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陆高调改革分配制度已经成为媒体民众关注之焦点,坊间已经有若干改革版本流传。之所以如此,是肇端于前年底关于资本市场的改革争论蔓延至去年的改革成功与否的争论。其中舆情最后集中指向贫富差距拉大,新三座大山压榨上,而贫富差距指数——基尼系数达到0.46的危险边缘和看病、上学、住房的三难等现象更是遭遇媒体及相关人士的诟病。
一段时间以来,大陆民众在媒体和专家的引导下,普遍对政府出台的政务措施敏感并且产生部分习惯性对立倾向。这既显示大陆舆情民意通畅一面,也混杂些许民心躁动。尤其,中共政治局5月26日专题开会研究改革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以来,民众对工资改革期望较高。坊间议论认为,既然本次分配改革要让百姓共享改革成果,那么,就应该有个象样的方案出台。但是,如果出台的方案不尽人意,情况会如何?这是许多人担心的。毕竟,任何方案要皆大欢喜很难。
目前中国国务院正在酝酿发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見,发改委、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民政部、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制定改革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陆官方《人民日报》昨天(7月10日)在二版以近半个版的篇幅发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人伟老先生的文章《克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大举措》是别具涵义。文章指出:“克服收入差距过大并不是要提倡平均主义”。这位中国大陆最早研究社会分配并因此获得孙冶方奖的退休教授指出:“在分析收入差距的扩大同经济改革的关系时,有两种倾向都需要防止。一种是把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出现的问题都简单地归罪于经济改革本身;另一种是把收入差距的扩大简单地归结为经济改革所应该付出的代价。”同时他还告诫,有些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比如住房和公车使用上的实物分配体制(供给制)所造成的不平等,都只能通过市场化改革的办法来解决,不可能一夜之间解决。
此间评论人士解读赵文后认为,此文在呼应中央高调改革分配制度的同时也暗示民众对此次改革不要期望过高,分配制度改革和建立任务艰巨而且过程漫长。坊间不少的人士也赞同这样的基本判断:这次改革分配之所以高调主要是为了平息公众对收入差异悬殊的不满情绪,毕竟收入差距太大极易引发民众愤懑甚至危及社会稳定,而与中共的构建和谐社会相悖,高调改革分配制度既可借助目前得分尚可胡温集体的威信为平息不满加码,也可为和谐局面谋求好的开端,更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为真正建立相对合理的分配秩序,改革公务员和庞大的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打下基础。
本文2006.07.13发表于美国《侨报》http://www.chinapressusa.com/luntan/200607130328.htm
2006.07.14发表于香港《大公报》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6/07/14/LTD-593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