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多亿居民储蓄存款向证券化金融资产转移的大趋势,给了银行、保险业加速混业布局的良好时机。无论是银行的热情还是保险公司的冲动,两类金融机构涉足基金业的核心动机是紧紧抓住金融资产证券化大势中所蕴涵的混业商机。
一、保险机构开拓基金业务时机成熟
除传统的公募基金管理外,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特定客户的专户理财业务已经越来越成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以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为重点的新业务已被众多基金公司高度重视。从短期看,也许基金管理公司不会立即争取到大量的企业年金管理业务,但随着市场的培育、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出,企业年金管理业务的开展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长期发展十分有利。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除传统的保险资金受托营运管理外,经获批直接或者通过申请基金管理资质开拓企业年金和发起设立基金并作为受托管理人也必将成为必然。保险企业涉足专户理财和基金业,将有助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累特定客户理财业务的经验,发展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专门投资产品的创新能力。企业年金业务的开展将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带来全新的资产管理理念,这个业务对特定账户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企业年金业务的优势在于专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和可供利用的成熟的投资管理经验,可以在标准化或个性化产品的提供方面不断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标准化年金管理产品的设计上,可以借鉴国际上成熟市场的案例和经验,例如:香港的强积金、美国的401K退休金管理计划就是行业的典范。企业年金业务的引入将会拓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产品创新的领域,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带来全新的增长机遇。
保险公司渗透到基金业,乃至和银行业进一步融合,符合保险业做大做强的战略。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上,银行产品、保险产品和基金产品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这种相关性有时是正相关,有时是负相关的,而保险业与银行和基金行业的混业都具有正的协同效应。
基金市场竞争的加剧将使基金业竞争者之间的差距拉大,强者越来越强,弱者逐步徘徊在生存的边缘,陆续显现的股权变动趋势给基金行业带来了不确定性,有证据显示,基金市场的新一轮股权整合即将在市场主导下开始启动,这也正是基金业整体改良、提高效率的一个机会。所以在这个时机,保险企业择机出资收购基金公司的股份,间接进入国内的基金业与自己独立组建基金管理公司是并行不悖的策略。
目前,国内保险行业已经是证券投资基金最大的机构持有人,若一部分保险公司组建了自己的基金公司后,现在目前证券基金最大的机构客户将就变成了它们的竞争对手,而且这个竞争对手保险系基金公司无论在资源上还是在渠道上都要比现有的证券基金公司强大许多,这将最终导致一部分现有的中小基金公司被淘汰出局,因为保险公司当然会倾向于购买自己组建的基金。截止到2006年7月底,保险资金投向证券基金的资金总额已经高达1000多亿元,按照目前基金公司管理费率为理财金额的1.5%%计算,保险公司总体需要支付基金行业大约15亿元的管理费。如果保险公司购买自己组建的基金,可以不仅节省去这笔很高额的交易费用,其结果也可能会使现有的部分基金公司出现生存困难,甚至被淘汰出局。随着更多主体进入基金业,基金市场现有主体将被重新划分:第一类是具备一定实力和资源、治理结构完善、管理水平高的基金公司在竞争中继续独立发展壮大,成为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基金公司;第二类是利用已有的品牌和资源与银行或保险合作或重组;第三类是选择外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或重组。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直接申请基金管理公司的资质,这个组织模式可以令开放式基金部分以独立项目方式运行,与资产管理公司现行的业务建立严格分离。在国际上,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是两个不同的组织,基金公司负责资金的募集、赎回与股利的派发,而基金管理公司就是一个投资组合工作团队,这个团队有时称作投资顾问/咨询公司,专门帮助基金公司做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建立,以及投资绩效评估等工作。如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申请基金管理资质、不另组基金公司的模式开展业务,可以考虑,外聘投资组合管理团队的方式,寻求具有良好品牌的国际著名的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保险企业涉足基金业,可以充分利用QFII和QDII的政策,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保险业加速发展的政策环境下抢摊发展基金管理业务。中国已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目前在金融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是证券投资资金的双向流动,合规资金应该允许外投,分享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这又会给保险基金发展提供机会。目前到了中国基金行业发展的第二个战略窗口期,是一个走向更加规范化的大好时机。
二、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套利方针
套利模式的研究是关系保险企业涉足基金业的核心课题,它关系到分析自己一方的战略资源是否可以发挥作用,投资人是否愿意投资,可否吸引有能力、经验丰富的投资管理专业人员加盟,基金公司能否盈利等。在国内资本市场中,简单的套利模式,即圈钱运动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不是仅仅基于一些市场数据和简单的逻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市场成功的时期了,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竞争理论、金融工程和套利思想建立套利模式的专业理财时代的来临。
