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做文章
——访陕西省蒲城县县长鱼茂胜
新华网陕西频道2006年5月24日电5月24日下午3时,新华网陕西频道对蒲城县县长鱼茂胜进行在线访谈。鱼茂胜同志不仅是一位很有建树的基层领导,而且是一位著作颇丰的作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坚持文学创作,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歌、散文等作品。此次访谈还邀请了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共凤翔县委副书记冯积岐同志作为访谈嘉宾,与鱼县长一起就"做人做事做文章"与广大网友交流。
鱼茂胜首先向网友介绍了自己的诗作和创作过程,同时就蒲城的经济发展谈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接下来,鱼茂胜和冯积岐共同探讨了在基层特别是在农村从事行政工作的感受,以及从基层从群众中汲取创作营养的过程。冯积岐表示,鱼县长敢于担当社会责任,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官员。鱼茂胜最后谈了自己下一步工作和创作的打算,他笑言退休后一定要向冯积岐作家学习,力争尝试小说的创作。
对本次访谈,新华网陕西频道通过文字、图片进行现场直播,音频、视频录制后将于6小时后播发。
访谈正式开始欢迎在线提问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64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0多年过去了,这篇讲话仍然指导着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贴近群众,来丰富和提升自己的创作。今天做客我们新华网陕西频道演播室的是陕西省蒲城县县长鱼茂胜同志和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共凤翔县委副书记冯积岐同志。鱼茂胜同志不仅是一位很有建树的基层领导,而且是一位著作颇丰的作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坚持文学创作,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歌、散文等作品。在今天的节目里,鱼茂胜和冯积岐两位作家就"做官员与做文章"的有关话题和网友展开广泛的交流。
鱼县长,冯书记,欢迎两位作客新华网在线访谈。
鱼茂胜: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我非常感谢新华网陕西频道给我提供了这个交流的机会,我也十分愿意和大家就工作和生活上的有关话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冯积岐: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很高兴陪同鱼县长作客新华网陕西频道,同大家就文学创作和生活问题谈一谈。
鱼茂胜: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中心就是为广大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讲话60多年来指引着我们中国一代代的文艺工作者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而创作,在这个讲话的促进和推动下,许多作家写出了对社会非常有推动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和群众的生活也是非常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旭日东升》是献给党八十五诞辰的礼物
主持人:我知道鱼县长刚刚完成了一部名为《旭日东升》的诗作,请给我们的网友介绍一下这部作品和您的创作历程。
鱼茂胜:我非常喜欢历史,过去曾经对中国近代史和党史反复进行了学习,在学习中也有很多感受,在建党八十四周年的时候写了八十四首诗歌,这也可以说是献给党的礼物。
在去年开展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又一次系统地重温了党史,做了一些学习笔记,记录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建党八十四周年前期,我把这些笔记沿历史脉络,结合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陆陆续续整理成了八十四首诗歌,起名为《旭日东升》,寓意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永远欣欣向荣,繁荣昌盛。
今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我又补写了一首《建设新农村》,这也是我自己结合当前建设新农村的实践而写的。作为一个农村基层工作者,作为农民的后代,我对党中央切实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问题作出的这一方针感到鼓舞。因此,我把它作为献给党的八十五诞辰的礼物,这个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笔记整理出来的。我觉得一个党的干部不熟悉党的历史,就不适合当党的领导。希望各位网友、希望有关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党代表着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代表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先进性教育活动。这部长诗绝大部分写于去年,今年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也可以算是自己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吧!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必要,事实上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作为我本人,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更好的发扬先进性精神。
当领导和写作并不矛盾而且相互辅助
主持人:听完您的介绍我能感觉到您那股诗人的激情。但是,您又是一名基层政府的领导。在人们的概念中,政府官员更应该和理性、谨慎、冷静这样的词汇联系起来。你是如何将这两种身份统一于一身?在具体工作中,您又是如何处理行政事务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的?
