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体化金融角度看中国保险业创新


  面对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保险业国际关联度的逐步加强、国内金融保险业的空前发展和金融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保险企业应该从全球视角、大金融和一个较长时期的战略角度出发考察其经营策略、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转型以及资产负债组合策略的调整。

  一、确立一体化金融的理念

  目前中国绝大部分保险企业仍然停留在就保险谈保险创新和发展阶段,业务产品、组织机制和金融经营的技术基础等各个层面都相对比较保守和封闭。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金融业功能性竞争的不断加强,以及金融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产品、组织和技术为主要形式的银行与证券、保险与银行以及保险与证券等金融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紧迫,而保险业在这种融合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全球看,由保险企业发起、从事和组织的一体化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比比皆是。这无疑对于民族保险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对传统保险产品进行组合和改进的基础上,要利用金融工程学的方法和工具,研究渗透到保险以外金融领域所发展的融合型保险创新产品,例如保险连接型证券、保险风险证券化、保险资产证券化、保险衍生产品、信用保险产品。金融一体化进程中,金融业内部之间的产品、服务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是必然趋势,而最关键的一体化切入点是个人和家庭的财富管理,即具有资产积累功能的金融零售业。彼此融合、交叉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充分利用各类金融机构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为消费者提供综合多样一体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属于传统银行、证券产品相互融合渗透交叉的种类,直接推动着一体化金融产品的发展。

  风险证券化、资产负债动态管理、证券发行和销售银行保险业务等将成为保险业同其他金融业竞争与合作的潜在领域。储蓄投资型保险产品、保险证券产品、衍生保险产品、银行信贷和经营风险保险型产品将是未来保险业在一体化金融进程中必须予以重点研究和创新的产品。

  二、单一的负债驱动型经营模式向资本驱动型经营模式转变

  目前中国保险企业还未能全面综合地审视和主动管理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其管理的主要特征仍然是传统上单一的资产管理或者负债管理的思路,这样的方法受到市场和客户的不确定性影响较大,如保单的数量、退保数量等。随着金融混业趋势和一体化的不断渐进,面对承保利润的不断下降、资本市场系统风险居高不下、市场利率的波动以及通货膨胀预期和竞争的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从以单纯出售保单增加负债、依靠负债增长增强盈利能力的负债驱动型经营模式向以资产管理、收益管理为主,进而达到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的资本驱动型经营模式转变。即实现承保利润最大化和股权市场价值最大化,这两个目标常常是冲突的,需要我们不断审时度势来决定。例如,大金融行业内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特点就有很大不同,但都要管理其以上两个目标。在以前严格管制、分业经营的条件下很多创新的机会是不存在的,目前,国内金融业的创新涌现出了可能性,最初步的创新就是找到三类金融机构的业务互补性,建立双赢局面,突破监管限制开展业务,就一定能发现和利用套利机会。例如,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强调负债管理,保险企业在重视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负债结构管理。因此,我们要从资产、负债规模和期限结构方面、广泛的动态研究金融混业的方向选择,要在利率和信用环境下考察保险、银行、证券的业务互补性。

  上图是目前三类金融业务互补性存在的关系:保险-银行正相关;保险-证券正相关;银行-证券负相关。从业务互补性来看,保险、银行、证券产品都存在一定的互补性,都是投资者资产组合中不可获缺的部分,在个人财富管理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从风险和协同效应角度测试,保险与银行、证券的业务是负相关的,银行与证券业务正相关的,所以说保险与银行、证券的结合可以有效分散资产组合的风险。

  纵上分析,未来中国保险企业应积极寻求与银行业、证券业的互补业务渗透,包括以集团化和联盟的形式。合作的主要目标是流动性互补管理和资产负债动态管理。银行和证券的协同性目前为负值,而保险业为正值,所以保险企业要研究如何充分利用银行业剩余的流动性,将其投入到投资银行业,就能建立套利机会。

  三、静态到动态的资产负债管理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保险公司和其它金融机构无法完全避免利率风险,利率变化对保险公司的利润和价值管理具有很大的破坏力,静态地、独立地管理保险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有效协调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才能有助于实现保险公司的收入和成本之间差额的最大化,化解面临的市场风险。

