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民工与新农村建设


  古有诗曰:

  蚕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今日我和一首:《民工》遥相呼应:

  民工

  多年建筑工,

  归来两手空。

  繁华闹都市,

  何处把我容?

  民工心语:做了多年的建筑苦工,由于拖欠工资,负担过重等原因,几年下来,依然是两手空空。望着自己亲手建造起来的繁华都市、高楼大厦,怎么就没有我的栖身之地呢?古时蚕妇尚且能够泪满巾,可怜我五尺男儿欲哭无泪呀!

  记得我小时候的一年,正值麦收季节,“紧麦慢秋”,在地里拼死累活地忙了好多天,刚收完麦子,又要赶着浇玉米地,浇着水的时候抽水机坏了。赶忙骑着自行车到十几里的县城买配件,等我浑身灰土一脸泥赶到县城的时候,夕阳已经西下了。经过了一个休闲广场,那里的人们已经吃过了晚饭在做“闲庭信步”了。那时已经累得浑身酸疼的我就想,只是相差这么十几里地,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考大学,做个城里人。

  如今城乡差别依然: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也还维持在3.21∶1,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更高。二是城乡教育差距。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也较严重。三是城乡医疗差距。目前,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只有10%多,80%以上的农民属于自费医疗群体。近几年,由于公共卫生供给短缺,医疗价格大幅度攀升,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四是城乡消费差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生活资料的质量低,假冒伪劣横行。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五是就业差距。城市劳动人口的登记失业率为5%,农村劳动人口的失业率没有人计算得出,抛开进城务工的1.3亿劳动力不算,留在农村的4亿劳动力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六是政府公共投入差距。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城市内被认定为的公共产品,可能在农村就不再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农村公共产品的缺乏,加大了城乡差距。(以上数据引自2006.12.7光明网)

  值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方兴未艾之际,我们应该为农民朋友们做点什么,他们不需要纸上谈兵,不需要闭门造车,不需要无病呻吟。广大朋友们,请用你们的聪明才智,设身处地的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增加农民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帮助农民朋友们建造他们自己的大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古老的感叹将在你们的关注得以破题,实现那种“建设逍遥新农村,不羡繁华都市人”的社会和谐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