鱼茂胜:作为一名基层的领导工作者,从事行政工作比较繁忙、思路也较繁杂,自己的创作时间确实是不多的,特别是没有大块儿的时间;我本人没有专门学习过创作,也没有学习过文学,但是我喜欢,所以在工作之余就把自己的感受、想法、看法整理起来。
我在陕南工作过,在省委机关也工作过,对全省从南到北都掌握了不少情况,也很想把这些东西都写出来,但是由于平时工作忙,没有过多的时间,有时候就学着写一些诗,这些年写了一些歌颂社会和环境的诗。我觉得写诗能够抽象一些、生动一些,主要是从节省时间的角度考虑的,没有别的意思。
我觉得当领导和写作并不矛盾,其实行政工作的前提是学习,首先要学习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学习工作的走向,要在实践中学习。正是工作逼我多学一点,多思考一些,这样就通过学习为工作、为写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觉得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在党的历史上,就有许多从事行政工作的大文人,像毛主席的诗、文章,特别是哲学文章,还有陈毅同志的诗,他们一方面行政工作做得非常好,另一方面,他们也是非常成功的作家和诗人。
实际上,从事文学创作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和工作的调节去做的,没有专门安排时间,有时候有激情一坐下去就可以坐几个小时,这主要在节假日。去年"五一"长假期间我写了六天东西,每天都是早晨出来在街道买六个包子,关上门不出去,我写《父亲》那篇文章就是从早上坐到晚上12点一气写下来的。平时就是休息了写一下,节假日、星期天写一写,有时候外出出差也写,好多文章就是在宾馆里写的。
蒲城是文化大县,工业化和城镇化任重道远
主持人:在前面我们了解作家鱼茂胜的作品,下来能否来认识一下政府官员鱼茂胜。先考一考您对蒲城的了解。
鱼茂胜:我本人是1996年调到蒲城工作的,从副县长到常务县长再到县长,在蒲城已经工作了十几年,对蒲城的山山水水可以说十分了解,也和这一块地方和这里的人民产生了非常深厚的感情。蒲城县位于渭南北部,距省会西安110公里,蒲城是文化大县,在历史上及近代史上出现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杨虎城、李仪祉等都是流芳百世的名士。蒲城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耕地168万亩,全县10镇14乡,现有人口76万,实际上去年已经接近77万人口。蒲城县能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餐饮、金融等服务设施齐全,各项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去年一年,全县GDP总值达37.54亿元,蒲城目前的发展总体上讲是富有活力的。
主持人:蒲城的这些数字都全装在您心里了,您能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您的工作思路是什么?对蒲城的发展做了哪些考量?
鱼茂胜:蒲城是西部的一个农业大县,西部县域经济普遍存在滞后的问题,蒲城的发展也非常滞后。当然,蒲城的滞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计划经济的时候,由于国家的一些计划和安排,渭南不能搞项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起步和西安、宝鸡、咸阳比晚了十几年,国家对三门峡工作做了调整之后,蒲城才开始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蒲城为国家和陕西做出的贡献也比较大,特别是在计划经济的时候交国粮,在改革开放以后交商品粮,最多的时候夏粮一季交了全省十八分之一的粮食。
蒲城的工业发展也比较滞后。我认为今后对我们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应当放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上。我们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调研,形成了"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重点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环境建设和优质服务等几项工作,通过龙头企业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对整个农村来讲,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农村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现在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均就占那么一点资源,只有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了,把农村大量的人口转移成工人和居民,这样剩下的人口就占有比较多的资源,同时以城带乡就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更快一点。
对蒲城来说还有一个问题,农村人口占了64万,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短期内,在抓全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同时,还要继续不断的调整农业的产业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建设一批龙头企业,用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细加工。另外就是组织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支持产业的发展,在打工的过程中学技术,挣资金,学技能。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我认为劳动力就业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办法。今年以来,我们县上策划了两个园区,两个基地,就是搞一个农用化工园区,搞一个食品工业园区。蒲城电厂目前装机容量比较大,国家发改委预定核准建设三期工程,争取国家给我们提供一些政策,鼓励发展。我们还准备在县城西部建立一个机械加工园区,统称为"两园两基地",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设立了10个办事处,推介蒲城和当地的企业发展,在西洽会上我们县有17个项目签约,这也是近年来最多的。目前招商引资的势头很不错,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坚持一到五年我们会有大的突破。