保险系基金出现以后,中国基金市场就出现了一只新的力量,并且是该市场的后进入者,那么基金管理市场是否存在套利机会,取决于这个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结构和竞争度,产业的竞争结构决定参与企业潜在的盈利水平,即影响企业的套利模式选择;市场有效性决定是否会不断地有新的市场参与者进入,进入后能否得到相应的经济激励。我国的基金市场是处在新的一波成长阶段,完成了新兴的阶段,参与机构的理性化程度、政府政策、和投资人的偏好很敏感地反映到市场的波动当中,即市场的系统风险较大,市场风险不是个别企业能够操控和化解的,现有的基金市场机构参与者包括证券基金公司,它们的股东主要是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还有一类是银行基金,它们的股东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是另一类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主体。我们可以运用竞争理论对基金管理市场进行一个生态环境的分析。
基金行业的生态系统由现有参与者,潜在参与者,现行产品和替代品构成,它们之间互相博弈,这个生态系统内的参与者是由提供功能接近的投资管理产品或其替代品的金融机构组成,构成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企业是各类投资管理机构,它们的产品是开放式基金,参与机构包括基金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托管银行、代销机构专业服务公司、拥有证券投资理财资质的其它机构,以及上述组织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这些组织在基金市场里利用组合理论的套利原则,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基金业内企业与同业之间进行竞争,依靠向客户提供差异化、高品质的基金产品和有吸引力的定价和同业之间开展竞争,与潜在的新进入者之间开展竞争,同时为了取得长期稳定的利润还必须与上下游的其它关联方企业开展竞争,来自各方的威胁和压力越大,对企业的盈利越不利。每一个新的企业和产品一旦出现在市场,立即开始动态竞争的过渡过程,最终导致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均衡。
根据麦克·波特的竞争理论,基金市场如果没有达到充分竞争状态,对于新进入者就有获得溢酬的机会,潜在进入者可以通过创新、给现有市场带入新资源等方式,打破进入壁垒。当然,新进入者也可以不创造新的实体,而通过兼并现有实体壳资源达到进入目的。当基金市场竞争达到充分竞争,激烈的竞争将消弱在位者的自身实力,潜在进入者就能乘虚而入,与在位者比拼竞争力,引起行业利润下滑,甚至威胁到行业内企业生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联盟策略,共同防御以后的进入者,是没有政府干预状态下的市场竞争动态过程。
对于基金行业,进入威胁的大小、成本的大小,取决于进入壁垒的高低和现有行业在位者的防守能力,正如波特所描述:如果壁垒高筑,防守者严阵以待,坚决反击,进入难度就会很大。但是波特的确过分强调了竞争与威胁,而忽视了新进入者给现有产业带来的新资源和新的发展机遇,新的进入者闯入后会引起供需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竞争格局也产生变化,原有的市场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性被打破了,竞争进一步加剧,然后,市场格局会被重构,形成新的市场均衡。随着监管体系的放松,国内基金市场除目前从事证券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的较好经营业绩和声誉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等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和银行系基金公司外,还将包括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大型非金融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基金公司。基金行业的在位者拥有政策优惠、经验技巧、补贴等优势,这些方面的优势会随着行业成熟逐步下降乃至消失,而公司品牌知名度、创新能力、投资管理业绩、规模经济、销售渠道和资本实力等特性将会成为基金业的主导优势,其中以创新能力和投资管理业绩最为核心。
由于法律壁垒和国有金融机构的制度性制约,现有基金管理公司的有效竞争主要来自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自集合理财方式,而来自替代品的威胁受到限制,比如保险公司到目前还没有深入参与理财市场,这是由于现行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投资限制非常严格,保险系基金和投资连接险都是竞争性很强的基金替代品,所以保险企业组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是合乎时机和前景广阔的。此外,由于基金行业对政策的影响非常敏感,政府政策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占据很重要的决定性地位。政府政策不仅直接控制基金产品的供给,也决定着机构投资人,如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对基金投资的需求,还决定着新的产业进入者的进入节奏和行业规模,以及基金行业的业务范围和行业参与者的利益分割。所以保险企业进入基金行业要与政府政策博弈,抢占先机获得政府政策支持,以占取竞争优势、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由于进入壁垒较小,只要抓住时机,采取合资、参股和购并方式是保险机构进入基金行业的最佳选择。刚组建的基金管理公司可能具有一个较长的行业学习曲线,同时品牌、人才等都处于弱势状态,要经过几年的经营才能进入盈利期,机会成本很高。鉴于国内金融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只要开展制度和工具创新,突破现有政策制度的约束,就能成为新金融产品的做市商,实现风险套利。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高速、稳定发展,国内资本市场可投资资金增长迅速,来自个人和机构的资金提供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数量众多的企业和项目苦于没有融资手段和渠道,它们之间的纽带,资本市场效率低下,所以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发展。理财从本质上看就是把可投资资金和资金的需求方匹配起来,而且是通过市场的方式,目前这个资金需求方是指国内的上市公司,很有局限,资金供应方有很大的潜力和势能没有发挥。所以,保险企业涉足基金管理板块的战略方向是对的,套利空间是巨大的,剩下的工作就是产品设计,良好的产品设计是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获得市场成功的恒久和挑战性任务。
三、保险系基金的特点及与其它类型基金的异同
