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指涨势如虹,个股全面开花。1900点、2000点、2100点,短短的十二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就纷纷突破这三个整数关口,并且直逼历史高点2245点。目前市场交投活跃,投资者人气高涨,中国股市在亢奋的牛市氛围中继续前行。至于这波全流通背景下的牛市行情到底能走多远,也许只有老天才知道。
在中国股市短暂的历史中,也曾产生过几轮牛市。但在牛市过后,我们看到的却是哀鸿遍野的景象:股票价格大幅“打折”,投资者损失惨重,市场信心丧失。更有甚者,有的投资者因为不堪亏损的重负,投江者有之,上吊者亦有之,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熊市“吞噬”,留给市场的则是惨痛的教训。
因此,对于目前的牛市行情,投资者在资金卡上拉出大阳线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股谚云:行情在绝望中产生,在彷徨中发展,在快乐中死亡。在牛市的后期阶段,整个市场已经处于疯狂状态,赚钱效应常常导致投资者忘记了风险,丧失了理智,因而更容易产生冲动,悲剧往往就在这种时候不知不觉地发生了。
事实上,在这方面中国股市有许多的例证,由网络股引爆的“5.19”行情就是其中之一。当上证指数轻松跨越2100点、2200点时,市场上2500点、3000点的声音不绝于耳,更有市场高手“看到”了5000点,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国有股减持的“大棒”打下来,牛市也就跟着遭了殃。话说回来,当初即使是没有国有股减持的政策出台,以中国股市历经多年发展所积下的弊病,牛市夭折也是迟早之事。有道是,涨得越高,摔得越重。如果不是牛市行情及时“刹车”,投资者的市值缩水或许还要大得多。
就算是如年初各方所认同的中国股市进入了长期牛市,那也要注意其中的回调风险。毕竟无论是成熟市场也好,还是新兴市场也好,牛市也有歇歇脚进行“空中加油”的时候,否则,这样的牛市其根基是不牢靠的。而如果在牛市中继遭遇市场回调,其中煎熬的滋味也绝对不好受。还是在“5.19”行情中,当上证指数在99年二季度末创出阶段性高点之后,股指调整的时间就达半年之久,许多股票随之回落。于是有的投资者耐不住寂寞,在调整的尾期纷纷割肉出局,结果卖了个“地板价”而懊恼不已。
近几年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不断发展壮大,其规模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证券投资基金的份额已经超过6000亿份,持有股票市值达30%左右,伴随而来的是其市场话语权的放大。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任何资本都是逐利的,基金进入市场同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基金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形下,作为市场投资者来说,也必须注意其“红嘴”的反向作用。基金拉高股票价格,不是充当“活雷锋”,也不会充当什么“解放军”,最后一肚子筹码必然要找人来“垫背”。事实已经证明,基金所谓的价值投资只不过是价格投机的托辞而已,当年的“五朵金花”到后来的“新五朵金花”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股改接近尾声、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笔者从来就不曾怀疑目前牛市的存在,但与此同时,狂热中也要保持一份理性。就在12月4日,上证指数大涨近60点,涨幅达2.84%,而两地大盘在大幅上涨的同时,成交量也出现放大,今天上午沪深股市又放出近年来少有的天量,“双高”的背后,市场的风险会随时而至,此时则更需警惕。
无论市场现在怎么“牛”,牛市也终有走到头的那一天。笔者在此提醒投资者的是,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牛市更须防范风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千万不要套牢在熊市的前夜!
本文链接 http://news1.jrj.com.cn/news/2006-12-05/00000182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