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祸国殃民,为何不引入权证?
新股发行高耗 为何不引入权证?
公平、公正、公开是股市的基础,但事实上中国股市很多地方是不公平合理的。
很明显的如新股发行制度。现在的新股发行动辄有数以万亿计的资金囤积一级市场,享受着无风险套利。
2007年的打新股的收益率到现在为止已经超过了20%。这意味着如果有门路能从银行贷到款专门从事打新股,那么去掉7%左右的贷款成本,仍然有接近15%左右的资金收益率,而这个收益率是完没有风险的。
针对中国股市一级市场囤积数以万亿计的无风险高收益的申购资金,有人认为银行要加息,但就目前美国连续降息的,世界资本围堵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加息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即便是加息,相对当前新股申购的20%多的年收益率,那么加息能加到10%以上的水平吗?即使加到这个水平,一级市场就不不囤积上万亿资金了?
另一个解决一级市场资金囤积的方法,就是通过加大新股发行力度降低二级市场股价水平。让股市价值中枢下移。但就目前中石油发行后的市场而言,现在仅仅一只中石油已经消灭二级市场数百亿财富了。当前二级市场,由于管理层的宏观调控,股价被拦股斩掉一半的股票比比皆是。而在这种二级市场的高风险的前提下,打新资金,甚至原本投资股票的资金都出来打新股,一方面规避中国股市的高风险,另一方面获得一级市场的无风险高收益。与是股市风险越大打新资金越多,这更不利于资本进入实体经济。
中国石油发行,冻结3.37万亿,中国中铁发行那天竟然冻结了3.56万亿。中国股市一级市场动辄囤积数万亿资金,无论从资金浪费,或者资金高内耗的角度都是有问题的。要中国经济健康,就必须将这部分庞大的资金赶到实体经济中,或者挤到二级市场去。
对于中国股市新股发行制度的不公平,主要有以下不公平:
首先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不公平。我们知道股市的财富是怎么形成的,首先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投资高风险的股市的前提下形成的,一级场的高收益也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买入下形成的。如果说中国股市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的话,那么支撑中国经济的脊梁就是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投资者。而他们遭遇的却是巨大的不公,二级市场承受着远比任何一个市场都大的风险。而一级市场竟然可以是无风险套巨利!
其次,一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之间的不公平。虽然一级市场是无风险收益的,但就一级市场的网上和网下的投资者却是不公平的。在新股申购中签上,掌握大资金的机构构筑者往往比个人投资者的中签率高许多,显然这是不公平的。
鉴于中国股市新股发行的不公平,也鉴于中国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的需要。很多人都认为新股发行亟待改革。
如何改革新股发行?如何将庞大的一级市场资金赶出去?笔者认为有一个比较合理公平的方案:即新股发行时引入认股权证。
新股发行前,公平、公开的向所有二级市场股东帐户分配认股权证,按照每份权证可以购买一股的设计,新股发行前公平的将认购权证分配到二级市场的每一个持有股票的证券帐户内。
新股发行权证派发后,分到权证的投资者如果不想认购新股,可以将分配的权证在合理的价位高价卖出,而想认购买新股的投资者,就要从二级市场上收购足够的权证,以形成购买100股或者1000股整数倍的数量,然后在新股上市那天行权买入股票。至于分配到认购权证,而又没有时间行权的投资者,则由证券公司在该新股上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代为抛出,这样即使不行权的投资者也不损失。
这样原来的一级市场收益,几乎都转化成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收益。这样改革后将吸引更多的国人关注股市,分享中国经济的成果(新股发行的收益)而且还将庞大的一级市场资金挤出去,让其进入实业或者进入到二级市场。由于二级市场庞大的帐户群,即使新股发行存在高收益,那么在平均分配的前提下,体现到每一个帐户,也将显得微乎其微。整个一级市场的收益也会较以往中签如中奖来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