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妻俱乐部是垃圾还是精华


虽然还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但是却对这个方面比较反感:故发表一下言论

出差期间上网,在某聊天室看到了关于换妻俱乐部的话题。听了一会,80%的聊友对换妻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口诛笔伐。认为这种方式不可理喻,破坏家庭,扰乱社会和谐。我也非常赞同大家的观点。

可理性思考一下,却又觉得似有不妥。因为一种事物既然已经形成时尚,它就肯定有其存在的道理。你可能不习惯,不认可,这也很正常。可你无法强迫别人也不去认可,不去接受。我们看待事物应该全方位的了解。周杰伦、潘玮柏的歌声令数亿计的年青人疯狂痴迷,可对于我们这些中年人来说,却无法接受。什么乱七八糟的,连歌词都唱不清楚。我们不接受,可我们的孩子接受,如果你不去了解,不去慢慢的习惯,你会失去一个群体,一个年青人的群体。我想:所谓全方位大概就是指正反两个方面吧。

换妻俱乐部是个泊来品,据说起源与西欧。我们来分析一下,它出现的社会背景:一是均富,大多数人生活水平相当,高福利,高收入,高税收。二是道德伦理意识很强,从上小学开始就接受道德学,伦理学的教育。三是家庭生活比较和谐,是全球家庭离婚率最低的地区。那么这些背景与换妻俱乐部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优厚的,无忧无虑的经济基础使人们会更加关注自我的生理需求;科学的道德伦理观使人们会更加注重自我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义务;稳定的家庭环境可以使人们身心放松,充分的享受生活。由此看来,只能以一种合理的解释来理解换妻俱乐部的存在,那就是人的生理需求,也就是人的性欲需求。

性欲的需求是人的本能需求,是一种无法抑制的,长期的需求。不幸的是,男人与女人的性欲需求曲线是不一样的,差别极大。男人自35岁以后对性欲的要求会慢慢的减少减弱,对激情的刺激大于温情酝酿中的夫妻生活;而女人正好相反,35岁以后性欲会慢慢的增强,直至45岁左右才开始减弱,对温情酝酿中的夫妻生活大于激情的刺激。两者的差异是由生理因素而不是心理因素决定的。这就是说,没有一对夫妇的性生活是自始至终的和谐美满的,可他们却相濡以沫的走过了一生,其原因在于,除了性欲的和谐之外,婚姻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亲密的沟通和承诺。换句话讲,只要一对夫妻沟通和谐,双方信守承诺的程度很高,他们的婚姻也会是长久的,美满的。

人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别的方面,以减轻对性欲的要求,可生理的需求毕竟是无法抑制的,是长期的。况且,美满的性生活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一个人的内在潜质,进而爆发巨大的能量。所以,我觉得,换妻俱乐部在西方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顺理成章的,是符合人性的。毕竟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动物都不是一夫一妻的,除了人类之外。既要满足个人的性欲需求,还要保持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换妻俱乐部就应运而生了。本质上讲,它更像一种游戏,它是严格意义上的性与爱的分离。可这一切必须首先具备以上我曾分析过的三个条件。

我们之所以不接受换妻,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不是均富的,而是贫富差距巨大;我们的道德伦理意识极为贫乏;我们的家庭生活动荡不定,离婚率极高。如果我们不客观的分析与判断,就盲目跟风,也换妻取乐,那就真的天下大乱了。
   
以上分析是我的一人之言,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