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迷信


 

在现代学校里并不只是存在科学与民主。现实的学校里也和社会一样存在着封建与迷信。迷信在《现代汉语辞典》上有两项义项。一是相信神仙鬼怪;另一项是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学校的迷信似更多存在于后者。

迷信之一:领导是官员。在我们的大学校长为能够是副部级干部,副厅级干部而光荣。不知哈佛和牛津的校长是什么级?当一个学校领导变成官员的时候,剩下的只有一班大小官员和酒朋将友。学校变成了政府,这大概是中国学在官府的传统吧。有一个学院的领导是某市长调任的,学校里的副处级干部比教授待遇还高,会钻营的来个副处级干部当当,看不顺的博士硕士飞了,剩下的就是酒朋将友了,如果你到大学报到第一次会议就碰到领导让不要打麻将赌博,你一定觉得好奇,呀,天下乌鸦呀。

迷信之二:老师的话是金科玉律。学校里最不能全信的大概就是老师的话了。有些老师说的可能是为你好的话,但是是一些脱离社会实际的话,你信了会误入柏拉图的理想国。实际上,社会上没有这样的国度。有些老师说可能是实际的话,可是又是你没有能力做到的话,信了的话你会误入歧途,穷经皓首。有的老师说的可能不是老师的话,你要是听了可能会后悔不该上学一遭。老师的话不是金科玉律,在当今的社会老师只是一种职业。

迷信之三:好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如果说中小学好学生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那么到了大学千万不要认为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我们不排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里有好学生。大学的出口就是学生迈向社会的关口。要说好学生应该是那些为社会做贡献的学生。那么应该是哪些学生在为社会做贡献呢?在我认为是那些愿意到西部去的学生,愿意上山下乡的学生,愿意找到什么工作就开始工作的学生,而不是毕业了还靠父母寄生的袋鼠族,不是出国一出不复归的精英,更不是利用高精尖进行高智能犯罪的另类。所以,在大学不要迷信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学教育只是给人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成绩只是对考试的肯定,不是对人的发展的终结评价。

迷信之四:学校是麦加。信徒心里向往的是麦加、耶路撒冷和孔府孔庙。许多学生和家长也迷信学校是一个圣地。其实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像社区和工厂一样也是一个组织机构。无非只是一个生产知识、消费知识的地方。虽然知识还不能完全视为汽车和大米,但是也不是荷拉丁神灯和观音的光环。如果你怀着朝圣的心情去学校,你会发现你是一个失望的人。

迷信之五:家长无知。现在的家长已经不是凭着老茧就能送孩子上学的农民,学校还是老传统,以为家长是无知的。书费不退,食堂比周边饭店还贵,不管学生是否上课,只要缴了学费。考试串串点点还怕学生不会。难怪大学英语系毕业,见了老外还不能说。可怜可惜了家长四到六万的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