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数据调整显示:结构失衡改观程度弱于预期


    06年3月份政府公布的按支出法调整的GDP数据显示,上调增量大部分集中在政府消费和存货方面,分别上调41.1%和673.1%;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上和居民消费上调幅度并不大,分别上调4.4%和8.2%。中国经济的失衡现象远没有之前按产出法调整过后的GDP数据那么让人乐观。(见图表:按支出法计算的GDP数据)

  按照这些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从43.8%下降到40.6%,这个下降的幅度比市场预期的要小。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率仅下降1个百分点(从44.2%到43.2%)。此外,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有所下降,从41.4%下调到39.8%,大多数的增长都集中在政府主导的消费层面。这似乎并不值得鼓励。

  2006年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了26.6%,高出去年同期2.1个百分点,这预示着宏观调控的力度有所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转向的迹象。并且这一固定资产增速比率也远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的增幅,2006年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将会继续扩大。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政府对于这种结构性问题变得更有耐心了。近期紧缩政策有所放松,这可能将带动短期的经济增长。但是,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这种放松对于企业来说都并不值得庆幸。因为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将被放大,经济的持续增长潜能将被无限期的压制。

    中国宏观经济不平衡的程度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可能是放松紧缩的原因,但从调整过后的数据来看,现实显然不如预期那么乐观。如果之前的预期证明是过于乐观了,或者说是错的,那么调控再次收紧将是可以预料的了。

  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的关键阶段,一方面既要面对经济内部结构失衡问题、国际贸易平衡性问题以及因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凸现的本币升值问题,另一方面也必须着手解决经济变革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如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中国到了为它的长期增长战略做历史性转变的时候。
  

图表:(2004年)按支出法计算的GDP                单位:亿元

2004 

按当年价格计算

  

普查后

普查前

增减量

普查后

普查前

增减量

支出法GDP

160280

142394

17886

100.0%

100.0%

 

最终消费

87033

75440

11593

54.3%

53.0%

1.3%

其中:居民消费

63834

58995

4839

39.8%

41.4%

-1.6%

政府消费

23199

16445

6754

14.5%

11.6%

2.9%

资本形成总额

69168

62875

6293

43.2%

44.2%

-1.0%

   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65117

62351

2766

40.6%

43.8%

-3.2%

       存货增加

4051

524

3527

2.6%

0.4%

2.2%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4079

4079

0.0

2.5%

2.8%

-0.3%

来源: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