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次跟吴教授聊天,我问他对青少年教育的一些看法是,他总是强调要加强跨文化交流,希望给孩子们一个开阔的视野,他们会逐渐形成新时代需要的理念,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更有帮助。
昨天,我看到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和新华信管理咨询总裁赵民他们在谈到中国企业目前最需要什么的时候,也开始强调要建立全球视野、全局视野。
回去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想,中国教育怎么借助互联网走到世界前列?
晚上躺下又看了CCTV-2的中国经济大讲堂,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谈中国近20年处在一个良好的战略机遇期,要紧紧抓住,切实用好。总的来说不要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大谈要品牌、要高端,还是要肯于做世界的加工厂,切实解决好就业问题;但在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也要大胆考虑怎么跨越式发展,等等。
我觉得在教育方面,大家逐渐有了一种共同的声音,希望能紧跟上时代。
但是想起下午我浏览教育部的教育规划和各位部长副部长的发言,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等的各种陈述和展望,都显得克尽职守,却又像按下这个葫芦起来那个瓢,到处捉襟见肘,对教育改革总的把握感觉不是很好。
我们一般对教育问题是怎么决策、教育部长怎么选举、教育决策的具体执行情况等等不是很清楚,网站上的公告和互动交流也很有限,各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进展、联系电话、邮箱等等跟其他官方网站一样,一概没有,让人觉得很纳闷。
给我的感觉总是,中国教育界对中国的教育和时代机遇显得认识不足,而且很少有冷静地讨论。在我看来,我们既能对自身的传统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判断,也能把握西方现代教育的脉搏,国际教育交流畅通无阻,国内也有丰富的资源可利用,互联网又大大降低了教育交流和推广的成本,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既有巨大的受教育人群,又有条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可以考虑怎么跨越式发展的。
怎么跨越式发展我们可以考虑,但这种基本判断和意识应该树立起来。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