  这一思路的核心是用金融工程学的办法和工具来管理资产负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存量风险的管理,而且更涉及到通过资产和负债的结构性调整实现增量风险资源的配置。国外一流的保险公司(或保险集团)也都频繁使用发行债券作为调整负债结构的手段。如美国盈利性最好的车险公司进步保险公司(Progressive)的报表显示,该公司2005年末尚有12.84亿的5笔债券未到期(发行时间从1996年到2002年,债券期限从10年到30年,年利率为6.25%~8%,有三笔是次级债),债券余额占负债总额的10.03%,债券余额与所有者权益之比为21.03%。进步保险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发行长期债券的目的是满足偿付能力要求、补充子公司资本金,以及其他长期资金需求。而AIG作为一家综合经营的保险金融集团,对债券的使用种类更多。除了长期债券外,为了满足各经营业务的流动性需求,2005年还发行了26.94亿美元的短期债券。

  表1国际保险集团财务比率

1   国际保险集团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率

总资产/净资产(倍)

保险负债/总负债

名称

2005

2004

2005

2004

2005

2004

AIG

89.86%

90.05%

9.87

10.05

60.07%

59.40%

AXA

94.14%

93.89%

17.06

16.38

62.46%

63.64%

ING

96.69%

96.85%

30.17

31.75

23.52%

25.55%

安联

95.28%

96.19%

21.19

26.27

37.77%

37.77%

保德信

94.54%

94.44%

18.32

17.97

44.94%

47.37%

大都会人寿

93.98%

93.61%

16.61

15.65

57.95%

58.92%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际保险集团资产负债率90%-97%之间,平均为94%左右;承保负债占其总负债的比重平均仅仅为47.78%,其它超过50%的负债是通过其它债务工具实现的。

  我们分析国内银行、保险业主要上市公司财务发现,银行业普遍资产负债率很高,一般达到97%以上;而保险业一般在80%左右,中国人寿、中国人保财险、平安三大保险上市公司净资产总数为1171亿元,基本与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深发展6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176亿元持平,而6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为33375.9亿元,相当于同期三大保险公司总资产10432亿元的3.2倍。假设三大保险公司能够以同样的净资产去撬动和支撑总资产,那么仅仅三大保险公司的总资产就能达到3万多亿。因此保险业必须要统筹研究资产负债的协调发展和最优负债率的问题,否则仅仅依赖传统出售保单形成负债、过分强调权益资产支撑做大做强非常难。

  表2国内各金融机构财务指标

名称

总资产

(亿元)

净资产

(亿元)

总资产/

净资产(倍)

资产负债率

%

利润

(亿元)

民生银行

6502

174

37

97

25.3

华夏银行

3970

112.5

35

97.17

12.66

兴业银行(1)

5322.2

141.4

37

97.34

17.45

深发展

2462.3

60.5

40

97.54

8.9

招商银行

8740

508.95

17

94.18

44.68

浦发银行

6379.4

178.9

36

97.2

24.54

工商银行(2)

70554.8

3262.3

21

95.38

251.43

中国银行

52688.5

3783.5

14

92.82

315.41

   

156619.2

8222

25.6

96.08

700.37

中国人保

933.8

168.4

5.5

81.97

15

中国人寿

6169.3

674.2

9

89

58.17

平安保险

3328.9

328.43

10

90

36.77

   

10432

1171

8.2

87

 





  注:(1)、(2)均为截至2006年6月30日数据,其它均为截至2006年9月30日数据

  目前,保险企业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和规模错配现象非常严重,缺乏主动负债工具,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仍然比较弱,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经营主动性和风险承担能力。虽然近年来有部分保险企业通过发行次级债券为补充附属资本提供了一条途径,但难以作为经常性大规模融资渠道。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行金融债券可以作为保险企业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能有效解决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问题,同时还可以成为主动负债工具,改变单一承保收入占绝对比重的被动负债局面,化解金融风险。因此,建议保险企业应抓住新一轮升息周期前债券融资成本低的有利时机,通过发行一般性金融债券、次级债或者混合资本债券,创造性的运用过手证券(Pass-ThroughSecurities)、盈余票据、或有股份、灾害债券保险证券,以及各种保险期权、保险互换一体化的保险创新工具和方法来调整资产和债务结构,抓住资本市场新一轮发展的好时机,提高直接承保收入的可投资资金比例。目前很多保险企业委托投资资产占直接承保收入的比例不到60%,假设能够通过创新金融工具进行负债结构的期限平衡性调整(3-5年期),将可投资资金比例提高到80%以上,就可以每年多拿出更多资金用于较长期限的投资安排,或者用于股权投资等资本运营,每年可多实现更多的利润。当然也可以像前述通过开发销售一些创新的长尾业务产品,增加中长期可用投资资金。

