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日在北京开幕,专家指出,政策面持续宏调已毫无悬念,而除了关注短期、周期性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外,未来中央在经济领域的施政更应着手推进结构性的制度变革,尤其是通过重整财政体系,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本报记者吴永强北京三日电】
是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中共十七大后、当前经济出现「由快偏热苗头」背景下召开的首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由于关系到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的变动和走向,因而广为海内外关注。按照惯例,会议当天不做报道,结束后才会有新闻。
宏调任务遏热防通胀
据悉,除新晋政治局委员外,有关省部地方大员、金融、经济的主要官员、大型国企老总等,均参加了会议。消息人士透露,讨论议题主要围绕数日前结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所强调的内容,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努力改善民生,尤其要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
任职于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员的智囊专家左传长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除了关注短期、周期性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外,更应该着手进行结构性的制度变革,尤其是通过重整财政体系,构筑公共预算和资本预算体系。
左传长指出,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令广大民众对明年的中央经济工作充满期待,这不仅因为中共十七大刚刚召开,明年年初新一届政府也将诞生。尤其重要的是,面对国际化、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答案。
多管齐下保持续发展左传长说:「当前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财政资源的严重体制分割和不公平分配问题正在加剧,结构性、长期性的财政矛盾不断累积,财政危机潜伏,社会矛盾酝酿,尤其是医疗、住房和教育问题。改革需要新举措,发展需要新思路。」他认为,中央经济会议应以全局观、前瞻性的思维构筑未来发展政策。如何通过财政、货币、行政政策等多管齐下手段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成为着力重点。
近年来,中央从以往「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调整为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的变轨不难看出。而面对居高不下的楼市热潮和固定资产投资激情,由「稳健」调整为「适度从紧」具有一定的「降温」效应,同时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惠及百姓的重要保障。
【本报记者吴永强北京三日电】
是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中共十七大后、当前经济出现「由快偏热苗头」背景下召开的首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由于关系到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的变动和走向,因而广为海内外关注。按照惯例,会议当天不做报道,结束后才会有新闻。
宏调任务遏热防通胀
据悉,除新晋政治局委员外,有关省部地方大员、金融、经济的主要官员、大型国企老总等,均参加了会议。消息人士透露,讨论议题主要围绕数日前结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所强调的内容,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努力改善民生,尤其要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
任职于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员的智囊专家左传长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除了关注短期、周期性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外,更应该着手进行结构性的制度变革,尤其是通过重整财政体系,构筑公共预算和资本预算体系。
左传长指出,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令广大民众对明年的中央经济工作充满期待,这不仅因为中共十七大刚刚召开,明年年初新一届政府也将诞生。尤其重要的是,面对国际化、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答案。
多管齐下保持续发展左传长说:「当前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财政资源的严重体制分割和不公平分配问题正在加剧,结构性、长期性的财政矛盾不断累积,财政危机潜伏,社会矛盾酝酿,尤其是医疗、住房和教育问题。改革需要新举措,发展需要新思路。」他认为,中央经济会议应以全局观、前瞻性的思维构筑未来发展政策。如何通过财政、货币、行政政策等多管齐下手段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成为着力重点。
近年来,中央从以往「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调整为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的变轨不难看出。而面对居高不下的楼市热潮和固定资产投资激情,由「稳健」调整为「适度从紧」具有一定的「降温」效应,同时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惠及百姓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