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上海《解放日报》
这项培训是从
首席文化官是职务,与此配套的职称“注册企业文化管理师”认证已经中宣部认可。
自此,原来从事党群工作的干部有了升级换代的工作范围。
企业文化管理是1981年作为“文治”在西方出现的,被人称为企业管理里程碑,与1769年到1910年的“人治”、1911年到1980年的“法治”相提并论。发达国家的优秀公司率先进入了文化管理阶段。
CKO对中国的影响更大些,随着OA管理的逐步普及,企业的通信平台、信息发布平台、公文流转平台和日常办公平台逐步建立了起来,为协同工作平台、知识管理平台、组织文化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ERP 、CRM系统的出现,CKO就呼之欲出了。
知识管理在工作平台和管理模型确立后,发布机制就成了当务之急了。时势造英雄,企业博客应运而生了。
2000年夏,皮亚·莱博思开发了专门用于企业的博客工具,称之为企业博客(Enterprise Blogger),这离博客现象出现的1998年仅2年时间。
企业博客使员工知识分享、流程知识、客户资料都处于动态的更新中,真正实现了扁平化的学习型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职工离职都不需要交接了,因为博客形式使所有人的工作痕迹留了下来。企业博客实现了知识管理的整体化和全员化。
知识是当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博客的知识管理形式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动态的知识管理实现了知识的学习——共享——创新。
企业博客还实现了CCO、CKO的全员化、全过程化和全面化,它的优点还表现在推进了人格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的真正实现,使企业文化有了最好的载体,使企业从经济基础到意识形态全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目前,中国的一流企业未必实施企业博客,但是,能够实施企业博客的企业将肯定成为中国的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