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的突出特征是开发和管理自己客户网络上的资金,保险业的客户是风险规避型的投资人,所以保险系基金与证券投资基金和其它类型的投资基金管理,在投资风格、公司目标、管理流程上有所不同,保险系基金在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上要考虑保险公司的整体战略,所以决定了它在风险、收益偏好上也与别的投资主体的证券投资基金有所区别。
券商背景的基金公司,其优势在于对国内资本市场积累了近10年的运作经验,对市场特性比较熟悉,占有一批投资管理专才,它们的客户群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更高,更适合开发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股权类基金产品。
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的优势在于管理固定收益类工具和货币市场基金上的长项,银行的强大资金实力使得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强;银行强大的客户资源也是一般基金管理公司无法匹敌的,但是银行的核心优势在于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在资金规模和客户网络方面,银行系基金与保险系基金相似,双方如果开展合作,联合设计产品,进行交叉销售,优势就会更加强大,最终成为基金市场的主宰力量。
保险机构组建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有着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首先,保险公司自身拥有规模很大的保险资金可以直接购买基金,基金的创业期生存应该不存在问题;其次,大型保险公司拥有为自己保险产品的销售建立起来的完整的营销体系和庞大的经纪人队伍,其中重要的资源是保险公司现有的海量客户,特别是高端企业客户和高净值个人客户,这些都是保险基金可供利用的巨大的市场资源,因此保险基金公司依靠现有的营销渠道,营销优势十分明显。再次,基金产品也可以成为保险公司销售平台上一项新的增值服务内容。保险基金公司可以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开发新产品,例如专门为保险客户量身定做基金类产品等。当然,保险业务和基金管理业务两方面存在着很大性质上的差异,它们在产品开发、交叉销售、资料共享等各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协调起来,但这些都只是技术上的问题,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的两个轮子共同转动的经营模式在保险公司内部和监管层已经毫无争议了。
此外,保险系基金加入资本市场会给基金行业带来积极的影响。首先,保险公司作为股东对基金公司的成长性和未来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金公司的发起股东大多是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在资金实力和销售渠道上都没有太多优势。保险公司进入基金业,从长远来看,会增强国内基金行业的整体实力。从全球资本市场的经验看,保险基金是第二大机构投资人。此外,保险基金的重点不是管理行业内的资金,而在于获得更多的外部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套利模式不是基于资本升值,而在于提取到的基金管理费用的比重,因此,保险系基金的成立不会明显分流目前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总量。
保险公司客户的风险规避态度平均比其它金融机构的客户要强,而且保险公司的经营一向以稳健著称,有充分理由认为,保险系基金的组建和面世,更能体现价值投资和稳定市场作用。因此,从套利模式上看,保险基金在创建初期只要着重发展基金的规模,做好指数基金,就大有希望实现第一步的市场成功。当然,由于中国保险市场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制度体系和适应未来发展监管体系,所以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差,行业发展必须借助政策的强有力的杠杆作用。所以,对保险集团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必须有股指期货这样的相应的衍生产品的安排来对冲风险,保险基金的可分散化风险才能大大降低。
虽然都属于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范畴,保险系基金在投资理念上不同于目前直接入市的保险资金部分,因为保险系基金套利模式不是从股票价值的涨跌差价中赚取,而是按照所管理基金的规模收取管理费的数量来决定收益,而直接入市的保险资金的套利模式是直接与股票的价格相挂钩的,所以,这就决定了保险系基金不承担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它的投资行为可能与当前部分证券投资基金一样,会带有比较激进的投资风格,而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保险资金则是风险规避型的态度。保险系基金的这些功能必定会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配合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保险业涉足基金业的市场发展预测
(一)全球基金业增长的引擎和最大的边际增量
从宏观、乐观的经济学角度来看,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在未来5年将成为全球基金行业发展的引擎和最大的边际增量市场,国家宏观政策面的支持力度,从国家“十一五”纲要提出的“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可以透露出政策支持的强度,政策的强力支持将使中国资本市场价值产生回归的力量,从而全面发挥市场功能,让市场逐步走入自我调节、走向良性循环。扩大对外开放也是“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指出了要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支持国内企业境外上市,鼓励具备条件的境外机构参股国内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在此政策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将会蓬勃发展,资源配置功能将得到强化,日后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力度可能更大,创新手段、方法上一定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随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券商综合治理出现进展,必然带来市场的蓬勃活力,这就进入了一个发展包括投资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的一个大好时期,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逐步获得主流投资地位,QFII板块不断发展壮大,分业经营的相关管制将有所放松。作为结果,我国股市走势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将大大提高,股票走势与上市公司业绩将更加对应,股指与理性投资者的期望值越来越相符,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作用有会有明显的体现。
