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杂感


在全流通之前,二级市场上,大股东可以不顾及流通股东的利益,可以不关心自己公司的股价,还可以与庄家合谋操纵股价,制造虚假重组,方便庄家随意对股价进行拉抬。在这个割裂的时代,二级市场上的庄家、基金、其他形形色色的机构就是流通股的大股东,它们之间的互相拉抬,打压,对倒,可以全然让中小投资者拱手将资金送上,获取超额收益。

在全流通时代,这样的模式将破灭,原先的非流通股东获得流通权,进入二级市场,成为最大的流通股东,有机会成为最大的庄家。但与原来的流通股东位置平等,会受到流通股东的监督。另一方面,由于公司股票的变现,收益的体现,要进入二级市场进行交易,通过市场交易体现,他们变得极关心自己的股价表现,会产生制造虚假信息,虚假重组,以操纵公司股价,获得不法利益的冲动。

 

 

中国的股民是有点不可言喻的,牛市的时候,个个都赚钱,追涨杀跌,跟庄没商量,闷声发大财,二十几、三十几、四十几元的股票照样追,全然不顾风险。

等到牛市一崩溃,投资者有点清醒之后,就埋怨市场,埋怨管理层,深恶痛绝庄家,反正是怨声载道,死去活来的,强烈要求救市。

投资本来就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钱是你自己的,支配权在自己手里,买入之前就应当有承担损失的思想准备。何况,中国股市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场所,还有无处不在的造假行为,无所不用其极的“吸血鬼”。在这样的环境中投资,没有承风险,想到亏大钱的心里准备,全身而退是很困难的。

 

 

要想在一个市场生存下来,首先应该了解这个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并不是你懂得一些金融知识就可以在这里生存,你知道一些金融知识,看明白技术分析,会一点专业术语,知道了分析方法,就能在这里进行职业。这是不可能的,没有掌握这个市场的一点规律,不弄通这里面的一点玄机,是无法在这里活得舒畅。中国的股市有中国特色,哪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有产物、特有规律,中国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式。只有弄明白一点当中的运行规律,做到适可而止,少一点贪婪,才有可能全身而退。

 

 

最近几批股改公司,对价与以前相比降低不少,并且,进入股改程序而没有公布方案的公司,大幅增加,截至313进入股改程序但没有公布具体股改方案的公司达到了39家。股改方案难产,似乎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公司发布提示性公告并停牌后,迟迟不能公布股改方案。而进入第二十四批股改程序共26家股改公司本周一如期公布,多数股改公司的股改方案并没有一同亮相。26家公司中仅有9家公司同时公布了股改方案,未公布股改方案的公司数量占比达到了65%。结合前几批股改公司,股改似乎进入复杂、困难的“排雷”道路。

近期市场行情较去年股改时期表现优异许多,指数上涨不少。这样,不少质地一般的公司在股改中推出低对价。它们推出这样的方案,自认为股市行情向好,股民投资回报较好,没有亏损,不用支付那么多对价。又或者,一些绩优股自认为,作为蓝筹绩优股,盈利能力好,给了股民很好的回报,没有必要花钱支付高对价,补偿投资者。

这样的观点就引出一系列问题,市场指数与股权分置改革有直接关系吗?股改只是为了让市场走出牛市行情吗?蓝筹股的盈利能力非常强,但盈利能力与对价水平有关系?

现在,股改已进入攻坚时期,进行改革的时间越往后,支付的对价就应该更高。越往后,非流通股就应付出更高的成本取得流通权,它的时间成本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