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就是一群无头苍蝇;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一座神庙里没有神——哪怕它金碧辉煌。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界集体失语了即中国没有自己的思想了。一个泱泱大国没有思想浑如一群无头苍蝇,几十年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件令知识界、思想界万分焦虑、心急如焚的大事情。对于思想界缺乏思想这一事实,人们可以找出种种原因,我们常见的也是最容易为人们认同的是将原因归咎于当下的社会和制度,再不就是归咎于思想者个人。笔者认为,这些原因都不是主要的,中国思想界集体失语的深层根源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将兴起于现代西方的“后现代”思潮推向了子虚乌有的“后现代主义”,换言之,中国思想界对现代西方思想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东施效颦,是其集体失语的深层根源。
毫无疑问,当下中国思想界的话语权是操控在具有各种西学背景的知识精英手中的。这些具有各种西学背景的知识精英,由于拥有西方语言的优势和知识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翻译、全面引进西方现代的各种思想,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分析哲学、语言哲学、解构主义、后现代思潮,等等,使得整个中国知识界和思想界,成了西方各种时髦思想的跑马场。在现代西方思想的狂轰滥炸之下,中国本土思想的土壤几被彻底摧毁,中国思想者集体阳萎了。山中无老虎,猴子为大王;当下拥有西学背景和知识资源的思想精英,俨然成了整个民族思想的象征。然而,尽管他们熟悉西方现代各种思想和主义,操着一口流利的西语,花样繁多的西方语汇在他们的文章和口语中如鲜花一样灿烂,但,在他们反反复复、絮絮叨叨地复制西方话语以至变成了他们的职业病的今天,大众的眼睛也亮起来了:原来,他们不过是些西方思想的“洋买办”而已,至此,他们的“洋奴”嘴脸就暴露无遗。一言以蔽之,当下中国的所谓思想精英,是不配思想家之名的。
当下,一个共识已经达成:中国没有思想家。(自以为是的不算。)
本来,那些拥有西方语言优势和知识资源的知识精英得风气之先,他们是最有资格成长为当代中国的思想家并为我们民族提供思想的,但遗憾的是,他们错失并辜负了时代赋予他们的大好机遇。那么,他们的失误究竟在哪里呢?一言以蔽之,他们将他们熟悉的“后现代”思潮“后现代主义”化了。
早有人指出,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西方后现代思潮,是对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客观主义、科学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等)的一个否定——阿多尔诺式的“绝对的否定”、“崩溃的逻辑”,而它自己毅然摘除了自柏拉图以来附着在西方所有思想、理论、话语、主义之后的尾巴——ism。即,后现代思潮不是一种“主义”,它是所有“主义”的掘墓人。在后现代思潮冲击下,西方现代主义的所有大厦都土崩瓦解,散落成一片片语言的碎片,词语的坟场。诗人荷尔德林说得干脆:“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后现代思潮将现代主义的根基——“存在”(意义的支撑点)——给拔掉了,两千多年来的整个西方思想大厦魂飞魄散。西方思想家们无不明白:两千多年来,思想家们白忙乎了,他们建造的是一座座终将坍塌的语言概念巴别塔。任何语言概念的巴别塔,背后都拖着一根自己的标志——ism(主义)。后现代思潮,就是压垮这一座座语言概念巴别塔的最后一根稻草。——后现代思潮风暴所及之地,遍地残垣断壁,鬼哭狼嚎。——现代主义许诺的瑰丽神话、美丽新世界彻底地破灭了。毫无疑问,后现代思潮不是主义——ism。——正因此,现代西方所有的后现代思想者,配得思想家之名——他们超越了西方所有“现代主义”的思想家。
可是,荒诞和吊诡的是,后现代思潮传入中国后,被迅速地神化、绝对化即“后现代主义”化了——在“后现代”的后面给添加上了一个后缀——ism。
“后现代主义”化的“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出现了这样的变异现象:人们一方面十分热衷于玩弄后现代那些花里胡哨的词汇,如多元、中心、边缘、符码、结构、解构、崩坏、差异、延异、绵延等等,以自己为“中国的”后现代思想家自诩和沾沾自喜;另一方面又借助于后现代所提供的便利工具忙于“解构”一切传统文化,但往往没有倒干净洗澡水,却把婴儿给倒掉了。——执掌中国思想界话语权的所谓“中国的”后现代思想家们,他们居高临下,对一切试图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的努力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排斥和打压,不屑一顾:他们根本不懂得、不知道,西方后现代思潮所解构的“现代”,其实是建立在“巴别”的语言之上的“理论巴别塔”,因此它们不过是些打着“现代”之名的“伪现代”罢了,只有在“后现代”之后,真正的“现代”才会到来。当下中国,有些试图建构的思想体系因其未经“后现代”的中介无疑是属于应该被解构的“伪现代”之列,是历史上各种宏大体系的余孽;但不能否认,还有一些建构思想体系的努力,是站在“后现代”之上的被“后现代”中介过的一种努力,他们所欲建构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用“烧透”的“语言之砖”建构起来的不同于历史上所有用“巴别”的语言所建构起来的理论巴别塔。它虽然也带有“ism”后缀,看起来就像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现代主义——“伪现代”,具有宏大性、体系性,但它却克服了“伪现代”关于“类的解放”的宏大叙事,以“个体的解放”为鹄的,在本质上异于“伪现代”。——由于当下中国思想界被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精英把持,而他们又患有先天性的思想色盲症,所以,即便是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家——我们在自由的网络上不难发现这样的思想家的端倪,他们也是看不见的。这样一来,除了他们这些自诩的后现代思想家外,“中国当下没有思想家”这个判断,就被坐实了。
