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的评议之三


 

3)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第三章的点评

Ⅰ、《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 》第三章

 

第三章  民主推荐

 

第十条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推荐的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第十一条  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按照领导班子职位的设置全额定向推荐;个别提拔任职,按照拟任职位推荐。

第十二条  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由下列人员参加:

(一)党委成员;

(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党组成员或者全体领导成员;

(三)纪委领导成员;

(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的主要领导成员;

(五)下一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

(六)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推荐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成员人选,应当有民主党派、工商联的主要领导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参加。

第十三条  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主持,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有关要求;

(二)填写推荐票,进行个别谈话;

(三)对不同职务层次人员的推荐票分别统计,综合分析;

(四)向上级党委汇报推荐情况。

第十四条  个别提拔任职,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和民主推荐的程序,参照本条例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民主推荐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由本部门的领导成员、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和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参加;本部门人数较少的,可以由全体人员参加。
民主推荐内设机构领导成员人选,参照上列范围执行。

第十六条  领导班子换届,由本级党委书记办公会根据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反馈的民主推荐情况,对考察对象人选进行酝酿,本级党委常委会研究提出考察对象建议名单,经与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沟通后,确定考察对象。对拟新进党政领导班子的人选考察对象,在本条例第十二条所列人员范围内进行公示。

个别提拔任职,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当多于拟任职务人数。

第十七条  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第十八条  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第十九条  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

Ⅱ、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第三章的点评

一、“选拨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的这个观点不正确

1、如在出现类似“禹王排贤用启”时,强调民主推荐将误导人们选择推荐表现之人,而却把真正的怀才不遇志士放在了遗忘的角落里

禹王在去世前几年,也曾仿照尧、舜的样子找一个贤能的人做自己的继承人。最初,人们推举在帝舜时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但不久,皋陶就因病去世了。后来经过商议,又一致推举伯益做他的继承人。

随着禹王王位的巩固,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王权不应该落入他人之手,而应由自己的儿子来继承。可是伯益功劳卓著,威望极高,首领会议上大家又一致推举他做自己的继承人。禹王感到众怒难犯,只好顺水推舟,答应下来,为此事,禹王好多天没睡好觉。后来他想到自己所以能顺利的继承舜位,一是当年治水有功,二是舜选定自己继位之后,就把治理天下的大权全都交给了自己。如果我也效法当年舜的做法,将来的大权肯定会落入伯益手中。我为何不把处理国家的实权交给自己的儿子,而只给伯益一个继承人的空名呢?于是禹王就照此做了,过了几年,他的儿子启由于把国事处理井井有条,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了志来,而伯益虽为继承人,却没有新的政绩,他过去办的好事,人们也渐渐淡忘了。禹王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就真地行使起王权来了。而多数部落的首领,也表示都效忠于启。这就是表现的人被人推荐,而没有表现的才俊之士不能被人推荐的缘由。

2、民主推荐不能判断真正的贤人

王充东汉人,是中国著名哲学家。他在《论衡》的〈定贤篇〉中提到了民主推荐这个问题。

他写道:以朝廷选拨和推荐官吏时大家都称赞的人为贤人吗?人如果出头露面多人们就都知道;推荐他的人就会多;不出头露面的人,人们不知道他,举荐他的人就会少,虞舜就是这样的人,尧曾经寻求贤人,大家推荐鲧和共工,而四岳说:“试可乃已。”最后尧采纳了四岳的意见,用鲧去治水。而此时大家倒没有推荐舜这样的圣人。由此说来,举荐之人的多少,不能用来作为识别被举荐人事实上贤与不贤的依据。有的人德行高尚但是推荐他的人少,有的人才能低下但是举荐他的人多,有的时候可以得到他好还是坏的真实情况,有的时候却不能识别。而广泛地交结各色各样的人,笼络大家的心,这种人人们就会喜欢并且称赞他,清廉正直而不被乡里之人容纳,心志廉洁不和与自己志向不同的人结交,失去了众人之心,这种人人们就会憎恶并且诋毁他。所以一个人的好名声多半是由于懂得笼络人而得来的,坏名声多半是由于不能讨好众人造成的。齐威王因为别人毁谤墨大夫有功劳但却没人称赞他,阿大夫没有功绩却有好的名声。子贡问孔子说:“乡里人都夸奖他,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能肯定。”“乡里的人都憎恶他,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还不能肯定。不如乡里的好人夸奖他,乡里不好的人憎恶他。”如此说来,称赞的人多而所有的人都说好的,这种人能算贤人。以好人的称赞,坏人的诋毁,可以识别贤人吗?如果这样,依据孔子的言论可以识别贤人。但同样不知道称赞这个人的,是不是好人呢?诋毁这个人的,是不是坏人呢?也许称赞这个人的是坏人,而指责这个人的却是好人呢?因此依据孔子的标准人们照样迷惑而无法识别贤人。

由此可见,民主推荐不能判断真正的贤人。

3、只强调民主推荐,而忽视了毛遂自荐,这必使中国现代社会的这个选才制度既不如中国封建皇朝的选人机制,又不如资本主义的用才机制,看来中国用人选才制度是越来越落后,这样一个落后的用人制度必使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远远落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后面

只强调民主推荐,而忽视了毛遂自荐。这是不合理的做法。

综观中国的发展历史看,毛遂自荐的干部为一些国家的强大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商鞅、张仪、范瞧被秦国各位大王起用都是毛遂自荐的结果。

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总统选举也是毛遂自荐的结果。

如果我们忽视了毛遂自荐,那么这必使中国现代社会的这个选才制度既不如中国封建皇朝的选人机制,又不如资本主义的用才机制,看来中国用人选才制度是越来越落后,这样一个落后的用人制度必使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远远落在世界先进各国家的后面。

4、民主推荐的人员中很多人不懂得经济学,那么这样的人又如何能选择富民一方的干部呢?

民主推荐的人员中很多人不懂得经济学,因而无从考察干部的治政思路如何。

现有的这种避开考察干部发展经济能力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这也是一些地方不能富民一方的原因所在。

二、“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我认为中国老是强调威信治国,这都是“中国封建皇朝汉朝刘邦、宋朝赵匡胤、明朝朱元璋统御天下”的翻版,威信治国有时候是祸国殃民的治国方式

——毛泽东执政就是靠威信治国,结果证明这种威信治国不可取

“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这一规定强调了所推荐人选必须是所在单位的多数群众拥护的才行,我认为多数群众拥护的人一般都是些有威信的人,但是有威信的人是否一定是治政的贤才呢?我认为大多数被拥护的人不一定能是治政的贤才。

这种强调大多数人拥护的做法是“中国封建皇朝汉朝刘邦、宋朝赵匡胤、明朝朱元璋统御天下”的翻版,汉朝刘邦、宋朝赵匡胤、明朝朱元璋如果没有大多数人支持,他这么能统御天下呢?但是能说明他们受大多数人支持就表示他们有经天纬地之才吗?我想他们是绝对没有的。

毛泽东执政就是靠威信治国,结果证明这种威信治国不可取。

现在一些地区的县委书记在本区域内有威信,但是在他的任职期间,这个地方就是河山不改面貌依旧。

综上所述,所推荐之人必须要有本单位大多数人拥护的才行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