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感过强有悖社会和谐
稿件来源:成都日报 2006-7-18 3:28:15 |
||
![]() | ||
---|---|---|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新闻中心合作进行了一项调查(4652人参加),结果显示,90.5%的人出现过职业危机。这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能够在泰然的状态下工作。造成职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竞争压力大”(82.1%)、“发展空间小”(77.3%)和“超负荷工作”(47.9%) (7月17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一个令人忧心的结果。因为,职业危机感过强,有害于个人整体发展,也有悖社会和谐要求。 端“铁饭碗”的年代,大家都有稳定的工作,安全感很强,没有职业危机,但往往会孳生惰性和平庸,不利于经济社会良性前行。可是现在竞争激烈,对前途产生怀疑(76.8%)、工作热情下降(65.8%)、职位上升危机(49.0%)、年龄恐慌(47.8%)、健康状况下降(39.0%)、来自新人的冲击(38.1%)等等使在职人员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有些人出现持续性职业危机,随时忧心于自己明天是否走人。如果没有足够的承压能力,往往就心气浮躁,目光短视,行为稳定性差。怎么谈得上个人的长远发展和全面提升?显然,对职业要求和个体长远发展都没有好处,同样也对社会良性发展没有益处。 再者,一个社会90.5%的人出现职业危机,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能够泰然地工作,82.1%的社会成员认为竞争压力大,也是件可怕的事情。有压力不是坏事,有的人承受压力能力强,压力转为了动力,就是好事;有的人承受压力能力不够强,就会带来许多负面作用。这样的例子我们已经屡见不鲜。因此,实际生活中,压力到什么程度是有讲究的。而且,人对这些压力的“反作用力”和压力的强弱成正比。在强大的生存压力和就业压力下,一般的人还需要有释放的地方和缓冲的时机,否则就会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事实上,这样的释放和缓冲“反作用力”的地带和时机,我们尚未完全提供并且把握,所以,职业危机感过强,对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的潜在威胁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诚然,我们忧心于职业危机感过强对个人和社会无益并不是希望社会取消竞争性就业,倒回“铁饭碗”时代。我们希望在保持合理的竞争态势下政府能够建立适当的就业保障机制或者完善合理的失业保障制度。我们承认有一部分职业危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的现象,也愿意相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样的职业危机比例会减少。可是,一味将这些推给历史进程,归咎社会转型,不及时从社会制度设计上为消除成员职业危机多做点实际工作,也不为已经产生危机的群体提供一些释放和缓冲的实际帮助,那么社会稳定就是空话,和谐社会也就成为奢望。 |
危机感过强有悖社会和谐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