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义明,历经“红光实业虚假上市案”、“银广夏陷阱案”、“大庆联谊虚假陈述案”,之后又向“资本大鳄”顾雏军发起挑战,这不仅让他成为美国《商业周刊》的“亚洲之星”,也为他赢得了“中国证券市场维权第一人”的称号。
去年底,严义明一封致长征电器高管的公开信,引发“长征电器作假”风波———“2003、2004年存在虚构合同及销售利润”,“长征电器隐瞒其前三大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操纵证券价格”。
严义明2月7日来到贵州,替当事人李杰斌归还长征电器相关物品,并与贵州证监局做相关沟通,一番奔波之后,此行任务基本完成。
行程之余,他向记者介绍了自己“中国证券市场维权”的前因后果并表示,自1998年接手“红光案”以来,一直致力积极参与推动司法进步,维护公民经济权利的行动,“在这条路上我还将努力三到五年,之后将扩大范围,参与维护公民其他社会权利”。
■中国律师首次入选《商业周刊》“亚洲之星”
2002年7月,美国权威杂志《商业周刊》在企业家、改革家、金融家、管理者及信念坚定者等多个领域评出25位“亚洲之星”,严义明作为“坚定信念者”入选其中,成为第一个当选“亚洲之星”的中国律师。
出生于1963年的严义明认为,自己的幼年是在那个疯狂的时代中度过的,这段岁月让他认识到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坚信必须尊重人的权利。
严义明1995年参加司法部和全国律协组织的律师国际交流选拔考试,获得综合总分第二的成绩,1998年受司法部派遣去日本研修法律实务。
“在日本时,有关股东代表诉讼案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上市公司经营者由于自己的过失给中小股东造成损失,受害者可以通过诉讼获得赔偿。”
联想到当时的中国证券市场,“比日本证券市场更严重的欺诈行为比比皆是,假账满天飞……”法律、制度以及投资者的麻木让人感到失望,但同时也让维权事业大有可为,严义明再也坐不住了。
1998年底,他提前回国。此后,开始就上市公司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媒体上发表文章,从法理角度作深入剖析和声讨,呼吁中小投资者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我从这时开始走上中国股市维权之路。”
■红光实业“唤醒”投资者第一案
1998年11月,红光实业因虚报利润骗取上市资格,受到证监会处罚,严义明也开始他“唤醒”投资者的事业。
中小投资者通过诉讼向作假上市公司索赔,当时从法律条文中找不到依据,事实上也没有先例;严义明通过在报纸上刊登代理诉讼启事,找到了一名当事人。
此时的中国证券市场已走过了8个春秋,积累了一系列问题,红光实业案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从1998年到2001年三年里,尽管‘红光案’三起三落始终未被受理,但它叩动了中国证券民事赔偿审判的大门。”严义明说,“当时国内舆论关于‘法院应当依法对红光案件予以受理’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
“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确认对该类案件人民法院应有条件予以立案受理。我见证了中国在证券司法方面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我启动了暂时停顿的红光实业案”。
2002年11月25日,是值得被中国所有中小投资者记住的日子,中国首例证券民事纠纷案———11位投资者诉原红光虚假证券信息纠纷,在成都经法院调解结案,这是同类案件中唯一由法院审结的案例。11位股民获得总诉讼标的90%的赔偿,金额约22.5万元。
■“倒顾运动”揭破顾雏军资本神话
半年以来,和严义明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词就是“倒顾”。
2004年8月9日,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复旦大学一次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中,指责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中医治疗高血压获取重大成果
即顾雏军利用资本杠杆效应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法律上的缺陷,仅用9亿多元的资金便控制住了136亿元的优质国有资产;只花了区区数亿元人民币,换回来的却是资产总值达136亿元的科龙、美菱、亚星、襄轴等众多响当当的企业。
2005年7月12日,严义明发表《致科龙电器全体股东书》,宣布要以100股持有者的小股东身份公开征集投票权,提议召开上市公司临时股东大会,罢免包括顾雏军在内的三名执行董事及三位独立董事,同时还要毛遂自荐担任科龙电器的新独立董事。
“我购入100股科龙股票成为一名小股东,这次我不再以律师的身份来为中小股东维权,而是要成为独立董事,进入科龙董事会后查清真相。”严义明这样表达他的用意。
此后不到一个月,顾雏军“落马”———被佛山公安局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涉嫌经济犯罪。
采访时,记者询问“倒顾运动”和“落马”之间的关系,严义明称,它们有“间接”关系,“倒顾”应该让某些人感到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