2006年7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公布了一项看好中国基金业未来发展的调查报告,报告以全球40家大中型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管为调查对象,调查了未来3至5年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主导性因素,63%的被调查者认为全球化是未来公司盈利的最重要驱动因素,而在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选择上,68%的受访者认为是中国。中国基金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这个判断是有依据的,首先国内的潜在金融需求和供给力量巨大,金融体系的转型能释放这一力量。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的调查也显示,居民对证券市场信心在逐渐恢复。同时金融体系转型就是向着直接融资方向发展,商业银行也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与国际上比较,美国基金投资早就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人,而我国基金份额占金融资产比重只有1.5%左右,发展空间巨大。在中国加入WTO并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的环境下,中国的证券投资市场发展过程,也会像我们的制造业那样,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力,成为全球基金业未来若干年增长的引擎。
在我们考察的五年时间的视野里,假如中国资本市场稳步改革推进,可以乐观地预期中国基金市场五年后的总资产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持续稳定的高增长以及相应的企业盈利的增长、长期的低利率和低通货膨胀导致投资理财需求异常高涨、养老金制度改革为共同基金提供了最重要的增量资金;另一个重要的假定是市场深度的相应拓展,包括市场全流通的改革导致的制度性市场扩容以及大量优质公司的上市。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冷静地看到,虽然中国基金业将会是未来全球基金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但是资产市值的绝对总量上看,与2005年底全球基金资产总规模是17.77万亿美元相比,我国目前的基金总规模仅相当于全球的0.35%,但是,中国基金业的成长部分将构成全球基金业增长的最大边际增量。
(二)保险基金管理公司未来5年市场发展与盈利预测
根据中国证券基金管理公司成立8年来基金市场发展的历史数据,本报告加以统计分析,目的是分析和预测未来5年中国基金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保险业组建基金管理公司的盈利前景。本部分依据的原始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数据,本报告的分析基于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处理。
年度 封闭式基金资产 开放式基金资产 证券投资基金总 年增长率
净值(亿元) 净值(亿元) 资产净值(亿元)
1998 107.42 0 107.42
1999 576.85 0 576.85 437.00%
2000 869.80 0 869.80 50.78%
2001 702.55 118.03 820.58 -5.66%
2002 717.08 468.50 1185.58 44.48%
2003 861.99 853.62 1715.61 44.71%
2004 809.73 2436.67 3246.48 9.23%
2005 822.11 3869.05 4691.16 44.50%
增长率均值 44.67%
基金市场规模按年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剔除了第一年的跳跃性增长部分,得出中国基金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44.67%。按照这一历史增长率,我们假设未来5年基金市场的规模仍然按照线性方式增长,将2005年的基金规模作为基数进行预测,然后,使用MicrosoftExcel作为计算工具来求解,得到了基金市场规模预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年份 1 2 3 4 5
年度 基数值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指数算子A 0.61 0.78 0.85 0.88 0.90
(1-A) 0.39 0.22 0.15 0.12 0.10
基金资产
总净值 4691.16 5530.37 6753.69 7790.50 8705.91 9534.39
此表的最后一列预测出了2006年至2010年中国基金业的净资产总值,单位是亿元人民币,即:2006年的基金资产总净值达到5530.37亿元,2007年至2010年的该数值依次为:6753.69亿元、7790.50亿元、8705.9亿元和9534.39亿元。实际情况远远好于模拟测试(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06年末,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6208亿份基金单位,基金资产净值超过8550亿元,比模拟测算增加近3000亿元。全年共有90只开放式基金成立,首发总规模获得了接近前五年总和的增长,达到3947.31亿元,接近2005年新发基金规模的四倍;其中,共有68只偏股型基金成立,首发总规模为3152.7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742.89%。嘉实策略增长基金更是创造了仅一天发行募集总规模达到419亿份的记录。)
预测模型中指数算子A的表达式为:A=exp(-1/2x)
其中x代表年度需要,即第一年的序号为1,第二年的序号为2,依此类推。此表的第四行为(1-A),即表示1减去指数算子,表示模型的增长率呈现指数下降的趋势。预测未来5年基金资产总净值的起始基数是2004年和2005年的算术平均值,由于我国基金业发展历史较短,可供使用的历史数据基期不长,基数平均值的使用可以排除一定的增长跳跃性,可以减弱系统误差。
预测的模型是:
下一年的基金总市值=上一年的基数值×(1+基金增长率)
增长率的计算方式为:(1-A)
有了市场总规模的预测,下一步就是分析基金市场的集中度,以及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在组建后所能够攫取的市场份额,这样就可以计算出保险基金的运营收入,然后再对基金运营成本进行分析计算,推导出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的盈利预测数据就不难了。
