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重在管理


城市建设,重在管理
●  王民官

    近几天走在香港中路,不时地看到一些工人在挖掉已损坏的砖块,并按原先颜色,重新修补好人行路面。还有一些工人则在修剪路边的树枝,更换一些已枯死的树木。青岛的春天春意盎然,让人流连忘返。
    这不禁使我们想到很多、想得很远: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变化很大,但能不能够有效地管理,很好地维护和保持,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什么这样讲,如果一个城市只有建设,而没有相应的管理和维护,那么这种建设也是不会维持长久的。
    4月3日《人民日报》曾以马家沟为何“有人治,没人管”为题报道了发生在哈尔滨马家沟前后治理过程中,由治到乱,最后无人管理的问题,发人深思。
    据报道,哈尔滨马家沟,是一条自南向北横穿哈尔滨市的季节河,10年前就像是哈市的“龙须沟”,沿线“乱倒、乱搭、乱堆”现象普遍,因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河水冬季都不结冰,沿岸居民深受其苦。1996年起,市政府下大力气治理,2002年基本完成市区段17.1公里的污水截流主体工程,至今已累计完成近9亿元的工程量。但是,治理后的马家沟却未能长久保持整洁、卫生的环境,河堤公园变成遛狗场,120多件体育设施至少一半以上损坏。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皆因建设部门与管理部门迟迟未能交接项目,导致“两不管”的尴尬局面。
    这一事件的曝光,应当说对我们如何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那就是我们有能力建设一个全新的城市,但能不能够有效地管理好一个城市,这是摆在我们城市管理者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随着申奥的成功,我市启动了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建设,通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如期完成了奥运场馆阶段性建设任务,并且通过了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的全面检验。除奥运场馆建设外,我市还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奥运效益最大限度地惠及整座城市和市民生活。城市路网建设的不断完善,让市民出行更方便快捷。尤其是随着危旧房改造工程、平改坡工程、小街小巷综合整治工程的进行,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我们在把奥运元素融入青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加大对整个城市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使奥帆赛变成了全市人民参与的活动,成为了我们改变城市面貌的契机,成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百姓最大的实惠,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市民,也都切身地感受到了由于奥帆赛给我们这座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但是,随着城市一天比一天的漂亮、环境一天比一天的改善,市民的文明程度一天比一天的提高,那么我们对于城市的管理是不是也一天比一天规范、一天比一天更加人性化了呢?城市的快速发展则不时地给我们提出新的课题。不久前,随着我市鲁迅公园的免费对外开放,个别市民乱踏草坪、随意遛狗以及破坏公园内设施的问题开始出现。笔者认为,我们一方面要遣责这些个不文明的行为,另一方面,这也是与我们在免费开放后,放松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公园的免费开放,并不是要放弃管理。相反,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开放后所带来的问题,这倒是对我们城市管理者应急能力的一次检验,是对我们管理水平的一个现实考验。
    我市去年曾入选《二00六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其入选时的标准则非常苛刻,比如其中生态环境友好指标,包括了基础设施投资、GDP综合能耗、环保投资、水环境质量、人均铺装道路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城市管理水平指标则包括了国际化管理指数、投资环境、融资方便度、外商投诉数量、城市信用、服务效率、司法效率、税收负担、发展规划评价、公务员平均学历等内容。另外,特色魅力城市指数体系中还包括公众认知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交往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等相应指标体系。
    看来,城市的建设不仅要看硬件设施,更要看城市管理的“软件”,细节决定成败,管理体现水平。我们要创建特色魅力城市,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公众认知度,这不仅是把青岛市建设成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步骤,也是二十一世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世界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和任务。
    创业难,守业更难。可见,管理好一座城市,远要比建设一座城市所遇到的困难问题多得多。因此,提高对城市的管理水平,真正使管理跟得上城市建设速度,尤其通过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帆赛来体现我们的国际水平,则是我们城市的管理者能否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一定要鼓足干劲,加倍努力,有所作为。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举办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奥帆赛的同时,我们也一定能够创造一个与赛事水平相匹配的城市管理水平,对此我们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