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大家都开始睡了,不过这一睡还真睡出问题来了。
“我的椅子怎么没法调整啊?”、“我的海绵怎么内空的?”同行纷纷开始抱怨。
还好,我的椅子、海绵都还算凑合。我还暗自庆幸,不过小睡一觉后,问题来了。
我靠,由于长时间与硬靠背接触,同时在空调的作用下,脖子已经发生细微变化,量变引发质变,脖子也慢慢在僵化。没有舒适的靠枕,这是“D字头”设计的最大缺陷。而我在改变N种姿势后,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缓解。
终于两小时后,大家都开始觉得异常的疲倦,原先的兴趣也消失殆尽,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从不到9点就开始熬,一直到近1点,抱怨的人越来越多。
而在这过程中,“D字头”居然在天津西站、德州、淄博和潍坊四次停车上下客,这让同行们对“‘D字头’都是直达车”一说产生了新的看法。
还好,六小时后,我们都还健康地活着。下了车,我们谁也没有再提“D字头”。只是听到一位母亲和一位5、6岁小儿对话,母问:“动车感觉怎么样?”儿答:“和飞机没法比。”听完词话,大家面面相觑,无语。
就在这当儿,又被公关公司美女告知:“XXX,刚接到通知,请你在1点40分准时到酒店大堂集合,去参加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夏培罗的专访。”
我看了一下表,时针指在1,现在我还没有到酒店放行李,更没有吃午饭,对这样的安排我再次无语。。。。。
以下进入超级忙碌期:
1:20到酒店。
1:21--25,办入住手续。
1:26上楼。
1:27开门,甩包裹。
1:28抽空上了一下卫生间。
1:29下楼。
10分钟匆匆吃了点面。
1:40,准时出现在大堂门口。
自我出现后,关于“D字头”的讨论再度升级。
“XXX,据说你是坐动车组来的啊?感觉怎么样?”、“厕所是不是超豪华?”“车上可以抽烟吗?”、“乘务员漂亮吗?”“飞机组”的人乌央乌央地来问。
晕,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同坐“D字头”的只有我一人参加老夏的专访。看来纷至沓来的疑问只有我来回答了。“感觉太差了,你们回去的时候千万别坐动车啊!”
“不可能吧,不是说挺好的吗?”对我的建议,90%以上的人都持怀疑态度。
唉!!再次无语,虚假宣传害人呐!!
动车,我真的服你了。
还好,这些家伙看来只是耍耍嘴皮子功夫,看我累成那样,心里都明白了一二三。在随后公关公司人问大家回去坐火车还是飞机时,集体选择后者可以看出。
呵呵,令人郁闷的动车,暂时和你拜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