一、保险机构开拓基金业务时机成熟
除传统的公募基金管理外,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特定客户的专户理财业务已经越来越成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以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为重点的新业务已被众多基金公司高度重视。从短期看,也许基金管理公司不会立即争取到大量的企业年金管理业务,但随着市场的培育、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出,企业年金管理业务的开展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长期发展十分有利。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除传统的保险资金受托营运管理外,经获批直接或者通过申请基金管理资质开拓企业年金和发起设立基金并作为受托管理人也必将成为必然。保险企业涉足专户理财和基金业,将有助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累特定客户理财业务的经验,发展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专门投资产品的创新能力。企业年金业务的开展将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带来全新的资产管理理念,这个业务对特定账户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企业年金业务的优势在于专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和可供利用的成熟的投资管理经验,可以在标准化或个性化产品的提供方面不断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标准化年金管理产品的设计上,可以借鉴国际上成熟市场的案例和经验,例如:香港的强积金、美国的401K退休金管理计划就是行业的典范。企业年金业务的引入将会拓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产品创新的领域,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带来全新的增长机遇。
保险公司渗透到基金业,乃至和银行业进一步融合,符合保险业做大做强的战略。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上,银行产品、保险产品和基金产品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这种相关性有时是正相关,有时是负相关的,而保险业与银行和基金行业的混业都具有正的协同效应。
基金市场竞争的加剧将使基金业竞争者之间的差距拉大,强者越来越强,弱者逐步徘徊在生存的边缘,陆续显现的股权变动趋势给基金行业带来了不确定性,有证据显示,基金市场的新一轮股权整合即将在市场主导下开始启动,这也正是基金业整体改良、提高效率的一个机会。所以在这个时机,保险企业择机出资收购基金公司的股份,间接进入国内的基金业与自己独立组建基金管理公司是并行不悖的策略。
目前,国内保险行业已经是证券投资基金最大的机构持有人,若一部分保险公司组建了自己的基金公司后,现在目前证券基金最大的机构客户将就变成了它们的竞争对手,而且这个竞争对手保险系基金公司无论在资源上还是在渠道上都要比现有的证券基金公司强大许多,这将最终导致一部分现有的中小基金公司被淘汰出局,因为保险公司当然会倾向于购买自己组建的基金。截止到2006年7月底,保险资金投向证券基金的资金总额已经高达1000多亿元,按照目前基金公司管理费率为理财金额的1.5%%计算,保险公司总体需要支付基金行业大约15亿元的管理费。如果保险公司购买自己组建的基金,可以不仅节省去这笔很高额的交易费用,其结果也可能会使现有的部分基金公司出现生存困难,甚至被淘汰出局。随着更多主体进入基金业,基金市场现有主体将被重新划分:第一类是具备一定实力和资源、治理结构完善、管理水平高的基金公司在竞争中继续独立发展壮大,成为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基金公司;第二类是利用已有的品牌和资源与银行或保险合作或重组;第三类是选择外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或重组。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直接申请基金管理公司的资质,这个组织模式可以令开放式基金部分以独立项目方式运行,与资产管理公司现行的业务建立严格分离。在国际上,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是两个不同的组织,基金公司负责资金的募集、赎回与股利的派发,而基金管理公司就是一个投资组合工作团队,这个团队有时称作投资顾问/咨询公司,专门帮助基金公司做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建立,以及投资绩效评估等工作。如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申请基金管理资质、不另组基金公司的模式开展业务,可以考虑,外聘投资组合管理团队的方式,寻求具有良好品牌的国际著名的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保险企业涉足基金业,可以充分利用QFII和QDII的政策,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保险业加速发展的政策环境下抢摊发展基金管理业务。中国已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目前在金融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是证券投资资金的双向流动,合规资金应该允许外投,分享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这又会给保险基金发展提供机会。目前到了中国基金行业发展的第二个战略窗口期,是一个走向更加规范化的大好时机。
二、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套利方针
套利模式的研究是关系保险企业涉足基金业的核心课题,它关系到分析自己一方的战略资源是否可以发挥作用,投资人是否愿意投资,可否吸引有能力、经验丰富的投资管理专业人员加盟,基金公司能否盈利等。在国内资本市场中,简单的套利模式,即圈钱运动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不是仅仅基于一些市场数据和简单的逻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市场成功的时期了,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竞争理论、金融工程和套利思想建立套利模式的专业理财时代的来临。