无论是当作家还是做官员都要有责任感
主持人:各位网友,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还有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共凤翔县委副书记冯积岐同志。与鱼茂胜同志不同的是,冯积岐首先是一位专业作家,他于去年接受组织委派到陕西省凤翔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在那里,他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为自己的文学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请冯书记谈谈这一年来的工作感受。
冯积岐:我是一个专业作家,去年6月8日到凤翔县挂职。我是农民的儿子,来自农村,在农村生活了很多年,对农村并不陌生。但是作家存在一个问题,有一个生活积累的过程,这个积累是有限的,在我下去之前这个积累确实已经空了,下去是新鲜的。在昨天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我说挂职一年来体会非常深,深刻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农村生活简单化、低俗化,概念化,下去挂职后让我更感觉部分作品的感情非常虚假,特别是一些电视剧,跟农村的生活离的太远了。
在基层工作可以说是没有规律,没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管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不管是半夜,都得处理事情。
鱼茂胜:对此我深有同感。
冯积岐:有个大学生毕业后到我们一个乡党委工作,他问工作人员那里是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工作人员告诉他说,早晨穿上衣服就是上班,晚上把衣服脱了就是下班,有时候晚上脱了睡觉还没有下班,说不定半夜还要把你叫起来,工作到早上,吃个早餐又接着工作。这就是基层工作的现状。
鱼茂胜:冯书记刚才说的在基层工作从早上到晚上,确实非常辛苦。像渭南抗洪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已经2点,市防汛指挥部通知在第二天下午2点要蒲城送1万床被子,凌晨2点钟连夜就通知有关方面处理这个事情。第二天天亮就把任务布置下去,要求12点必须集中好,2点准时把12000床被子送到抗洪基地。有很多工作都是连夜安排组织实施的。
冯积岐:其实让我说,每个人都在生活,咱们今天在做访谈也是生活,逛街也是生活,但是有些生活能够进入创作,有些生活不能进入创作。比方说我在西安生活已经20年了,写过一些城市生活,但是90%以上都是写农村生活的,一是因为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一是因为我的思考方向就是农民生活方向和思考方向。作为一名作家,地里都是金子,你不把金子往出刨,光把石头往出刨,这就看个人的生活修养了。
冯积岐:我读过鱼县长写的《父亲》,非常感动。我昨天晚上还拿起来翻了一下,写这样的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我感觉鱼县长确实体会到了做父亲的艰辛和困难。我觉得鱼县长是一个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作家,一个作家不敢担当社会责任就失去了作家的作用,鱼县长敢于担当社会责任,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一个有责任感的官员。
做好行政工作完成文学创作的生活积累
主持人:"蒲城英雄邦,渊源流自长,关中东北隅,雄踞洛水旁。山峻崇岗拥,地广沃野苍。就留藏俊杰,腴壤产膏梁"这是你所作的《蒲城咏怀》里的诗句。在蒲城任职以后,您也创作了不少饱含激情的诗歌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您对自己工作的这片土地所倾注的感情。我们知道,您曾经先后在省委机关和汉中、渭南等地担任地方领导干部,那么,这些经历对您的文学创作有哪些帮助?这些作品对您的工作有帮助吗?
鱼:我本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从小生活在和蒲城紧邻的关中农村。参加工作后,又在安康、汉中等地工作过,还在商洛地区下过半年乡。在省委机关工作了十年时间,期间,多次到全省各县进行调研,几乎跑遍了全省各个县、市,这些经历对自己的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对自己的文学创作也是大有益处的;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各地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经验,都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是文学创作很好的素材,遗憾的是现在没有时间进行创作,我想退休后多写点东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总结自己的人生感悟,讴歌我们的时代。
主持人:冯书记的讲话我受益匪浅。最后想问一下二位下一步工作和创作的打算。
