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官帽”相联系,假数字就是这样出来的


   又是一项特殊的中国国情,什么事只要是与“官帽”相联系就注定要走样,这也是“官本位”的另类表现形式吧。在中国的各种腐败现象中,有一种叫数字腐败,这可能是中国独创的,可以申报非实物类文化遗产了。经常听人说,我们的统计数据准确的不多,其实“病根”就是与“官帽”的联系太紧密了。

    从大的方面说,中国的人口是多少统计数字都不准确。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然。中央规定人口是国策,有“一票否决权”,人口如果超生会影响官员成绩。那么好,多出来的人口不往上报,不就不会影响成绩了吗?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基数这么大,稍有偏差,就会“差之丝毫而失之千里”了。最后的一次人口普查规定超生不追究责任,鼓励下面把真实情况汇报上来,但那也不行。这些当了多年干部的官员们官场经验十分丰富。现在说不追究责任,等到真报上去了再“秋后算帐”怎么办,还是稳妥一点好,瞒就瞒到底了,反正也没法查清楚。

    GDP准确吗?照样弄不准,关键还是与“官帽”联系紧密。一级向下一级要计划,一级给下一级压指标,你这级政府报的数字保守,准会换来一顿呵斥:为什么别的市、县报的多,你们报这么少?你解释说我们这条件不行,不等你说完就有人把你堵回去了:你连想都不敢想,还能干什么!回去重新测算,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把真实水平报上来,不准留后手。你怎么办,乖乖地回去“实事求是”地去测算了,照本宣科地向下级要“实事求是”的数据。下面也是心领神会,“实事求是”地报上来夸大了多少倍的数字,这样的统计数据要准确才是怪事呢。

    以此类推,其它数字也大体如此。至于一些不重要的情况就更是云山雾罩了。我的一些朋友,或在报社工作,或在某机关任职,当说起这方面的情况时,他们笑着说,你那么认真干什么?这就是一项工作,过得去就行,你报上去的数字管保也没有人会去落实,你只要本着好事多报,坏事少报的原则就不会出大问题。例如:要一个栽树的数字。报社给林业局打电话,林业局会立即根据去年报的数字和今年的大体情况给你蒙一个数。比如去年报栽树一千棵,成活率92%,今年一拍脑门数就出来了:今年栽树一千二百棵,成活率95%,比上年同期多栽20%,成活率提高三个百分点。我按照此数在报纸上刊登,这就是我县的官方数字了。

    我明白了,不但明白了,还会举一反三。那就是说其它数也是这么来的,比如:上报我们下乡为老百姓办实事,随便一张嘴就说共出动机关干部3698名,为老百姓办实事5683件,这个数字会被各级引用为基层数据。

    九九归一,还是那句话,数字联着“官帽”,就必然弄虚作假。一级糊弄一级,最后糊弄中央。既然“病根”找到了,就要对症下药,建议审计部门在审计时把数字的真实性也一并审计,摘下那些靠数字得到的“官帽”,让统计数据真正成为中央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