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门口,收废品的人把板车停在那里。一位中年妇女在板车上堆着的易拉罐里挑拣着,她不要那些已经被压瘪了的罐,而对那些上面没有坑凹的浑圆的罐,则不看是什么牌子的,全部拿下。
中年妇女买了一大堆易拉罐回家了,镜头也跟着她到了她的家里。这个家更像是一个易拉罐仓库,一整面墙,里三层外三层地叠摞着各种装潢的易拉罐,花花绿绿的,打眼一看,像是一幅广告画。那罐从地板上一直摞到天花板上。再看屋里的玻璃柜和搁架,上面也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易拉罐。
镜头转向一个不大的艺术品陈列室: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立体风格的工艺画作:一色的银灰色凸显的造型,所不同的,是画框的衬底颜色,或深黑、或大红、或宝蓝。
镜头从屋里推到了屋外:一个中年男人在北京北海的九龙壁前,痴迷地观看着,还不时地用相机拍着;他走出北海,穿行在北京的古建筑前,专心地看着一幢建筑门楼上的雕花和装饰。
这些镜头主要说的是江城吉林市的一户人家的一个中年男人-由守义;镜头里的中年妇女是由夫人。楼前的易拉罐和屋里的工艺画,让这位易拉罐艺术大师巧妙地组接起来了:买回色彩斑斓的易拉罐,由守义先逐个地剪去两头;再把罐身翻过来,剪成各种大小不等的片子,彩色朝里银灰朝外;然后,将统一的银灰色叶片,按着特定的构思和艺术效果装配起来,就完成了一幅风格鲜明的易拉罐工艺画了。
我们都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由守义,是这句话的又一个实践者。他出身在吉林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他成长的年代,是新中国最动荡的年代。上中学时,赶上了文革;中学毕业,又赶上了插队;文革结束,随返城潮回城,在吉林市的一家小工厂干上了车工。和他同年龄的人,很多人都在抱怨:说自己是被耽误的一代,或是牢骚满腹,或是自暴自弃;还有的早早地把自己的追求,变成了孩子的希望。也不知是真抱怨呢,还是借着抱怨为自己的懒惰和消极找个借口呢?找借口不努力了,也就没有竞争的压力了,没有奋斗的艰苦了,没有和别人较劲的心苦了。
由守义从来不觉得抱怨过去了的岁月有什么实际意义。他从小就不喜欢张扬,喜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琢磨点什么或是动手做点什么。他这种性格和心向,也是他后来的爱人小金当年最喜欢他的地方。由守义和大多数返城知青一样,回城不久就结了婚。很快地,他的第一个孩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就来到了人世。如果说,孩子的降生对他人意味着幸福和快乐的话,对他,则不是这样简单了。这个小姑娘似乎是上帝派来考验由守义的意志的。小姑娘先是得了胯骨脱落症,不能正常走道了;好容易求医问药地把这病治好了,过了没多久,她又得了白血病。折腾光了家里的全部财产,也没能留住姑娘的命。人到中年的由守义,至今说起来还泪流满面的。女儿临终前希望父亲能最后地抱一抱他,可是,遭受如此残酷打击的由守义,已经没有抱起女儿的力气了;他硬撑着把女儿从病床上抱到病房的窗户前,望了望,就再也没有抱起女儿的力气了。女儿走了,由守义伤心不已,这也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后来,由守义又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但是,他没有像有些做父母的那样,把自己学生时代和青春岁月里的蹉跎,以及女儿的早逝,全部转化为对儿子的溺爱;而是开始了人生的新探索。业余时间,他做一些小手工艺品,拿到吉林市著名的北山风景区去摆摊叫卖。看到游客们挺喜欢他的小玩艺的,他也就越做越起劲了。可就在这个时候,新一轮的打击又来了:他的父母先后瘫倒在床上,他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照顾二老的饮食起;他们夫妇同在的小工厂,由于效益不好,俩人全下岗了。一面是家里的开销越来越大了,另一面却是家里的收入突然没有了。
真的要感谢那几年插队的艰苦生活锻炼了,也要感谢那几年车工活的动手实践了。由守义对自己的心灵手巧和吃苦耐劳非常地自信,生活的磨难让他坚信:哀叹和悲伤没有任何作用,怎么样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才是正经。他在吉林市一个不太繁华的路段,开了一家小饭店。有了稳定的生意,上有老下有小的全家五口人,就有了固定的饭碗。由守义也就有可能忙点自己真喜欢的事了。
也许是饭店里被扔掉的一大类东西就是易拉罐吧。有一天,客人们都走了,由守义突然拿起一个易拉罐,在手里把玩着,凝视着,思考着。这让爱人很是纳闷,她不知老公又动了什么心思了。很快地,由守义就从看和想,变成了动手做了。这样,也就让我们看到了本文开头所说的,他的那些杰作了。都说熟能生巧、艺高人胆大,老由从开始尝试着做,到后来越做越精,手笔越来越奇,构思越来越新,创意越来越大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的画走进了北京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大堂。
为了庆祝1999年的澳门回归和新千年纪曙光的来临,他花了2000个工时,用2000片材料,在2000MM见方的底框上,拼接出了一条祥龙的图案;并计划好了在2000年1月1日这天,全部完工。他给他的这幅耗费了巨大心血的作品,起了一个吉祥又喜气的名字-《团圆龙》。一位游客在观展时,被这幅美轮美奂又气势磅礴的艺术精品深深地震撼了;他开价13万有意收购这幅作品。由夫人觉得这价已经不低了,家里的房子越来越显小了,孩子的读书花费却越来越多了,她想把这件作品卖了。可由守义完全没有卖的意思,他觉得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心血的结晶,他要自己收藏它、保存它,而不想把它们换成钱。
吉林省驻京办事处门庭大堂内的一面墙上,有一幅六鹤朝阳的工艺画,也是由守义的杰作。六只银灰色的仙鹤,向着一只鲜红的太阳飞去。那是由守义的作品,也是他的追求和梦想。他的心里渐渐地有了一轮鲜红的太阳:那里是一个他精心构思的易拉罐艺术王国。他想建一座易拉罐博物馆,博物馆里,易拉罐既是展品也是建筑的内装饰;人们走进去,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易拉罐的世界。易拉罐上的那些包装、装潢、商标和防伪标志,以及它丰富的形状、图案和色彩,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博览和大观;而用易拉罐做成的艺术品,更有数不清的类和看不完的样。由守义动情地对我们诉说着他的易拉罐艺术王国的设想,现在,他的心思全部放在了这个宏大的设想和创意上了。
由守义的故事,我觉得特别适合讲给他的那些喜欢抱怨过去的同龄人听,已经过去了的时代,抱怨又有什么用呢?由守义的故事特别适合讲给那些自己不想有出息,却希望孩子有出息的家长们听,与其做孩子小太阳照耀下的月亮,为什么不打造一轮属于自己的太阳呢?由守义的故事特别适合讲给城市创意者们听,当一个城市已经有人建起了一座主题公园的时候,其它城市对同一主题的竞相模仿,又能有多少新鲜感呢?由守义的故事特别适合讲给设计者们听,精美的作品是不是一定要豪华的投入才能打造出来呢?
我们期待着由守义的易拉罐艺术王国之梦早日实现,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地像由守义这样的工艺美术家,用点石成金的心思,为我们打造出更多更精美的艺术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