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希望“鲁能”垮掉


  我不希望“鲁能”垮掉

  文/朱志砺

  自从《财经》杂志发表封面文章《谁的鲁能》以后,鲁能改制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想表达的立场与观点,无非两条:

  第一,支持《财经》公开报道内幕新闻。

  第二,我看好鲁能这个企业,不希望它垮掉。

  我的立场看似矛盾,但社会中何处不是矛盾呢?就像我们大多数人对二战德军的评价:非常欣赏古德里安和隆美尔所代表的德军,佩服他们在军事技术上的创新和高尚的职业精神。但是鄙视纳粹德国的法西斯主义与种族灭绝政策。在对二战德国的评价中,我们的价值观是政治与军事分离的。

  同样,在评价鲁能时,从政治层面上,我支持《财经》。而在经营战略角度说,我看好鲁能,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要为了政治原因,置鲁能于死地。

  鲁能在业务战略和产业政策方面,大局观非常清晰,布点落子充分体现出了战略高度。它从核心业务——“电”——出发,向上游拓展“煤”(矿业),又把产业触角延伸到高能耗的原材料行业(铝、有色金属),以及煤的液化项目等等,都是可以长线看好的投资项目。

  尤其是铝和液化煤项目投产后,将对“中国铝业”和石化部门的垄断经营造成冲击,促进竞争格局的形成。

  鲁能在新疆获得了煤矿开采权,那里的煤80多元一吨,而内地煤价3、4百元一吨,鲁能在当地实现能源转化,把煤发成电,输出来;把煤液化成汽油、柴油运出来。这个总投资1000多亿的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应该是非常显著的。

  毫无疑问,鲁能事件背后蕴藏着错综复杂的政治利益之争。鲁能本身在改制过程中,也存在着暗箱操作的问题,发电资产的转划是有问题的,鲁能利用山电与国家电网获得商业机会,也有违市场正义。

  但是,所有这些,与其说是企业原罪,不如说是政府原罪。

  目前,有关权力部门正在推动对鲁能的清算,以期达到杀鸡给猴看的目的。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对权力的产生、运行和监督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对鲁能的政治上的外科手术,除了造成上千亿的不良资产与沉没资本外,对好的经济秩序的建立不会有任何好处。

  而浙能、苏能、粤能等等将前仆后继。

  朱志砺的博客:http://zhuzhili.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