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博客,向朋友们推荐一部2007年8月25日刚刚在中央电视台八频道全部播出完毕的电视连续剧――《记忆之城》。
我不是一个内行的影评人,也很少看电视连续剧,一般都是到了重播的时候,听大家都讲好的时候,我才会专门找带子或买带子来看。因为《记忆之城》刚刚第一次播出,有的时候我晚上有应酬和出差,并没有看完整,但是,就是我看到的不连续的多集电视剧内容,就已经把我的注意力和心紧紧抓住了。
这是一部今年非常难得的电视剧,故事情节、演员表演、人物结构和拍摄水准都很高。最好是好在故事情节上。精彩的演员表演、人物结构和拍摄水准,都是建立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的。
故事情节好在哪里?
好在“树”形结构。
“树根”是一个家庭:国民议员、大学周校长这个“大家”,这是一棵非常粗壮的“树根”:人口众多,关系复杂。
“树枝”是这个家庭的每个年轻成员。这里,既有位至正规军师长的儿子,也有在八路军里从军的儿子;既有战斗在重庆的女儿,也有旋转在上海日本特务、汪精卫76号特工、重庆国民党特工、共产党特工之间的女儿。
“树叶”是围绕着这个家庭的每个孩子的一群群不同形象的中国人,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有极为义气的国民党军人,有残酷战斗中倒下的一个个八路军战士,有贪图小利的世俗小人,有文质彬彬的特工,有一脸正气的坏蛋。。。。。。
演员的表演好不好,其实我不是内行,一般是不敢说好坏,发评论的,但是,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由于节目拍摄的基本节奏是比较缓慢的,经常用长时间的镜头刻画面部表情,总体感觉演员的表演非常朴实,很到位,虽然整个电视剧中没有太大的“腕”,但总体平均水平是比较高的,比那部明星排排列、门票高高飘的大导演的大手笔、另外一座“城”――《满城尽带黄金甲》,要让我容易接受很多。
人物结构上,这部片子有两个比较大的突破。第一是在电视荧屏上,第一次出现了我党的“三面间谍”的人物形象――一个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今墨,同时又是日本人和重庆国民党的间谍。这样的人物形象,在真实的现实世界中,是存在的。我记得曾经在〈作家文摘〉报纸上,看到过这样的回忆文章,讲到潘汉年当年就曾经安排我们的某个胆大心细的地下工作者,打进了日本人谍报组织,成为日本谍报人员,同时又领取国民党的特别津贴,成为国民党的一个特工。所以,电视剧中的今墨狂叫: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谁。第二个突破是表现了一个正直的大学校长,却有着今天看来不正常的家庭:一个大家庭中,姨太太同时一起生活。在以往的各种影视节目中,如果是这样的家庭,其中的男主人就会是一个负面和反面的形象,至少是肯定得不到导演和观众的尊重和尊敬的。但是,本电视剧中的周校长,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好人,一个值得尊重尊敬的老人。
最后一个好,是好在拍摄水准上。这部片子,如果有人不同意我的评价,甚至大叫“这是一部烂片”的话,非常可能是因为拍摄节奏。这部片子的拍摄节奏总体上来讲,非常缓慢,这当然和电视剧想反映的“重庆在抗日战争中的苦难――重庆大轰炸”这个主题是吻合的,但是,这也会让那些喜欢快节奏的观众,尤其是年纪在30岁以下的青年观众,会非常受不了。甚至我也认为,在局部情节上,有的时候节奏也太慢了,要是能够快一点,就好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部特别适合于30岁以上的观众收看的电视剧,或者说,只有当你年龄达到一定程度(30岁),你人生的感悟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才能从它的缓慢节奏中,细细体会到那沁如心脾的美感。
整部电视剧,像谁?像那本世界名著《呼啸山庄》,看似难读的文字下,流淌着迷人的节奏和韵律。也像去年红遍中国的那部电视剧《暗算》,缓慢中,流淌着人性的光辉。
重庆,将会因为这部电视剧,而让世人更加难以忘记。
赵民
2007-8-29 01:42AM
好作品的震撼,其实来自你自己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