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本化笔记
谈金融,离不开经济;谈经济,离不开金融。谈经济和金融,离不开人才,可是,中国的人才说到底还是要回到土地资本化上来。它的逻辑是这样的:
中国人力资本得分很低。进入21世纪,全世界都把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分为三大资本:一是自然资本,这对一个国家实力影响的比重越来越小;二是物质资本,包括固定资产、基础设施和流动资金;三是人力资本,这是全球国民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世界银行曾经对世界各国的资本存量作过一项统计,提出了“国民财富新标准”,认为目前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三者的构成约为:64∶20∶16。这就是说,人力资本是全球国民财富中最大的财富。中国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本匮乏。在2002年的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中,美国是100分,日本是72分,德国是54分,俄罗斯为25分,中国仅得20分。
土地资源必须加快向土地资本的转变。
一般意义上的土地资本化,是指在土地私有制的情况下,将土地作为资本要素和其它的要素一起进行资本运营,实现该资本要素的最大价值,并使之增值。资本化的实质就是将没有流动性的资产、还没到手的未来收入转为股份或者金融契约,让社会认购,投资者可以获得稳定回报,发行者当然能受益。
某位作者(很抱歉,暂时还没有确认这位作者)指出:土地要素流转机制的缺失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根本缺陷。土地使用权资本化,通过把农民使用土地所带来的潜在收益予以贴现,进入市场交易,从而建立起我国现有制度约束条件下的土地要素的流转机制.它的财富效应、环境效应既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又会导致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从而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参见,论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 www.ehongyuan.com
暨南大学台湾经济所
中国需要加快金融创新。需要良好的契约环境、法律制度、独立的司法与执法。如果资本化水平能提高,中国经济将迎来一次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