保险系基金出现以后,中国基金市场就出现了一只新的力量,并且是该市场的后进入者,那么基金管理市场是否存在套利机会,取决于这个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结构和竞争度,产业的竞争结构决定参与企业潜在的盈利水平,即影响企业的套利模式选择;市场有效性决定是否会不断地有新的市场参与者进入,进入后能否得到相应的经济激励。我国的基金市场是处在新的一波成长阶段,完成了新兴的阶段,参与机构的理性化程度、政府政策、和投资人的偏好很敏感地反映到市场的波动当中,即市场的系统风险较大,市场风险不是个别企业能够操控和化解的,现有的基金市场机构参与者包括证券基金公司,它们的股东主要是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还有一类是银行基金,它们的股东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是另一类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主体。我们可以运用竞争理论对基金管理市场进行一个生态环境的分析。
基金行业的生态系统由现有参与者,潜在参与者,现行产品和替代品构成,它们之间互相博弈,这个生态系统内的参与者是由提供功能接近的投资管理产品或其替代品的金融机构组成,构成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企业是各类投资管理机构,它们的产品是开放式基金,参与机构包括基金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托管银行、代销机构专业服务公司、拥有证券投资理财资质的其它机构,以及上述组织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这些组织在基金市场里利用组合理论的套利原则,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基金业内企业与同业之间进行竞争,依靠向客户提供差异化、高品质的基金产品和有吸引力的定价和同业之间开展竞争,与潜在的新进入者之间开展竞争,同时为了取得长期稳定的利润还必须与上下游的其它关联方企业开展竞争,来自各方的威胁和压力越大,对企业的盈利越不利。每一个新的企业和产品一旦出现在市场,立即开始动态竞争的过渡过程,最终导致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均衡。
根据麦克·波特的竞争理论,基金市场如果没有达到充分竞争状态,对于新进入者就有获得溢酬的机会,潜在进入者可以通过创新、给现有市场带入新资源等方式,打破进入壁垒。当然,新进入者也可以不创造新的实体,而通过兼并现有实体壳资源达到进入目的。当基金市场竞争达到充分竞争,激烈的竞争将消弱在位者的自身实力,潜在进入者就能乘虚而入,与在位者比拼竞争力,引起行业利润下滑,甚至威胁到行业内企业生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联盟策略,共同防御以后的进入者,是没有政府干预状态下的市场竞争动态过程。
对于基金行业,进入威胁的大小、成本的大小,取决于进入壁垒的高低和现有行业在位者的防守能力,正如波特所描述:如果壁垒高筑,防守者严阵以待,坚决反击,进入难度就会很大。但是波特的确过分强调了竞争与威胁,而忽视了新进入者给现有产业带来的新资源和新的发展机遇,新的进入者闯入后会引起供需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竞争格局也产生变化,原有的市场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性被打破了,竞争进一步加剧,然后,市场格局会被重构,形成新的市场均衡。随着监管体系的放松,国内基金市场除目前从事证券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信托资产管理的较好经营业绩和声誉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等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和银行系基金公司外,还将包括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大型非金融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基金公司。基金行业的在位者拥有政策优惠、经验技巧、补贴等优势,这些方面的优势会随着行业成熟逐步下降乃至消失,而公司品牌知名度、创新能力、投资管理业绩、规模经济、销售渠道和资本实力等特性将会成为基金业的主导优势,其中以创新能力和投资管理业绩最为核心。
由于法律壁垒和国有金融机构的制度性制约,现有基金管理公司的有效竞争主要来自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自集合理财方式,而来自替代品的威胁受到限制,比如保险公司到目前还没有深入参与理财市场,这是由于现行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投资限制非常严格,保险系基金和投资连接险都是竞争性很强的基金替代品,所以保险企业组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是合乎时机和前景广阔的。此外,由于基金行业对政策的影响非常敏感,政府政策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占据很重要的决定性地位。政府政策不仅直接控制基金产品的供给,也决定着机构投资人,如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对基金投资的需求,还决定着新的产业进入者的进入节奏和行业规模,以及基金行业的业务范围和行业参与者的利益分割。所以保险企业进入基金行业要与政府政策博弈,抢占先机获得政府政策支持,以占取竞争优势、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由于进入壁垒较小,只要抓住时机,采取合资、参股和购并方式是保险机构进入基金行业的最佳选择。刚组建的基金管理公司可能具有一个较长的行业学习曲线,同时品牌、人才等都处于弱势状态,要经过几年的经营才能进入盈利期,机会成本很高。鉴于国内金融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只要开展制度和工具创新,突破现有政策制度的约束,就能成为新金融产品的做市商,实现风险套利。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高速、稳定发展,国内资本市场可投资资金增长迅速,来自个人和机构的资金提供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数量众多的企业和项目苦于没有融资手段和渠道,它们之间的纽带,资本市场效率低下,所以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发展。理财从本质上看就是把可投资资金和资金的需求方匹配起来,而且是通过市场的方式,目前这个资金需求方是指国内的上市公司,很有局限,资金供应方有很大的潜力和势能没有发挥。所以,保险企业涉足基金管理板块的战略方向是对的,套利空间是巨大的,剩下的工作就是产品设计,良好的产品设计是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获得市场成功的恒久和挑战性任务。
三、保险系基金的特点及与其它类型基金的异同
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的突出特征是开发和管理自己客户网络上的资金,保险业的客户是风险规避型的投资人,所以保险系基金与证券投资基金和其它类型的投资基金管理,在投资风格、公司目标、管理流程上有所不同,保险系基金在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上要考虑保险公司的整体战略,所以决定了它在风险、收益偏好上也与别的投资主体的证券投资基金有所区别。