冯积岐:按照省委组织部和宣传部的要求,在凤翔挂职是二到三年,昨天会议上有的人说时间有一点短,大家都觉得刚熟悉就又回来了,还有一些东西要深入了解。在基层这几年里,我将认认真真地挂职,把自己身心全部贴近基层,把自己的血液变成凤翔的血液,我已经发表了500多万字的作品,下一步应该沉淀一下,写出好的作品对得起读者,对得起组织。
鱼茂胜:首先声明一下,我还谈不上是一个称职的作家,尽管写过一点东西,也没有多少分量,妄谈创作确实有些勉强。但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创作者首先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要始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周围人,以勇于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样就能时刻保持一种乐观的,平和的,积极的处世态度,这样就会涌流出取之不竭的创作激情,这便是取之不竭的工作的动力。我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现在已经52岁了,尽管按照自己现在的阅历以及对基层的熟悉状况,还可以工作更长的时间,但是党对干部工作年限、年龄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所以在行政岗位上工作也就是今后四五年的时间了。
首先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为蒲城的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为蒲城的经济发展多做一些贡献--对于蒲城这方热土,从感情上我已经和她紧密不可分了--为政之人,责任重大,首先必须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蒲城的快速发展尽心尽力,为蒲城的繁荣富强鞠躬尽瘁。我在蒲城呆了十几年,对蒲城很有感情,所以希望它发展得更快一点,更好一点。
其次,就是工作之余能写一些东西。在写作方面,还是要尽到社会责任,文学作品、思想趋向、社会导向,对人是有影响的,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决定思想的趋向和价值导向,我将追随着毛泽东思想,把基层老百姓的感情、生活反映出来。另外,将来在退休之后也可以向冯作家学习搞一些小说的创作。
"作家"县长:书写执政为民的好篇章
主持人:无论是作家还是县长,都要从实践、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拓展思路,从这一点上来看,"作家"县长书写出艺术创作和执政为民的好篇章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感谢冯书记、鱼县长做客新华网,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请各位网友继续关注新华网陕西频道的访谈和直播。谢谢。
冯、鱼: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朋友,新华网陕西频道对陕西省蒲城县县长鱼茂胜同志和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共凤翔县委副书记冯积岐同志的网上访谈到此结束,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到留言板进行留言、评论,并请您继续关注新华网和陕西频道的其它报道。谢谢观看。
(此访谈提纲系与新华社陕西分社陕西频道总监牟柏苍共同完成,记者谢方芳主持了访谈)
附鱼茂胜先生诗:蒲城咏怀
(2002年10月)
蒲城,一片富饶肥腴的沃土,一个山水如诗的地方。这里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这里蕴藏着丰沛的自然资源,这里英才辈出,贤达毕至。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人民每天都描绘着新的蓝图。余爱蒲城的厚重与伟岸,更爱她的壮丽和灵秀。有幸参与蒲城的经济建设,数载躬耕,欣慰之至。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三周年之际,欣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隆重召开,不禁心潮澎湃,激动不已;重读县志,对比蒲城古今之变迁,越发感慨万千,激情涌动。金秋十月,借长假之日,手痒试笔,歌以颂之,求正于大方,并衷心祝愿蒲城和蒲城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步入更加伟大的辉煌。
蒲城英雄邦,
源远流自长。
关中东北隅,
雄踞洛水旁。
山峻崇岗拥,
地广沃野苍。
就留藏俊杰,
腴壤产膏粱。
"金城蓄峻址,
沙苑交回汀。
永与奥区固,
川原纷眇冥。"①
蒲邑置县天地长,
文骚得韵诗兴狂。
"山腹龙盘佳气在,
岭头麟卧断垣荒。
洛水潺潺声未歇,
诗人独自忆莲汤。"②
孝公筑冀阙,
重泉始称强③。
高祖成霸业,
莲勺铸金汤④。
武帝平王莽,
二泉把月映。
两晋南北朝,
郡城徙北乡。
先为南白水,
后划蒲城疆⑤。
唐代雄风起,
奉先增荣昌。
五陵踞北山。
万民陪君王。
德昭宋太祖,
蒲城更铿锵⑥。
两千五百年,
岁月悠悠然。
文章谱春秋,
众星竞璀璨。
嚣嚣老人揣唐摩,
太华山客三史薄⑦。
杜甫感怀五百字,
千年吟咏泪拌和。
刚正廉吏明屈灼,
弃官东楼赋闲歌⑧。
"关西夫子"撼三秦,
《弱水》《感遇》万古存⑨。
烈士谋国见赤诚,
文人忧时更潸然。
爱国诗人李采白,
怅望神州泪满襟。
欣闻八路御倭人,
奋笔志喜颂义军。
吕原居士冯骧臣,
《中文辩字》校平仄。
左右上下三善备,
字型音义四类分。
关中怪杰叫郭坚,
骁勇绝伦侠义见。
渭北飞虎有异才,
能诗能文吟乱弹。
书法名家王进德,
蘸墨犹作辣子品。
"城隍庙"匾笔遒劲,
"百里金汤"隔世临。
大米小米有仙气,
铁禹银钩显神韵。
好学工诗爱作画,
贡生笔法从祖师⑩。
文化底蕴长,
进士多还狂。
唐有员半千,
玄龄视栋梁。
县尉发赈粟,
女皇亦褒场⑾。
明有姜御史,
父子秉性刚。
贪吏闻丧胆,
时弊悉扫光。
一页悯农心,
万民解悬梁⑿。
雍正勤国政,
元徽筑海堤⒀。
乾隆称盛世,
怀斗万人衣⒁。
文坛杏坛到政坛,
但见蒲城奇才异士建伟绩。
回眸华夏百年事,
满腔汹涌激愤起。
瘦马无力战征尘,
象病必遭恶犬欺。
我为瘦马生恶气,
为何不用铁蹄踢?
