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语文课


                                                      我看中国语文课

        语文是一门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门科学的课程,他以精美而丰富的内容和语言,使得我们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鉴赏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的实事求是的明智态度,使得我们更应把学习知识与思考辨析两相结合。《中庸》中从“格物”入手,由“格物”而“致知”、“诚意”、“正心”,循序渐进,以至“身修”,而后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种对修养自身道德的重视与强调,现在仍可作为我们今日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的借鉴。“中石没簇”、“画地为军阵,射阔狭以饮”、“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司马迁《李将军列传》)等典型细节,使得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欣赏到了古代英雄人物独特的风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采薇》)以痛定思痛的抒情,使得我们清楚的看到了古代社会民生的状况。“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白居易《长恨歌》)史实与传说,再融入作者的艺术想象和思想感情,使得我们领略到了这首叙事长诗浪漫的传奇色彩和浓郁的抒情气氛........

        语文虽然内容丰富,陶冶着我们的情操,熏陶着我们的心灵,但这不见的我们的语文课就会被学生们重视,在我看来,虽然中国的文学知识丰厚,但是中国的语文课却不断地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作用。中学的语文课不如小学,大学不如中学,为此,我真担心中国这笔巨大的财富将会断送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因此我觉得中国的语文课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语文老师不管有多麽的知识,不管讲得有多么精彩,不管用,因为问题不在老师,而在于我们这些学生身上。在众多问题之中,在学子们的身上,我觉得中国语文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对文学知识的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新科技成果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只对这些新产品感兴趣,而抛弃了我们最基本的资产——文学知识;这其中,网络对学子们的影响最大,虽然在网络上,文学知识也丰富多彩,可是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网络游戏更不逊色于文学知识,走进网吧,你看到的一定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年们,而不是品味文学的莘莘学子,所以,网络游戏吸走了学子们的兴趣,哪儿来的兴趣再去学习,哪来的兴趣上语文课,即使坐到课堂上,心还是在网吧,这样的语文课有意义吗?

二、缺乏活气                                                                                                                                                              

        学子们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语文课自然就没有了活气,本来在语文课上,看小说在现在的语文课上就是焦点,不管老师讲的有多好,学生只管看自己的小说,根本给语文课创造不了活气,什么《再别康桥》、《将进酒》、《红楼梦》、《麦琪的礼物》........一切都抛到了脑后,而网络小说却成了他们的必读之物,还有的同学,干脆就抱头大睡,这样的语文课会有活气吗?

三、缺乏求知的精神

        其实,作为科技发达时代的学子们,更应该有求知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现在已经只寄托在了少数人的身上;而求知的精神,作为古代士人们的灵魂之所在,在我们这一代却不能完好的保留下去,缺少这种精神,已成为影响我们语文课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此,中国语文课存在的诸多问题,急需解决,我们的求知精神更应该培养。

                                                                                                                                 兰商-法二:贾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