  四、创造性的利用银行剩余产能,实现与保险资源的互补

  由于保险和投资银行业务的统计正相关性,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的统计负相关性,保险企业从银行取得闲置负债,转向资产投资,即是将协同效应从负转化为正,因此存在套利机会。在国内金融综合经营前期有很多的利用价值,将商业银行闲置的负债转化为其可利用资源,并通过巧妙地设计保险产品,进而转化为保险资产,最后实现整体金融资源的最大利用,形成多赢局面。目前我国储蓄存款16万亿以上,银行存差10万亿左右,而储蓄存款中大约有2万亿为“睡眠户”存款,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流动性泛滥导致资金难以有效放贷;另一方面还要管理这些“睡眠帐户”,因为金额、期限等等无法有效使用的资金除了每年利息支出外尚需其它维护成本。因此近年来出现了银行收取帐户管理费用的现象。如何充分有效利用这部分存量闲置的银行负债,应该成为保险企业产品创新的关键。因此,建议尽快通过创新产品(比如万能险)将银行闲置负债动态化变成保险负债(最好是能与存款行金融机构做批发业务),并约定时间(比如3-5年)、要固化成本(比如3.5%以内),这样一次性可以获取规模优势,同时在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配置。

  五、全面启动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搭建立体的“三农金融产业链”是抢占“两乡”保险市场的关键

  发展农村保险市场,关系农民的保障、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有助于发挥保险业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天然职能,有助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但是农村保险市场地广、面宽、线长、点散,经营成本较高,因此保险企业发展农村保险需要充分整合禀赋的政府资源、计算垄断租金和垄断收益,以及交易成本,较好地运用套利理论建立进行产品设计和盈利模式的创新,存在中长期的盈利机会、是看涨期权,短期内可能是一项负净现值的项目,此项产品和业务的设计需要进行市场细分,分析这一板块的特殊风险和收益,从集团的层面实现业务组合管理的优化,即全局优化,而不是局域优化。

  保险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尽快全面启动抢占农村保险市场。为此建议:(1)充分利用现有在县及其县以下网点优势;(2)大力发展机构保险代理业务。针对农村地广人稀,保险销售和服务成本相对较高的现实,要在发展直销业务的基础上,可考虑与农业银行乡镇营业所、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机构建立保险业务代理关系,发展代理农业保险;(3)大力组织兼业保险代理队伍。可在农村学校、农技站、行政村等组织中挑选一批文化素质较高、政策观念较强的同志,经过培训后发展为兼业保险代理员,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使保险服务能够最大程度地延伸到广大农村和农户;(4)加强管理防范风险。要通过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监督办法,努力防范代理保险业务过程中的操作性风险、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确保农业保险健康发展。

  其中最为核心是要立刻全面启动研究如何与近12.43万个农村存款性金融机构网点如何实现产品、营销、服务的有机结合。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并逐年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限额和担保限额,不断拓展信贷服务领域,其业务领域已渗透到农村经济建设的各个行业,截至2005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2.24万亿,占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87%,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75%以上的农户与信用社建立了信贷业务关系、70.23%的信用社建立了“农户经济档案”,57.81%的信用社建立了多层次的农户信用评级制度;59.26%的信用社实行了“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50.62%的信用社实行了“信贷人员终身责任制度”。因此,保险企业要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的这些已有资源,与其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营销上要依靠他们固有的老客户、拓展新客户,构建有效的营销链条;在产品上要与农村信用社和当地政府一起研究开发与农户、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对接的有效贷款风险保险工具等。比如养殖户、种植户贷款,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时可以借鉴房贷险的形式,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地方政府必须在其中,各项农业补助、补偿政策等必须要确保到位。为规避信用社假借保险肆意放款,可以将贷款风险进行适当的分配,同样保费收入也进行与风险的匹配管理,具体比例可以依据不同风险精算而划定。这样,真正建立起集存、汇、兑与信贷、养老金、农村合作医疗、教育信托、理财等立体的农村金融生态链,并与政府的各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农政策实现有机的结合。

  建议:(1)保监会牵头组织财险、寿险、健康险企业尽快研究制定保险下乡产品和服务运营以及营销模式;(2)尽快与中国银监会有关农村金融监管部门商洽,获取整体运营模式支持;(3)选择3-5个省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和市、县联社作为方案操作试点,尽快进行渠道、营销模式、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实现点试、线推、面普及。