我怒大象不争气,
为何不用长鼻汲?
英雄生衍蒲城地,
全凭傲骨添傲气。
首席英雄数王鼎,
才高八斗师太子。
五部侍郎都御史,
军机大臣大学士。
宦海悠游四十载,
忠君忠国更忠民。
"阅世虽深有血性,
不使人世一物磨锋芒。"⒂
慧眼识人驱强虏,
带病僻壤督河工。
焚膏继晷和衣卧,
才锡元圭告禹功。
殿堂犯颜谏言诤,
元老忧国不苟生。
史鱼至死心不改,
纯臣剖腹鉴国人。
革命巨柱井勿幕,
匹马单刀壮志酬。
一身正气大风歌,
侠魔剑穿列强谋。
东南奔走弘大义,
西北打造"同盟堂"。
武昌起义吹号角,
护国反袁当先锋。
"蒲案"事起寇遐传,
重金难买选举权。
刘拓建党图救国,
尧山南北游击忙。
千古功臣杨虎城,
仗剑行侠世无双。
投身革命终不悔,
力保共和打头仗。
主陕虽短功千秋,
肃贪爱民正气扬。
兴农重教办实业,
力振三秦创辉煌。
中华大地狼烟起,
联共抗日敢捉蒋。
誓摧铁马焕山河,
恨不杀敌奏凯歌。
大义凛然唱自由,
坚贞不屈树楷模。
当代中国夏伯阳。
偷袭奇袭"李向阳"。
开辟盘山根据地,
华北杀敌惊天皇。
包森真名赵包森,
民族脊梁主兴亡。
紫气东来降惠睿,
辈辈荫生新人惠。
历来群贤重科学,
代代成果耀巨册。
天文学家许来仪,
《河图》《洛书》几度测。
二十四节分时节,
自创一说配星宿。
一代水师李仪祉,
三秦八惠恩泽被。
治江导河十数载,
郑国李冰追后辈。
醍醐灌顶润关中,
老石盘道志已遂。
水师一家痴治水,
兄弟子侄可对天。
纵横漕渠血汗洒,
雄文巨著奠龙坛。
文化艺术葩簇锦,
风情万种若翡翠。
明代戏曲"双凤班",
赴京调演君王叹。
石羊道情木偶戏,
老腔皮影气势宽。
社火芯子惊魂魄,
龙腾狮舞跑旱船。
百面锣鼓震天宇,
秧歌腰鼓逗民欢。
血蒸血染血故事,
造型逼真多悲忺。
麦草工艺世间鲜,
抒情写意任铺展。
道罢文化道文物,
文物花色品种多。
尧临绝顶纵寥阔,
极目远舒横八廓。
坚石孔隙产仙蜕,
肢体咸具枕肱活。
石器遗址大峪河,
永丰先祖即开拓。
浮山南麓有老庙,
唐时明月汉时祚。
松柏枝高茁朵稠,
奉先县令字剥落。
五陵闲云呈紫烟,
石狮翁仲亘世绝。
南塔高耸入云霄,
北塔影柏增巍峨。
塔前狮舞六龙飞,
纹彩葱绿砌琉璃。
"石门九眼"开鸿运,
"文祖""帝师"起云霓。
孔庙文气传后世,
馆内藏品稀世物。
玄天上帝无量殿,
清代考院雄槐院。
七十二巷通阡陌,
七十二街商贾来。
七十二门出贤孝,
七十二个牌楼耸天外。
桑落酒醇春醪远,
诗圣饮后诗兴豪。
三杯桑落乾坤阔,
万斛山头日月高⒃。
堑山烟谷通公路,
风驰电掣达八方。
铁龙仙笛荡大地,
一道彩虹下南洋。
煤层深厚储量多,
热电远输富城乡。
建材源源取不竭,
高楼座座赖吾疆。
青山处处皆藏宝,
此地有银三百两。
今日乘车游蒲地,
满目青翠喷鼻香。
昔日旱塬天河布,
巧引黄河泽万荒。
重泉苹果甲天下,
尧山酥梨赛饴糖。
千年焰火耀寰宇,
法国总统饱赞赏。
金粟桥山生茱萸,
卤阳滩中壮牛羊。
政通人和清平世,
杲日当空竞华章。
建设驶入快车道,
改革开放帆正扬。
李旦回山不识路,
玄宗举目费猜详。
古城如斯换新颜,
铜斗金帜耀山巅。
百业俱兴日日异,
科技文化正道乾。
祥凤紫霞显物华,
山川俊美透地灵。
物华有天宝,
地灵多人杰。
地随风多产,
人与时俱进!
