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赚到的第一笔钱


茶园

我赚到的第一笔钱

文/江淳

 

    13周岁那年,我拿到了平生的第一笔钱。虽然数量不大,已是我莫大的荣幸!说出来可能你不相信,我们茶场中学不仅学费、住宿费全免,而且每月都发给学生一些钱。现在除了军校,不会有更多的学校会给学生发工资吧?说是工资或补贴,都不准确,但确实是我们学生劳动所得。

    事过这么多年后,回忆依然温馨。而现在,连学校的影子都没有了。前几年,我的高中母校在开发大学城的浪潮中被夷为平地,我甚至分辨不出是哪一所大学矗立在我少年的花园里。母校建在不高的山冈上,四季葱茏,百里茶香,任何时候绿色都是她的基调。一座千亩茶园簇拥的校园仿佛在梦中……一条东西向的大道贯穿茶园,进入校园前就能看到3个大水塘在柳树和梧桐的环抱中星光点点,起伏的茶林绵延至校园前是大片的果树林,秋季蝉鸣果熟时,我们学生的“开斋节”就到了。晚自习后,你去室外卫生间,一不小心就会被挂满树枝的梨子撞着头。

    与当时的勤工俭学政策有关,母校是公社和淳化茶场合办的一所农业中学,是乡里规模第二大的学校。学生每周要参加半天劳动,除春秋产茶旺季突击采茶外,我们只是给茶叶树施施肥,修剪茶枝和炒茶叶的技术工种是不需学生动手的。我们得到的报酬是每月6元工资。那时国营企业的一般工人月工资不过30至40元。因此,6元钱,对于少年的我真是一笔可观的财富。70年代,父母除了卖几个鸡蛋外,一年也没有什么现金收入。每当领到工资后,都不能乱花的,周末回家要如数交给母亲,再由母亲按计划返还我一部分。

    记得更小的时候,我丢了5毛钱被阿爸打了一顿。那时我家养的一只老母羊到了发情期,妈妈叫我带5毛钱去邻村帮母羊配种,但5毛钱不知不觉地就没了……阿爸怀疑我把钱花了。78年后中国人忽然感到经济重要了……80年底,我拿到了每月7元的部队津贴费,但每月都是入不敷出。阿爸善意的教训并没有改变我只顾义气、花钱没计划的毛病;妈妈在我军校毕业后曾要求我把工资(月近100元)寄给她代管,我没有照办,直到结婚时才知道自己的钱缺少很多。看来读书多、走过很多地方的儿子并不比母亲会理财过日子。今年自己的女儿馨(暑假刚参加过“走进北大夏令营”活动)也快11周岁了,我不知道怎么教育她如何花钱。这真是我们一代人难堪的失败!时代必定进步了,不必让孩子们体会上代人的艰辛,但勤俭二字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

    中国人“重农轻商的传统”遗祸千年,“金钱粪土仁义观”值得反思,我们往往为了面子丢失了里子!

http://blog.xinhuanet.com/u/xu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