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观《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看过许多电视剧,很多让人感动的电视剧,都曾经有过影评的冲动,然而出于各种连自己都不能说服的理由而搁浅,真是惭愧。在看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一剧之后,想着我似乎应该写点什么了。精彩的剧情、扣人心弦的情节,无处不让人为之心动。

其实,刚看过最初的几集之后,我就已经猜到了最后的结局,李然和周蒙在剧中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因为似乎所有类似的情感剧在经历的男女主人翁刻骨铭心般的爱恋之后、在经历了种种的误会之后、在经历的我们大家都难以克服的世俗烦嚣之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都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有的只是无奈。

对于李然,对杜晓彬,他是有责任的,就像杜晓彬在剧中最后所说得那样,李对杜从伸出援助之手,到结婚,到一起生活,再到等待,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是“应当”二字使然。不能肯定它对杜是否有所谓的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杜晓彬在李然心中的位置无论如何是不能和周蒙相比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李然和杜晓彬的结合,只是迫于世俗压力的一种无奈的选择,或许李然对杜晓彬也是有情的,也或者说是处于一种报恩的心态,但绝对谈不上到了要结婚要一起过活的地步,他也是一个世俗的人!只是感觉他的世俗,对周蒙来讲太不公平了,他的每一个举动,对周蒙来讲都是伤害,伤的很深,伤到一个如此单纯的女子无法承受的地步,但李然内心深处也绝对是矛盾的。

对于周蒙,她是一个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女子,太单纯了,她就是属于那种让人见了怜爱的女子,是用来呵护的,从小衣食无忧,没有受到过什么伤害。碰上李然,并且相爱,刻骨铭心,对她来说都是命中注定,并为她今后的人生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家庭突遭变故,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成了别人的丈夫,一个阴阳相隔,对于少不经世的蒙蒙,不知道她那弱小的双肩能否承受得住。对她这种单纯的女子,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一旦陷入爱情,毫无疑问将会是全身心地,然而一旦经受到爱情的挫折也将是致命的。变故之后,合理的选择就是离开江城,也离开北京,因为江城有记忆,北京有李然。一个人漫无目的的上了火车,又下了火车,跑到一个穷山沟里,终日与一群孩子为伴,偶尔写下几封永远也不会发出去的信,将所有的哀愁都由一个人独自承受,对于一个从前事事都有人照顾得她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人生不如意的是太多太多了,就像她爸爸留给她的遗言一样:“在我走后,你肯定会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你要学会坚强,学会去面对、应对。她太需要一个人给她指路了,太需要人照顾了。

对于杜晓彬,不能不说她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太有心计了,与周蒙相比,她是一个世俗的可以的人,为达到目的,心计用尽。从剧中她第一次出场,就知道今后她将是李然和周蒙之间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注定李然和周蒙走不到一起。暂且不说她的做法对或者错,宽容的人也许会理解她也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不宽容的人也许会说她其实就是一个破坏者角色,她的出现让周遭的人都改变了原来生命的轨迹,向着大家都不愉快的方向走着,李然和周蒙,包括杜晓彬她自己也是生活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之中,她要时刻担心着李然的突然离去,在看到周蒙在山沟中的小学教书的照片时难说她内心能够做到平静如水,在监狱中四年的思索,换来的结论就是“我不再需要你的应该”。

其实,我们不能说到底是谁的对或者错,在爱情里,或许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对与错,爱情是自私的,对于一个理性的人来说,如果让你选择“一个爱你的人和一个你爱的人”,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自己爱的人,说的无情点,两个人没有走到一起可能会因为命中注定无缘,只能相逢而不能相伴,造化弄人,在造化面前我们都苍白无力,都很无奈。

还是一剧中的一首小诗作结尾吧。

真的有来世吗?
  那么
  我愿做
  一只懂得飞翔的小鸟
  一朵瞬间开放
  无声消融的雪花
  甚至
  窗外的一角蓝天
  掀乱书页的风
  落进
  你手心里的一滴小雨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很少写此类文字,今天心情沉重的写了一些,也看了一些。以下是攫取的几个片断。

 

之一:每个都是充满梦想的年轻人,在为自己心目中的生活努力,途中的幸福让人心疼,心醉..但所有幸福的渲染只是为了突出一个更沉郁的主题,一种尽力后对命运的无力感,这种无力让人产生浓雾中蝼蚁般的无奈,迷惘,惶恐.无处安放的何止只是青春.在经历过后,都会成长为没有故事的人.大家沿着不同的路线,画着相同的圈......