金秋馨逸惹余醉,
醉而忘情卧地吟。
人生多逢爽心事,
十六大会撰雄文。
"三个代表"是根本,
万里平川播雨云。
城乡奋起虎添翼,
迎云冒雨争新春。
齐心协力追太阳,
同心同德举金樽。
呕心吐胆创强县,
披荆斩棘谋富民。
待到塔影落桃源,
手捋雪髯娱冰心。
一壶香茗舞翰墨,
不负先人与后人。
【注释】
⑴此四句摘杜甫诗。
⑵此四句摘元朝诗人赵晋《过泰陵》诗。
⑶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并诸小村落集为大县,为蒲城建县之始,县名重泉。
⑷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即位,改蒲城为莲勺县。
⑸王莽执政后,改重泉为调泉,刘秀平王莽后又称重泉。在两晋南北朝时,重泉县隶属白水郡,又称南白水。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44年)更南白水为蒲城县。
⑹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葬睿宗皇帝李旦于桥陵,改蒲城为奉先县,直属京兆府。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复名为蒲城至今。
⑺清代蒲城人米毓章,爱好文学,组织诗社,与外地来蒲号嚣嚣老人的诗词爱好者共同赋诗,得诗百余首,编为两集,其一为《手谈》,其一为《揣唐摩宋集》。著名文人王益谦,号太华山人,著有《三史说》《太华山人文集》等。
⑻杜甫有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屈灼,蒲城人,明万历二年进士,曾任庐州府通判,为政抑豪门,禁奸吏,人皆服之。因上疏触怒皇帝降为河南睢州兵备副使,愤而弃官回家。
⑼屈复,清初蒲城罕井镇人,幼而聪颖,壮而有成,世称"关西夫子"。为人不贪功名,诗作有《弱水集》2217首。吏部尚书杨超曾多次上书举荐,他以老病推辞,作《感遇诗》三十首。
⑽明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米万钟,为蒲城北关人,以书画著于世。其孙米汉雯,清顺治十八年进士,书法承其家法。二人分别被称为"大米""小米"。贡生米岩为其后,画风颇有祖风。
⑾员半千,唐代山东章丘县人,晚年在蒲城定居。他才学俱优,深得房玄龄器重,在任河南武陟县尉时逢大旱,趁县令不在开仓赈民,受到武则天奖励。
⑿姜御史,明代蒲城苏坊人。名姜实,曾任御史。其子姜泗、姜沂、孙姜一鸣,皆为官清正,恶吏闻风丧胆,百姓称道有加。
⒀雍正年间,蒲城人杨懿(号元徽)任浙江鄞县知县,勤政恤民,亲筑水坝以堵海潮。
⒁乾隆四十六年会试,蒲城人杨怀斗大挑一等。到河南以知县试用,公正无私,群众赠送"万人衣"。
⒂此两句源自清代诗人龚自珍诗句。
⒃桑落酒是古时蒲城兴镇桑楼村附近群众用桑葚酿造的一种名酒,甘美味醇,史书多有记载。杜甫曾有"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的诗句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