综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思想界的现状,基本就如上述。可是,“后现代思想家”是西方人的专利,没有也不可能有所谓的“中国的”“后现代思想家”。中国思想家,必须从本土资源中生长出来,他不应该是“后现代”的,他应该是超越“后现代”的。当下中国,只有那些用“烧透”的“语言之砖”建构起了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相匹配的理论巴别塔的思想者,才配得思想家之名。
2007,12,29
毫无疑问,当下中国思想界的话语权是操控在具有各种西学背景的知识精英手中的。这些具有各种西学背景的知识精英,由于拥有西方语言的优势和知识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翻译、全面引进西方现代的各种思想,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分析哲学、语言哲学、解构主义、后现代思潮,等等,使得整个中国知识界和思想界,成了西方各种时髦思想的跑马场。在现代西方思想的狂轰滥炸之下,中国本土思想的土壤几被彻底摧毁,中国思想者集体阳萎了。山中无老虎,猴子为大王;当下拥有西学背景和知识资源的思想精英,俨然成了整个民族思想的象征。然而,尽管他们熟悉西方现代各种思想和主义,操着一口流利的西语,花样繁多的西方语汇在他们的文章和口语中如鲜花一样灿烂,但,在他们反反复复、絮絮叨叨地复制西方话语以至变成了他们的职业病的今天,大众的眼睛也亮起来了:原来,他们不过是些西方思想的“洋买办”而已,至此,他们的“洋奴”嘴脸就暴露无遗。一言以蔽之,当下中国的所谓思想精英,是不配思想家之名的。
当下,一个共识已经达成:中国没有思想家。(自以为是的不算。)
本来,那些拥有西方语言优势和知识资源的知识精英得风气之先,他们是最有资格成长为当代中国的思想家并为我们民族提供思想的,但遗憾的是,他们错失并辜负了时代赋予他们的大好机遇。那么,他们的失误究竟在哪里呢?一言以蔽之,他们将他们熟悉的“后现代”思潮“后现代主义”化了。
早有人指出,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西方后现代思潮,是对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客观主义、科学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等)的一个否定——阿多尔诺式的“绝对的否定”、“崩溃的逻辑”,而它自己毅然摘除了自柏拉图以来附着在西方所有思想、理论、话语、主义之后的尾巴——ism。即,后现代思潮不是一种“主义”,它是所有“主义”的掘墓人。在后现代思潮冲击下,西方现代主义的所有大厦都土崩瓦解,散落成一片片语言的碎片,词语的坟场。诗人荷尔德林说得干脆:“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后现代思潮将现代主义的根基——“存在”(意义的支撑点)——给拔掉了,两千多年来的整个西方思想大厦魂飞魄散。西方思想家们无不明白:两千多年来,思想家们白忙乎了,他们建造的是一座座终将坍塌的语言概念巴别塔。任何语言概念的巴别塔,背后都拖着一根自己的标志——ism(主义)。后现代思潮,就是压垮这一座座语言概念巴别塔的最后一根稻草。——后现代思潮风暴所及之地,遍地残垣断壁,鬼哭狼嚎。——现代主义许诺的瑰丽神话、美丽新世界彻底地破灭了。毫无疑问,后现代思潮不是主义——ism。——正因此,现代西方所有的后现代思想者,配得思想家之名——他们超越了西方所有“现代主义”的思想家。
可是,荒诞和吊诡的是,后现代思潮传入中国后,被迅速地神化、绝对化即“后现代主义”化了——在“后现代”的后面给添加上了一个后缀——ism。
“后现代主义”化的“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出现了这样的变异现象:人们一方面十分热衷于玩弄后现代那些花里胡哨的词汇,如多元、中心、边缘、符码、结构、解构、崩坏、差异、延异、绵延等等,以自己为“中国的”后现代思想家自诩和沾沾自喜;另一方面又借助于后现代所提供的便利工具忙于“解构”一切传统文化,但往往没有倒干净洗澡水,却把婴儿给倒掉了。——执掌中国思想界话语权的所谓“中国的”后现代思想家们,他们居高临下,对一切试图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的努力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排斥和打压,不屑一顾:他们根本不懂得、不知道,西方后现代思潮所解构的“现代”,其实是建立在“巴别”的语言之上的“理论巴别塔”,因此它们不过是些打着“现代”之名的“伪现代”罢了,只有在“后现代”之后,真正的“现代”才会到来。当下中国,有些试图建构的思想体系因其未经“后现代”的中介无疑是属于应该被解构的“伪现代”之列,是历史上各种宏大体系的余孽;但不能否认,还有一些建构思想体系的努力,是站在“后现代”之上的被“后现代”中介过的一种努力,他们所欲建构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用“烧透”的“语言之砖”建构起来的不同于历史上所有用“巴别”的语言所建构起来的理论巴别塔。它虽然也带有“ism”后缀,看起来就像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现代主义——“伪现代”,具有宏大性、体系性,但它却克服了“伪现代”关于“类的解放”的宏大叙事,以“个体的解放”为鹄的,在本质上异于“伪现代”。——由于当下中国思想界被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精英把持,而他们又患有先天性的思想色盲症,所以,即便是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家——我们在自由的网络上不难发现这样的思想家的端倪,他们也是看不见的。这样一来,除了他们这些自诩的后现代思想家外,“中国当下没有思想家”这个判断,就被坐实了。
综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思想界的现状,基本就如上述。可是,“后现代思想家”是西方人的专利,没有也不可能有所谓的“中国的”“后现代思想家”。中国思想家,必须从本土资源中生长出来,他不应该是“后现代”的,他应该是超越“后现代”的。当下中国,只有那些用“烧透”的“语言之砖”建构起了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相匹配的理论巴别塔的思想者,才配得思想家之名。
200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