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李宇春


 

   首都经贸大学校庆,接到崔瑛老师约我写稿子的电话时,我正在台湾出差,应承下来后却又犯了难。从经院(现在已被称之为“首都经贸大”)毕业已经二十二年了,有朋友告诉我现在的代沟划分是五年一代,要给相隔了四、五代的小师弟、小师妹们写东西,一时间还真是不知从何着手。

    现在的世界变化太快,我们读书时还是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初,邓丽君好像刚刚热过,满校园都是《外婆的澎湖湾》之类的台湾校园歌曲,那时还没有fans的概念。计算机是一门新课程,记得我们稀里糊涂的上了几次编程课后(用的是什么语言早已忘记了),拿着老师作为考试的编程作业到计算机房打孔,然后上机运算,那台老爷计算机常常是运行半天还算不出结果,最后大家都高高兴兴地等到了不了了之的考试成绩。转眼之间,Internet已经是生活中的不可或缺,e-mail、手机短信、QQ、博客不知不觉中改变着现代人的交往方式、表现方式,以及语言和文化。如果当年有人描述计算机和网络(那时还没有“网络”这个概念)在今天的应用情景,大家一定认为他是在讲科幻故事。

    这二十多年中国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记得八八年第一次出国,就像农民工进城。穿着皱皱巴巴的西服,走在伦敦大街上看到什么都新鲜。出国回来买一些小计算器、电子表之类的东西送人,就像过年一样。那时拥有一件国外的商品可是身份的标志。用出国的外汇指标购买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所谓“几大件”更是件大事情,要靠出国期间的生活费一分一厘地积攒。现在人们可能已经不太会注意到,那时冰箱可都是放在客厅或卧室最显眼的位置,而电视机都是要用天鹅绒做的罩子套上的。那时中国人在国外最常用的感叹句是“唉,中国什么时候才-----”!如今,我走遍了西方发达国家,见到过形形色色来自中国大陆的同胞,也在国内接待过无数外国朋友,这二十多年中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足以令人骄傲、可以与任何国际化都市相媲美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外,在当今国际贸易所及的国家、地区都能见到商店货架上琳琅满目的“Made in China”。人们惊叹:中国如何在短短时间里创造出如此巨大的生产力!

    记得2004年在沃顿商学院进修时读到《纽约时报》的一篇标题“为中国祈祷”的专栏文章,文章谈到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可能对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时,以诙谐的口吻说道:相信近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元首们在睡觉前都会为中国祈祷,希望上帝保佑中国,保佑中国宏观调控软着陆,经济发展速度不要下降,贫富差距不要引起社会动乱。从改革开放初期围观外国人到今天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一穷二白,经济几近崩溃到遍及全球的“中国制造”,中国这二十多年的变化简直是个奇迹。而这个奇迹对今后中国,以至于对当今世界影响之深远,恐怕是我们现在很难估量和想象的。

    回想起来,我这二十多年的经历就像是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前,屯垦戌边当过兵团战士,回城后当过工人。是恢复高考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尽管我比同班的应届毕业生大了十岁,被他们称之为“老东西”;尽管很多东西要从头学起,比如英语。至今还有同学笑我当年被英文老师叫起来跟读时的狼狈样。但是,自从考入了北京经济学院,我与我同代大多数人的道路开始了不同。从那以后,读研究生、进国家机关、到国外进修、进入证券业,一路走到现在。这使我不由想起了湖南卫视选超女时的一句口号:“想唱就唱,梦想成真”,尽管我的名气无法与大名鼎鼎的李宇春相比,但就这种改变人生的经历而言,倒是可以和李宇春PK一下。湖南卫视使李宇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女生变成了“超女”,对我而言,北京经济学院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从那以后就像是坐上了时间的过山车,二十多年的时间呼啸而过,留在脑子里的只是一幅幅光怪陆离,不断闪现的画面。

    当我坐在电脑前写这篇文章时,眼前闪现最多的画面是一双露着粘满黄土脚趾的破解放鞋。那是一九九二年我利用出差机会回到内蒙兵团(当时已改为农场),碰到的几乎是唯一还留在那里的兵团战友——一个老北京知青脚上穿的鞋。面对花白的头发,满脸皱纹,已是一副老态的他,我受到的震撼终身难忘。应该说当时的社会差距还远没有现在大!但是,这就是现实,在这二十多年中,一些人幸运地搭上了中国发展的高速列车,还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至今还留在原地。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冥冥之中自然造化将你投放在了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定的社会,特定的家庭之中,自此之后你的命运就将随着这个特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所谓命运,有些是你所能把握的,但相当多的却是你无法把握。我并不是宿命论者,我的观点是,在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每个个人都非常渺小,不要相信有能够呼风唤雨,改天换地的英雄,所有英雄都是时世所造。

   小师弟、小师妹们,我们处在历史长河的不同时点上,你们面对的是你们这一代人所要面对的挑战,你们需要把握的是你们这代人能够把握的机遇。在PK每一个挑战时,相信你们比我们会更出色!祝你们“梦想成真”。同时,感谢首都经贸大学对我的培养教育,希望首都经贸大学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梦想成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