  六、构建“以保险为龙头的中国社会安全网”是保证社会居民和谐相处的最基本条件。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发挥金融的服务和调控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的经济制度特别是农村经济制度正面临着转轨。这个转轨过程相当复杂,而且会引致相当大的摩擦和社会成本。要让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顺利推展,我们需要有社会安全网,保险业有责任、有义务去研究和构建一个以保险为龙头的社会安全网,其意义在于发现风险、创造工具管理风险。比如由于“空账”导致养老保险制度面临巨大风险;还有农村的保险问题、农业的保险问题、农民的保险问题、穷人的保险问题、地震等巨灾保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目前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救援和补助。因为历史包袱,单纯的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都难以胜任,因此我们要研究如何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特长,在转型经济形态下,将政府低保等政策性支出巧妙地设计成公共品和私人品的结合,从而实现政府的经济政策、社会目标和保险企业的盈亏平衡,建立商业机制的保险安全网,这是国有特大型保险金融集团的责任。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应该将这个板块的业务作为独立的运行模块,该模块具有高边际成本和低边际收益的特征,但是稳定、长久,可以利用剩余产能,换取政策保护。

  七、研究并争取发行“保险信用卡”是链接保险各项禀赋资源的关键点

  总量超过5000万张的中国信用卡市场,应该成为保险业关注的重点。

  (一)短期借道银行。2006年8月,人保财险深圳分公司与中国银行合作,率先在行业内推出了保险联名信用卡——“中银长城—人保关爱卡”,至今在深圳已有超过一万张的发卡量。此卡既具有循环信用、透支消费等信用卡的各种功能,还可以为投保家庭财产保险提供方便。持卡人刷卡达到一定额度后,可以免费获保家庭财产保险和意外险等多种保险,保险功能成为该联名卡的重要增值服务。这样一来,保险公司不仅可以“免费”给持卡人提供保险服务,还可以借助信用卡客户平台,主动营销持卡人自愿付费的保险产品,扩大保险公司的营销渠道。对于银行来说,提供信用卡渠道风险低又能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同时还能利用保险公司的客户群体,是一项各家银行会积极推进的业务。

  (二)中长期自立门户。总结并借鉴人保财险与中国银行“中银长城—人保关爱卡”的经验,我们要从银行保险和保险银行业务的概念创新销售保险产品的新途径,向运用发行信用卡拓展保险业务模式渗透,直至推出保险业自己的保险信用卡。当然独立发卡对于很多保险企业而言最大障碍在于没有自主的支付结算网络,为此银行战略将显得尤为重要,至少需要选择一家银行进行紧密性战略合作,包括凭卡优惠消费、借助银行支付渠道、透支保单现金价值等,将其发展为保险企业的客户服务基础载体。保险企业向财险、寿险、健康险的投保客户发行保险信用卡,客户在保险事件发生时凭卡享受保险服务;保险企业还可以与一系列商户开展合作,投保客户在这些商户消费购物时就可以享受优惠和折扣,不仅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保险企业还可形成手续费收入。客户还可以利用信用卡做自动质押贷款,在支付网络上支取保单的现金价值,当消费金额大于现金价值时,就形成了信用卡透支。当然这有赖于支付渠道的解决和相关政策的放开。我们要想赋予保险信用卡支付功能,在自建支付网络不现实的情况下,必然需要加入目前已有的银联网络,与商业银行合作。目前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银行平台,在与其它商业银行的合作中将不占任何优势。估计未来一段时期内,保险企业在信用卡方面尚需与银行合作,以银行联名卡形式发行,并结合银行的寿险保单质押贷款业务。从一个长久时期看,我们必须要寻求致力于政策和操作方面的突破。作为真正实现保险和银行功能结合的服务平台,保险系信用卡将给持卡人和投保人带来极大提高的综合理财服务体验。

  表3保险信用卡具有银行信用卡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名称

银行卡

消费卡

保险卡

取款

Ö

 

Ö

存款

Ö

 

Ö

限额临时消费信贷

Ö

Ö

 

透支/消费支付

Ö

Ö

 

退休金支付

 

 

Ö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

 

 

Ö

理赔金支付

 

 

Ö

生存给付金支付

 

 

Ö

分红

 

 

Ö

代收保费

 

 

Ö

保户个人资料储存

Ö

Ö

Ö

承保资料记录

 

 

Ö

健康记录/电子病历/健康核保档案

 

 

Ö

海外急难援助

 

Ö

Ö

国内急难援助

 

 

Ö

VIP待遇

Ö

Ö

Ö

特约商家/旅游/医院优惠凭证

Ö

Ö

Ö

紧急事件处理客户身份凭证

 

 

Ö

保单抵押贷款

 

 

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