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司令”二三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

 

每当看到东坡的这句诗,我就会不由自主想起儿时乡下放鸭的日子。

一、成功当选

孩童时代,乡下的农家是不敢轻易喂养牛羊等大宗活物的。一则粮食刚够对付着家人的嘴,再则牛羊一旦遭病死去,算得上是一笔“天文数字”般的损失。

鸭们则不同,一个月左右便能孵出一窝,小河里有的是鸭们捉不完的鱼虾、螺蛳。至于鸭倌,谁家都有两三个整天拖着鼻涕满山坡撒欢的小屁孩。大人大抵愿意将能否帮衬干农活作为孩子出息的标尺。闻惯了掺着粪便腥味的泥土味儿,我们也不愿轻易放弃那满山的野花。坐在砖头叠成的凳子上,思绪早飞出了教室外,巴巴地想着那烤后喷香得不行的知了和拖着两条长须、威风凛凛的天牛。

于是,放鸭便成了孩子唯一最心爱的“小资情调”。

俗话说:蛇无头不行。我们的“放鸭先遣”自然也需要推选出一个“司令”。

小伙伴们早在村口的大樟树下吵成了一锅粥,两个穿着开裆裤的家伙正唾沫横飞地叫嚷着自己的“施政纲领”。

我舒服地躺在麻子叔的碾盘上,嘴里慢条斯理地咀嚼着半截甘蔗。一岁多的弟弟不停地在我面前兜着圈子,时不时望望会场,大声吸着鼻涕提醒我。

等吵闹声小了下来,我懒洋洋地冲他们喊了声:有谁愿意听安走(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啵?”

“呼啦”一声,小伙伴们全围了过来:

快讲,我们选你当司令!

我暗暗得意:多亏了伯父送我的两大箱小人书。

二、大义“灭亲”

为了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威,我给所有“部下”“约法三章”:

1、每人轮流值班一天,“司令”轮空;

2、为避免鸭子集中“进攻”稻田和玉米、高梁地,所有队员不许中途溜号

3、值班当天出了状况,三天之内无权旁听“司令”故事。

很有些“刺头”十分不满我的“轮空”,但想着那些“狼外婆”、“小矮人”,也只得乖乖举手同意我的“专制”。

没想到第三天,我那一岁多的弟弟就违令了。

本来伙伴们是不同意弟弟“入队”的,他太爱睡觉了。但小家伙胸脯拍得震天响,保证再三,众人才勉强同意他“留队考察”。

红了双眼的狗蛋带我来到一个草窠前,弟弟正躺在梦乡里吮着自己的手指头。

旁边不远处,狗蛋家的稻田中,一百多只鸭子正志得意满地吞食着那些满腹浆水的青皮谷粒。

狗蛋一直是我司令地位的最大威胁。我看着面前羞红了脖子的弟弟,冷冷地问道:

愿打还是愿罚?

满以为一向怕老鼠的弟弟会选择认罚的,没想到小家伙脖子一横,很男子汉地大声说道:

愿打!

我感觉血液一下冲上脑门,手中的柳条就狠狠地落在弟弟稚嫩的屁股蛋上。

晚上,全村人都能听到我杀猪般的号叫声。

三、我的“初吻”

英子每逢暑假都会来到村里奶奶家度假。

英子是个脑顶长着两根天线,脸蛋白净的小姑娘。每逢从县城回家,她都会给小伙伴们带来香喷喷的鸭梨或嘎崩脆的炒花生。出生在县城的英子一点都不畏生,无论谁提议,她都能随时为我们唱一两首歌,或跳上一段好看的舞蹈。

英子无疑是全体小伙伴们心中的“白雪公主”。在她面前,所有的人都自觉地轻声说话,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吐出了脏字。手上沾了泥屑,也会羞赧地背到身后,轻轻地拍掉。不到两岁的小弟,居然再也不肯穿那些开裆裤了。

英子递过来的东西总被我不屑一顾地当面拒绝。她的到来,抢走了我全部的“听众”。

一天,我正冷冷地看着英子在河岸的草地上追一只蝴蝶,心里还在盘算着怎样找回司令的威严。

一条突然出现的小蛇显然让英子吓了一大跳,她尖叫着后退,绊倒在草丛中。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慌忙跑了过去。

英子一头扎进我的怀中,放声大哭起来。

我手足无措地僵立在地,羞愧、不安,还有一丝丝甜蜜的窃喜。

满脸通红的英子好不容易站直了身子,低头看到手掌被草茎扎出的血滴,又哭了出来。

我回头看了看远处的伙伴们,他们的水仗打得正欢,没人注意到我们。

我有点急促地一把抓过英子的手掌:

别哭,我帮你拔出这些刺。

英子的嘴唇也被扎出了血点,她看了看我,眼中满是羞惭和惊惶。

我再次回头仔细观察了一番:没人。

当我俯下身子时,英子关上了她长长的睫毛。

英子的嘴唇软软的,像两片刚刚出笼的小米糕,满是炒花生香甜的味道。

后记

如今,求学、工作在外,几乎淡忘了儿时乡下放鸭的日子。乡亲们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孩子们幸福地上学,放鸭已经成了父母口中逐渐遥远的“童话”。

只是,在异乡的梦中,我还经常看到自己站在村口的土堆上,对着两排被朝霞染红了的小脑袋,趾高气扬地吆喝着:

立正,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