券商背景的基金公司,其优势在于对国内资本市场积累了近10年的运作经验,对市场特性比较熟悉,占有一批投资管理专才,它们的客户群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更高,更适合开发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股权类基金产品。
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的优势在于管理固定收益类工具和货币市场基金上的长项,银行的强大资金实力使得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强;银行强大的客户资源也是一般基金管理公司无法匹敌的,但是银行的核心优势在于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在资金规模和客户网络方面,银行系基金与保险系基金相似,双方如果开展合作,联合设计产品,进行交叉销售,优势就会更加强大,最终成为基金市场的主宰力量。
保险机构组建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有着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首先,保险公司自身拥有规模很大的保险资金可以直接购买基金,基金的创业期生存应该不存在问题;其次,大型保险公司拥有为自己保险产品的销售建立起来的完整的营销体系和庞大的经纪人队伍,其中重要的资源是保险公司现有的海量客户,特别是高端企业客户和高净值个人客户,这些都是保险基金可供利用的巨大的市场资源,因此保险基金公司依靠现有的营销渠道,营销优势十分明显。再次,基金产品也可以成为保险公司销售平台上一项新的增值服务内容。保险基金公司可以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开发新产品,例如专门为保险客户量身定做基金类产品等。当然,保险业务和基金管理业务两方面存在着很大性质上的差异,它们在产品开发、交叉销售、资料共享等各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协调起来,但这些都只是技术上的问题,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的两个轮子共同转动的经营模式在保险公司内部和监管层已经毫无争议了。
此外,保险系基金加入资本市场会给基金行业带来积极的影响。首先,保险公司作为股东对基金公司的成长性和未来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金公司的发起股东大多是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在资金实力和销售渠道上都没有太多优势。保险公司进入基金业,从长远来看,会增强国内基金行业的整体实力。从全球资本市场的经验看,保险基金是第二大机构投资人。此外,保险基金的重点不是管理行业内的资金,而在于获得更多的外部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套利模式不是基于资本升值,而在于提取到的基金管理费用的比重,因此,保险系基金的成立不会明显分流目前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总量。
保险公司客户的风险规避态度平均比其它金融机构的客户要强,而且保险公司的经营一向以稳健著称,有充分理由认为,保险系基金的组建和面世,更能体现价值投资和稳定市场作用。因此,从套利模式上看,保险基金在创建初期只要着重发展基金的规模,做好指数基金,就大有希望实现第一步的市场成功。当然,由于中国保险市场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制度体系和适应未来发展监管体系,所以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差,行业发展必须借助政策的强有力的杠杆作用。所以,对保险集团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必须有股指期货这样的相应的衍生产品的安排来对冲风险,保险基金的可分散化风险才能大大降低。
虽然都属于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范畴,保险系基金在投资理念上不同于目前直接入市的保险资金部分,因为保险系基金套利模式不是从股票价值的涨跌差价中赚取,而是按照所管理基金的规模收取管理费的数量来决定收益,而直接入市的保险资金的套利模式是直接与股票的价格相挂钩的,所以,这就决定了保险系基金不承担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它的投资行为可能与当前部分证券投资基金一样,会带有比较激进的投资风格,而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保险资金则是风险规避型的态度。保险系基金的这些功能必定会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配合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保险业涉足基金业的市场发展预测
(一)全球基金业增长的引擎和最大的边际增量
从宏观、乐观的经济学角度来看,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在未来5年将成为全球基金行业发展的引擎和最大的边际增量市场,国家宏观政策面的支持力度,从国家“十一五”纲要提出的“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可以透露出政策支持的强度,政策的强力支持将使中国资本市场价值产生回归的力量,从而全面发挥市场功能,让市场逐步走入自我调节、走向良性循环。扩大对外开放也是“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指出了要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支持国内企业境外上市,鼓励具备条件的境外机构参股国内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在此政策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将会蓬勃发展,资源配置功能将得到强化,日后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力度可能更大,创新手段、方法上一定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随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券商综合治理出现进展,必然带来市场的蓬勃活力,这就进入了一个发展包括投资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的一个大好时期,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逐步获得主流投资地位,QFII板块不断发展壮大,分业经营的相关管制将有所放松。作为结果,我国股市走势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将大大提高,股票走势与上市公司业绩将更加对应,股指与理性投资者的期望值越来越相符,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作用有会有明显的体现。