 

 

之二: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录这个片花的时候看到的一段情节。很感触。
  男女主角的对话——
  蒙蒙说,我准备失恋一次,然后嫁个又有钱又爱我的老公
  李然问为什么要失恋一次呢
  蒙蒙说人一辈子总要动真格的爱上什么人。可是一旦爱上,首先是失去自己,然后是失去你的爱情。
  李然跟蒙蒙打赌说我敢跟你打赌,你不会失恋的
  这是美好的童话。
  蒙蒙最终还是失去了李然。
  初恋似乎注定只是童话,难以永恒。
  
  看完这部电视后并不开心,虽然片尾一切都已释然,恨释然爱也释然。却无法释然一种忧伤的情绪。
  不是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不是对爱情的惆怅。
  就像片尾的那首小诗给人的触动一样,感动着,也感伤。

 

爱情萌发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
  一见钟情的邂逅,轰轰烈烈的相爱。
  他们的爱情,曾经那么绚烂,那么美好,那么浪漫。山盟海誓的诺言,美好的憧憬与希望。
  
  
  
 之三:然而爱情似乎从来就注定与伤害捆绑前行。爱的愈深,也伤得愈深。
  当爱情遭遇距离,遭遇圈套与设计,遭遇变故……最终他们还是无法坚守。
  一个为他人穿起嫁衣决定为责任而活的懦弱男子,一个遭遇丧亲之痛与失去至爱的柔弱女子。
  岁月磨练的,是他们面对生活选择的坚忍与顽强。
  洗去的,是青春,是回忆,也是爱情。
  
  当最后他终于找到失散以久的旧日恋人,连一句解释都来不及,一句对不起都未出口,就被拖回现实生活。
  一个脆弱的拥抱显得都是多余了。
  他们的爱,已经过去,已经尘封。无需再提起

 

 

 

之四:一开始是喜欢它的名字——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很小资,很有情调的一个名字;然后喜欢胶片拍出的微微发黄老 照片一样的颜色,犹如记忆;再后来喜欢周蒙这个有着干净笑容清澄眼睛的女孩子;还有那些属于青春的眼泪和欢 笑。。。。。。 

结局在意料之中,虽然心痛,但再好不过吧。 
我始终相信,编剧 、导演是懂得青春,曾经有着美丽心思的人。尽管结局看起来那么残忍,可细细想来又是这般美丽。 

葛俊,一个对音乐充满梦想的青年。在北京漂泊,在那个昏灰的地铁站弹一首只有懂得爱情,懂得青春的人 才能听懂的淡淡的歌。 
戴妍,一个敢作敢为有肝有胆的女孩,为爱执着,哪怕漂泊,哪怕受苦,哪怕 委屈。支持着葛俊的梦想,甚至更坚持。 
这样相爱的两个人,爱情自然是美好的,连争吵都会嗅出香甜的气息 。或许,每一个北漂的人都会体会过那种生活吧:租房被骗、工作碰壁、刁蛮的上司、还有烧煤球的炉子,辛酸的 现实与执著梦想的碰撞。而在这种环境里的爱情更是朴实温暖的。 
然后,葛俊和戴妍决定回家。像很 多青年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找到更真切更想珍惜的东西,比如一份值得托付的感情,那时候最想实现的梦想会是两个 人踏踏实实的一起厮守,能有一间能够挡风遮雨的房子。 
可是,有多少仅仅是靠着孩子或道德维系着 的婚姻不是曾经美好过的呢;柴米油盐的浸染下,爱情生出亲情的味道,却伴随着许多令人头痛的琐碎,再完满也 敌不过青春年少时的纯美爱情吧,没有杂质犹如白色山茶花般的,爱,情。 
所以,一场车祸,拆散了 一对热恋的爱人,却将彼此定格为永恒,记忆里永远的有着清凉歌声的画面。爱情,永远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周蒙,不漂亮,但有着比漂亮更慑人心魄的干净笑容和清澄眼睛,单纯,美好。又是爱情,青春 里,爱情是片值得记忆的湛蓝天空里的白色云朵。不是每一个人的初恋都会有美好的结尾,但一定都是最刻骨铭心 的,无论是心痛也好,甜蜜也罢。可终究只是记忆了,犹如那本顺水而去的影集,去就去了。 
靠山屯 ,那个美丽但贫瘠的山村,小蒙对劝她会江城的李然说 “回不去了,我喜欢这儿。”是啊,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 一样,山里吃水都要走好远的路去担,却是风景如画的地方,还有淳朴的风土。小蒙说“喜欢这儿”,有什么比“ 喜欢”更舒心呢?所以,就不要替她惋惜吧,有几个人明白自己喜欢什么呢,或者有几个人敢真的放弃一些世俗的 “宝贵”,追随自己的内心呢? 
李然,片子里的主线。有过四个女人,像那个很经典的段子,当我们 遇到生命里的第一个人时,我们并不懂得爱情;第二个人出现,我们互相喜欢却不是爱;第三个人,深深相爱却因 为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而第四个人,或许早已过了爱的年龄,却由于种种机缘走到一起,并因为成长懂得了一种 比“爱情”更有重量的东西叫做“责任”。 
片子里,李然真的在成长,从由着性子爱的毛头小子长成 心里装着责任的男人。像片子的最后,那段话: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也有很多美好的所在,有些承诺,我们 在许下它时,并没有想到它并不会实现,一个男孩长成男人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 
在那铺满落叶的山路上,李然和周蒙用一个寄托了无限深情和思念的拥抱告别了曾经的爱情,是的,告别,用 一个拥抱的姿态。如白色云朵的爱情,像流云,在深秋飘过。。。。。。 

