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是一个被异化了的概念,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找不到一个相应的词汇来准确概括它的内涵。从根子上说,就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心理接受程度,是虚荣心、是荣誉感,是自尊与自卑的结合,也是约定俗成。中国人爱面子是从遥远的古代传来,是由于封建社会官场虚伪,封建文化的伪道德年深日久的慢慢打造而成的。虽然不敢说是专利产品,但中国人对它情有独钟却是定而不移的事实。“面子”虽然是个虚幻的概念,却可以演变为实质性的存在。封建年代如果伤了皇帝的“面子”,那就是轻君之罪、慢君之罪、辱君之罪、谤君之罪,哪一条都是大逆不道,都是轻则罢官流放,重则杀头,甚至于户灭九族。官员们之间互相伤了“面子”,也就种下了勾心斗角的祸根。家族之间、朋友之间如果伤了“面子”,也可以形成家族仇杀,朋友分道扬镳的恶劣局面。可见“面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曾看过一本小说,题目叫《失物招领,谁丢了“面皮”》。小说中讲了几个丢了“面皮”的各种人物的表现。有一个领导被下属顶撞丢了“面皮”,心中懊恼,想方设法报复这个下属,最终这名下属在给领导道歉几次无效的情况下,只好喑然离开这个单位。有一家的老公公被儿媳妇顶撞丢了“面皮”,一气之下喝药轻生,抢救无效死亡,以儿子与媳妇离婚,家破人亡而告终......。中国人为“面子”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就象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一样悲哀而无奈。
中国人爱“面子”世界闻名,鸦片战争期间,外国列强抓住中国人的这个特点,以“租借”的名义,强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但中国负责谈判的官员却认为外国人给足了中国人“面子”,人家是好商量的“租借”,暂住性质,又不是强行霸占,到期自然会还给咱们,人家既然给足了咱们“面子”,咱们也不能驳人家的“面子”当然完全可以任其“租借”啦。至于几十年、一百年以后还还是不还,那就不是我的责任了。就这样,在换回了一点“面子”的情况下,大片的中国领土被列强霸占。要不是后来有骨气的中国人前赴后继的斗争,这种给足了“面子”的“租借”现象,还会长期延续下去。
中国古代就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深刻总结。直到现在也常常表现出来。在与外人的谈判中,中国的各级谈判官员宁可丢失利益也要换回“面子”,造成了大量的资产缺失。这一点日本人最无赖,他们宁可在谈判中任你就他“抠门”、“斤斤计较”,也要保住利益不受损失。
中国人的“面子”,就象安徒生《皇帝的新衣》,以欺人而达到自欺,可悲、可叹而又可笑,但又无论如何笑不出来。但愿这种爱慕虚荣随着本届政府的务实作风而逐渐消散,则是中国人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