2006年7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公布了一项看好中国基金业未来发展的调查报告,报告以全球40家大中型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管为调查对象,调查了未来3至5年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主导性因素,63%的被调查者认为全球化是未来公司盈利的最重要驱动因素,而在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选择上,68%的受访者认为是中国。中国基金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这个判断是有依据的,首先国内的潜在金融需求和供给力量巨大,金融体系的转型能释放这一力量。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的调查也显示,居民对证券市场信心在逐渐恢复。同时金融体系转型就是向着直接融资方向发展,商业银行也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与国际上比较,美国基金投资早就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人,而我国基金份额占金融资产比重只有1.5%左右,发展空间巨大。在中国加入WTO并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的环境下,中国的证券投资市场发展过程,也会像我们的制造业那样,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力,成为全球基金业未来若干年增长的引擎。
在我们考察的五年时间的视野里,假如中国资本市场稳步改革推进,可以乐观地预期中国基金市场五年后的总资产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持续稳定的高增长以及相应的企业盈利的增长、长期的低利率和低通货膨胀导致投资理财需求异常高涨、养老金制度改革为共同基金提供了最重要的增量资金;另一个重要的假定是市场深度的相应拓展,包括市场全流通的改革导致的制度性市场扩容以及大量优质公司的上市。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冷静地看到,虽然中国基金业将会是未来全球基金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但是资产市值的绝对总量上看,与2005年底全球基金资产总规模是17.77万亿美元相比,我国目前的基金总规模仅相当于全球的0.35%,但是,中国基金业的成长部分将构成全球基金业增长的最大边际增量。
(二)保险基金管理公司未来5年市场发展与盈利预测
根据中国证券基金管理公司成立8年来基金市场发展的历史数据,本报告加以统计分析,目的是分析和预测未来5年中国基金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保险业组建基金管理公司的盈利前景。本部分依据的原始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数据,本报告的分析基于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处理。
年度 封闭式基金资产 开放式基金资产 证券投资基金总 年增长率
净值(亿元) 净值(亿元) 资产净值(亿元)
1998 107.42 0 107.42
1999 576.85 0 576.85 437.00%
2000 869.80 0 869.80 50.78%
2001 702.55 118.03 820.58 -5.66%
2002 717.08 468.50 1185.58 44.48%
2003 861.99 853.62 1715.61 44.71%
2004 809.73 2436.67 3246.48 9.23%
2005 822.11 3869.05 4691.16 44.50%
增长率均值 44.67%
基金市场规模按年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剔除了第一年的跳跃性增长部分,得出中国基金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44.67%。按照这一历史增长率,我们假设未来5年基金市场的规模仍然按照线性方式增长,将2005年的基金规模作为基数进行预测,然后,使用MicrosoftExcel作为计算工具来求解,得到了基金市场规模预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年份 1 2 3 4 5
年度 基数值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指数算子A 0.61 0.78 0.85 0.88 0.90
(1-A) 0.39 0.22 0.15 0.12 0.10
基金资产
总净值 4691.16 5530.37 6753.69 7790.50 8705.91 9534.39
此表的最后一列预测出了2006年至2010年中国基金业的净资产总值,单位是亿元人民币,即:2006年的基金资产总净值达到5530.37亿元,2007年至2010年的该数值依次为:6753.69亿元、7790.50亿元、8705.9亿元和9534.39亿元。实际情况远远好于模拟测试(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06年末,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6208亿份基金单位,基金资产净值超过8550亿元,比模拟测算增加近3000亿元。全年共有90只开放式基金成立,首发总规模获得了接近前五年总和的增长,达到3947.31亿元,接近2005年新发基金规模的四倍;其中,共有68只偏股型基金成立,首发总规模为3152.7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742.89%。嘉实策略增长基金更是创造了仅一天发行募集总规模达到419亿份的记录。)
预测模型中指数算子A的表达式为:A=exp(-1/2x)
其中x代表年度需要,即第一年的序号为1,第二年的序号为2,依此类推。此表的第四行为(1-A),即表示1减去指数算子,表示模型的增长率呈现指数下降的趋势。预测未来5年基金资产总净值的起始基数是2004年和2005年的算术平均值,由于我国基金业发展历史较短,可供使用的历史数据基期不长,基数平均值的使用可以排除一定的增长跳跃性,可以减弱系统误差。
预测的模型是:
下一年的基金总市值=上一年的基数值×(1+基金增长率)
增长率的计算方式为:(1-A)
有了市场总规模的预测,下一步就是分析基金市场的集中度,以及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在组建后所能够攫取的市场份额,这样就可以计算出保险基金的运营收入,然后再对基金运营成本进行分析计算,推导出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的盈利预测数据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