爱情,友情,梦想,
漂泊,追求,遗憾,温暖,成长,眼泪,微笑这些深深浅浅的痕迹在叫做“青春”的影集里或浅粉,或微蓝,或灰 白,终究定格,定格为一卷发黄的胶片。。。。。。

 

之五:旅美青年女作家吕挽的长篇处女作《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讲述的是一个并不鲜见的平常故事。美丽纯情的女大学生周蒙与青年摄影记者李然倾心相爱。然而,这一对痴心的恋人却并没有能够步入婚姻的殿堂。十年后,各自成家的昔日情侣重逢。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爆发的矛盾,老情歌般的氛围中,两人内心的爱情之潮波涛汹涌。他们似乎是平淡地分别了,只是再一次深深地懂得:他们依然爱着对方,刻骨铭心……
  在这样一个寻常的故事框架下,小说却还是充满不一般的魅力。这魅力来自何方?
  周蒙与李然的分手是耐人寻味的。是周蒙不食人间烟火般的性情和娇弱无力的依赖性令李然退避三舍?是李然永远走在路上的漂泊心态让他注定到远方?是一连串小小的却又是致命的误会使然?是李然的风流天性在杜小彬的诱惑下导致的一夜情……看上去都有些道理,但又好像不完全是,令我们深感疑惑——在一个步履匆匆、追求效益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就对精神层面的探究失去耐心,而在品貌相当、情投意合的世俗幸福之下,李然和周蒙精神层面上的心灵碰撞才应该是读者目光的聚焦点。人性中不能根除的生而俱来的自私要求人们保守自我利益的领域——物质上的需求和精神、情感上的渴求,而爱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常说世间唯有母爱是无私的?因为爱的真谛在于全身心、不计回报地付出,只有生我育我的母亲才具有这样的情怀和心境。在我们传统的婚恋价值观中,郎才女貌、门当户对之类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都会令你感觉到一种不自觉的投入和产出的计算,这是有违爱的真谛的。李然和周蒙并不是在世俗的物质、名利层面算计付出和所得,相反,他们是那样脱俗和清高;但在心灵的包容度和爱的牺牲和承诺方面,他们同样不能做到忘我和无私,同样在患得患失。李然的心中何尝不存着性感、对自己一往情深的杜小彬会比周蒙更适合做妻子的下意识的隐秘心理?看似不通世务的周蒙又何尝没有意识到自己难以抵挡李然不羁的性情和脚步?痴男怨女分分合合的爱情悲喜剧何止千万种,直要爱到天尽头的这一对的爱情故事让你心动,让你感叹,也让你思索。
  揭示这样一个并不深奥的爱情命题说不上多么难得,但在推进这个题目的过程中,作者把恋人的微妙心理和爱情的苦涩与甜蜜展示得令人心醉。美丽爱情的丝丝缕缕被演绎得细腻缠绵,情致深长。小说有一种古典美的韵味。这种韵味来自人物的性格美,周蒙古典美女般的姿容、气质尤其是冰清玉洁的品格带来和风阵阵。这种韵味也来自张张富于意境美的情景图片,好似一个个定格画面,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这里不能不称道作者的语言,特别是叙述语言,乾净、顺畅,节奏把握得很好,配之以精美的画面效果,显得张弛有度,章法俨然。小说叙述风格的快捷与作品的古典美完美结合,让我们体会到浮躁文风中的清新空气。
  爱情自然是永不会衰竭的话题,爱情也是永不会枯竭的小说题材。《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不会是第一本,也不会是最后一本,吸引你的目光、让你怦然心动的爱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