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教育部:“大学校园网”乱收费乃谁之过?
文/黎东文
自从延安整风运动伊始,中国就继承一个优良的“整风”传统。一段时间发动全民打击腐败,一段时间发动全民整治“清理农民工欠费”,一段时间发动全民整治“医院乱收费”,一段时间发动全民整治“教育乱收费”,一段时间整治房地产……总之每次整治场面都非常轰动,电视、报纸天天报道。比如“清理农民工欠费”,自从总理为农民工讨债后,内各个地方电视、报纸天天报道该地方某某领导如何讨债、如何关心农民工、怎样考察农民工的欠债状况等等。举国上下、全民出动。
“整风”政策似乎能解决社会问题,其实不然。每次“整风”政策的爆发都被迫于社会长期积累的压力,长期弊病导致普遍老百姓深受其害,国人的怨声载道下政府不得不展开“整风”运动。但因没有触动到最根本的制度改革,这种“破哪补哪”的整治手段并没有使之根治,过后弊病很快得到重生。
扭曲的教育产业化下,学费一年比一年多,特别是高校,一年学费上万,连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也坦言:“我自己就知道,我
不但学费高昂,学校乱收费已成嗜血的蚂蟥,泛滥成灾。每天大量教育乱收费的新闻曝光,老百姓早已麻木。国民怨声载道,学生无助、家长愤怒。近几年来政府也爆发“整风”运动,四年前刚上任的教育部长周济怒斥:“哪个学校乱收费,要撤销校长的职!”
随着整风运动的进展,每天都有大量乱收费事件见报,不过在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当中竟然没有一个校长职位撤销。比如去年2月份发改委曝光乱收费金额总计2270万元的八所学校,从没听过教育部说个“罚”字,也不见哪个校长被撤职。
可见,“雷声大、雨点小”的整风运动起不到任何作用。为什么?因为低廉的处罚成本最终助长违约预期。乱收费是一份无劳收入,在低廉的处罚成本下相关部门早已没有法律意识,下个文件随便征收。此外更多的是监督管理缺位、管理不透明。乱收费逐渐走向隐蔽性的越来越多。例如
收费标准出台,不少学生抵制,甚至有学生在天涯发帖抵制——海南大学,你真的要逼学生造反吗?
在我看来,这种抵制是多余的,校方是不会正面回答的。海大的收费确实贵,我初步计算,一个学生最保守每天开机7个小时,如果每小时1元则一个月至少花上200元,可见该学校发布的第二种付费方案是多余的。选择第一种呢?当然也很贵。目前很多高校使用流量计费,其好处在于优化网络,节约网络资源。海南大学的第一种收费套餐是在荒唐说,既不是包月也不是计时。
从海南大学以及其网络收费管理系统来看,海大接入带宽可能在
但是学校没这么做,学校网络系统垄断状态下“月35元,提供20GB访问(入)数据量,多出另外计费。”
这是个比较典型的“隐蔽性乱收费”现象。学校网络营运的成本不透明,也没有相关听证会,定价也只能变成道德问题了。类似这样的乱收费乃谁之过?仅仅学生愤怒有用吗?
可见,“雷声大,雨点小”、“破哪补哪”的整风运动无法根治教育乱收费,教育部要做的应该更多从制度入手,加强监督管理,特别是民众监督,加大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