另外,洪先生在开篇之初说,只所以写《“再谈——“80后”大学生营销之路的现状”》的文章,原因有四:“一是我本人作为80年后的代表,执笔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生于80年代的我,所以相信自己言谈是有充分发言权的吧!二是想通过我个人的见解,让更多的80年后的读者走出文章中所指的那些缺点中的阴影;三是通过我的现身说法,扭转其他公司与管理层对于80年后大学生的看法;四是希望通过我的文章,让更多的企业与管理层在培养80年后的员工与部属,多投入一些“关心”资源,那么80年后发挥的作用将会事半功倍!”笔者为洪先生这种为80后正名的行为很是感动,也确实钦佩洪先生的才华,不过综观全文笔者还是最喜欢洪先生的:“有些时候人要学会分析与自省!”这句话。
最后,笔者读完洪先生的大作最大的感受是:洪先生真是太有才了,满篇引经据典,不仅搬出了策划大师如何说,更连伟大领袖毛主席都请出来了,当然还有贵企业如何如何的操作的,让笔者很受教育。笔者想说的是:一切理论都是纸老虎,少谈些理论,多做些实事,只有利润才是硬道理!当然,利润要取之有道。
相信“80后”的舞者会舞出最优美的舞姿,一定会让社会为之喝彩的。这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
祝福洪先生,祝福“80后”,以及祝福同是“80后”的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