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福利不治不行
和军
垄断福利离谱了。所谓垄断福利,既包括垄断行业员工的工资、奖金等货币收入,也包括垄断行业员工的住房、医疗、旅游等非货币收入。近年来,垄断福利增加得有些太高了。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的调查显示,2004年全国职工平均年收入1.4万元,而垄断行业职工平均年收入则超过6万元。以上还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具体到个别企业,垄断福利则可能会更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在今年5月的一次会议上就垄断福利举了个例子,某电力公司一名普通职工的工资加上奖金及各种补贴,年薪可达15万元,相当于全国职工年均工资的10倍。平心而论,垄断行业职工与其他行业职工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并无多大不同,如此高的垄断福利差距,只能用“离谱”二字来形容了。民间流传的说法,“银行加证保(证券、保险),两电(电力、电信)加一草(烟草),石油加石化,看门也拿不少”,概括地说明了垄断福利高得离谱这一现象。
垄断行业的福利既然这么高,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心目中就业的“好”去处。前不久,人民日报记者在上海调查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时,其中大多数毕业生表示,只要条件具备,愿意去烟草、电信、石油等垄断行业工作,究其原因,垄断行业的高福利恐怕是重要因素。
垄断福利的背后却是垄断行业的低效率。本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价值不同、人力资源的质量不同,收益有差别也是正常的。例如,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升了企业的价值,人力资本的良好积累提升了员工的身价,质优价高,理所应该。很少有人认为海尔公司利润过多、或者“杂交水稻之夫”袁隆平工资太高。但垄断行业的问题是,尽管垄断福利高,但垄断行业的效率却很低。例如,拥有2万亿资产的中国电力,其回报率却仅有1.4%,用电力专家杨名舟的话说,中国电力依然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电价、低产出、低效率的泥潭中挣扎。民航方面,在世界性的交通革命使航空成本和价格大幅度下降,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运输时间不断减少的背景下,中国民航业单位运输成本却不断上升,出现了与世界发展相反的趋势。
实施垄断福利的法宝是提价没商量。按理说,垄断行业的效率既然这么低,那么行业的监管者应该严厉督促企业提高效率,垄断企业的决策层也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效率上,而不能找借口推卸责任。但实际上,由于我国垄断行业以政企合一为主要特征,垄断行业的监管者与垄断企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所以很难指望监管者在垄断企业利益与消费者利益之间作出公正的决断,从而也很难指望监管者真正从包括消费者利益在内的社会总福利出发去督促企业提高效率。但效率不能提高是一回事,垄断行业要实施垄断福利却是另一回事。垄断行业的潇洒之处就在于可以通过不断地提价,在行业低效率的情况下仍然实施高福利。并且,不但可以提价,而且是可以不经过价格听证会就提价,提价没商量。
我们可以通过相关数据或事实进一步认识这种情况。先看垄断行业提价。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96到2005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1.9%,而水、电、煤气等垄断价格则上涨了92.9%,后者是前者的近50倍。1994年至1997年,在国际航空成本和价格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国内航线票价却上涨了114%,年均上涨21%。据新华社今年3月8日的消息,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有数百个城市以“亏损”为名对水、电、煤气等垄断产品的价格做出了不同幅度的提高,但对企业的运行成本和利润核算则讳莫如深。
再看提价没商量。其实,提价是要商量的,也就是要经过听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但事实却是,许多垄断产品的提价并没有经过价格听证这一法定程序。这类例子包括2003年北京市有线电视月收视维护费提价、去年铁路春运提价、今年北京电价上涨等。对于这些未经价格听证程序的提价行为,垄断企业都以种种根本站不住脚的理由进行辩解,其目的就是想避免价格听证的麻烦,实现轻松提价。实际上,即使进行价格听证,也一律只是听证涨价,区别只是涨多少的问题。并且,随着有关价格听证会信息的披露,价格听证中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逐渐被外界所熟悉,听证会开得越来越象走过场,越来越变味儿,使我们不得不怀疑价格听证会的运作机制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能否保证公正价格的制定。
垄断福利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竞争性企业与垄断性企业对社会的福利影响是不同的。对竞争性企业而言,企业要发展,员工福利要提高,只有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社会认可这条途径,企业福利的高低与为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是一致的。而垄断企业则不同,垄断企业的产品往往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没有替代性或替代性很小,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企业运行低效率却可以通过提价来实施垄断福利,实质上是将消费者收入的一部分强行占为己有,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既会因企业效率低而降低社会总福利,也会因财富进一步向高收入群体倾斜而加剧社会收入不平等状况。以铁路春运票价上涨为例,铁路行业是得利了,但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却受损了。某政协委员曾算过一笔账,以九江地区农民工至深圳涨价后的列车票价计算,每个民工回家过春节所花费的车票费用竟占全年工资的20%左右。
垄断福利加剧分配不公还体现在垄断行业侵蚀其他行业利润方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等8个垄断性行业合计实现利润2848.1亿元,占国资委名下的451户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85.9%。国资委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均显示出,垄断性行业的暴利与侵蚀其它行业利润有关。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指出,当前工业品出厂价与其原材料购进价增幅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了1000多亿元,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微利、亏损的边缘,这也使得工业企业的良性发展面临新的障碍。
垄断福利该治了。目前,我国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基尼系数已达0.47,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程度已达国际警戒线。垄断福利高得离谱,侵害了广大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这是与我国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相冲突的。垄断行业的高消耗、低效率,浪费了社会宝贵资源,加大了经济发展成本,恶化了其他企业的生存环境,降低了社会总福利水平,这是与我国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相背离的。垄断福利已经到了民怨沸腾、非治不可的地步。垄断福利问题也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注意。今年4月,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规定电、煤气、天然气、煤等垄断企业不得向本单位职工和其他居民无偿、低价提供能源产品或者实行包费制。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该条例主要针对垄断行业凭借自身地位,对内部职工使用本行业产品提供便利条件的狭义“垄断福利”行为进行规范,还远未就危害更大的广义垄断福利问题提出对策。因此,急迫需要社会各界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以促进垄断行业发展,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垄断福利不治不行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