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的英雄说起来如数家珍,黄继光堵枪眼、董存瑞炸碉堡、邱少云守纪律、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刘胡兰宁死不屈。。。。。。这些都被写在小学课本中,历代传颂(不知道现在的小学生课本中是否还有这些英雄的故事)。但是,和平年代,很多人都对这些“英雄”产生过种种怀疑,本文就写到邱少云同志牺牲后,只得了个三等功,因为打仗牺牲是很平常的事,而且他只是烧死的,算是“战时意外”。如果不是一名记者对邱少云的死因产生了兴趣,也许历史上就没有“邱少云烈火中永生”的高大形象了。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有些部门对“英雄”的漠视。即使是现在,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一般“英雄”、“烈士”甚至“勇士”都是已经去世的,很少有活着的标杆。说到这里,笔者有感于几年前国家对“烈士”、“见义勇为”等称号的授予都是以“追认”的形式发布的。活的人,及时再怎么英勇也不得到国家任何形式的承认,只有轰轰烈烈死一会才能得到这些称号。
说的不是称号的问题,而是国家对好的楷模,好的事迹的关注程度。总是后知后觉,及时追认了又有什么用?!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同志,一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可是党内相关领导一直没有同意,直到这位同志因为某个原因“牺牲”了,国家才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现在的随便加入的共产党党员来比,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位一直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同志活着的时候没有资格加入我党。
就是这种种的“陈规”、“陋习”让现在的年轻人不屑于成为一名党员,而那些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年轻人也是各揣自己的目的。这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小小动机,今后都可能是党内的领导人,对于未来,实在值得忧虑!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有些部门对“英雄”的漠视。即使是现在,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一般“英雄”、“烈士”甚至“勇士”都是已经去世的,很少有活着的标杆。说到这里,笔者有感于几年前国家对“烈士”、“见义勇为”等称号的授予都是以“追认”的形式发布的。活的人,及时再怎么英勇也不得到国家任何形式的承认,只有轰轰烈烈死一会才能得到这些称号。
说的不是称号的问题,而是国家对好的楷模,好的事迹的关注程度。总是后知后觉,及时追认了又有什么用?!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同志,一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可是党内相关领导一直没有同意,直到这位同志因为某个原因“牺牲”了,国家才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现在的随便加入的共产党党员来比,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位一直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同志活着的时候没有资格加入我党。
就是这种种的“陈规”、“陋习”让现在的年轻人不屑于成为一名党员,而那些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年轻人也是各揣自己的目的。这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小小动机,今后都可能是党内的领导人,对于未来,实在值得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