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天使与魔鬼争夺的平台
——《赢在中国》评论之四
关键词:创业投资 守业 贪念 人性研究
是否人人都可以去创业?
创业企业是要做大还是要做强?
投资人是天使还是魔鬼?
在《赢在中国》总决赛上,周宇对评委的问题曾经如下做答,假如我是做自己的公司,那么我所得到份额虽大,实际收益却很有限;而假如得到了投资的支持,就会把事情做大,实际收益是增大了。
这个观点深得投资者与企业家的认同。
《赢在中国》的评委团是由投资者与企业家构成的。但在不同角度的内心,来自这两方面的观点冲突是很激烈的,冲突的核心是做大还是做强。企业是是做大还是做强——这是已经被企业界讨论了N年的话题,本文希望从人性的角度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有一部优秀的电影《海上钢琴师》,里面那个天才钢琴师一直没有离开船并踏上陆地一步,他有一句大体意思如下的相当经典的话:当我面队纵横交错的街道的时候,我会很快迷失,而在钢琴上的88个键是有限的,驾御起来得心应手。
在佛家与儒家表示人在一生中的贪主要有四个阶段,在孩童时代需要戒的是贪玩,在青年时代戒的是贪色,中年时代戒的是贪功,老年时代戒贪得。并表示假如可以戒了这四“贪”,就更有可能得到幸福生活。
这话不无道理。
想做大的人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那就是整合资源,做大市场规模,在大蛋糕中分得相对于小蛋糕的全部更多的绝对收益。假如你不做大,就不会感觉自己不够强;而想做大,单纯依靠自身的原始积累是肯定不可能的,想做大首先是是业务上的协作,然后是资本上的协作,用资本来收购业务上的协作伙伴,并打造更完善的服务。比例变小了,实际额度却变大了。
在企业是做大还是做强的问题上,没有实力的大就是外强中干,是红楼梦中所提到的“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是禁不住一个指头的纸老虎。但没有规模上的大,就会成为大海中的一条小舢板,很容易被吞没。
做企业如做人,做人也同做企业,一个企业的成败往往是由核心人物的性格决定的。
创业型的企业需要专注于某一项服务或者某一类人群。在业务上与财务上都需要定位与专注。在财务与业务上的专注才是良性循环,其实人也好、家庭也好、创业项目也好、资本也好,专注都是制胜的法宝。
每个人都希望做强,但都难以抑制做大的贪念。这就是在创业中的矛盾,虽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做大了,危险就会成倍地放大。贪会使得自己的风险成倍加大,相反,由于欲念的增加而不专注,破绽都会成倍地放大,收益却被摊薄了。
假如贪将会导致做大,那么收敛就会使自己变得更强。
做到了更强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认同。
笔者从本质上是策划人,也知道整合资源与协作的重要性,但整合与协作的同时,也就是在助长了贪与欲念。在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策划人”
毋庸质疑的是《赢在中国》推行的是创业者的创业,鼓励大家都去创业,自古创业是张扬,而守业是安心,创业的人之所以创业是因为对未来有憧憬,所憧憬的不是自己有多强,而是自己有多大,这与投资者的期望是一样的,因为投资者关注的核心是你做的市场有多大,你能够占有多大的份额,而他那部分需要花什么样的成本价得到,在市场概念得到战略或者公众投资者认同之后,再出手,出手的时候可以得到多少的收益,投资者关注的不是你的业务有多强,而是你可以做的市场有多大。当然,投资者也需要有清晰的盈收模式,并通过稳定的现金流来证明你所设计的盈收模式是被市场所认同的。而那认同也仅仅是支撑他和你共同打造的市场概念。
虽然某些创业的启动阶段进入的资金被得到“天使投资”的美誉,但投资人绝对不是所谓的天使,相反,投资人助长了创业者张扬的个性与求大的心理,激发了创业者的贪欲,而这个贪欲是建立在“不择手段”地从别人那里掠夺资源的基础上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天使投资”带有更多的魔鬼的成分,甚至不排除有借创业者的暂时困难而趁火打劫的嫌疑。
创业者、守业者与投资者都是贪的,贪大而且求强,但关键是有个度的制约。
投资人是贪的,那是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并非什么不好,其宣扬创业者的贪是成功的根本;而守业者肯定不是他们最佳的合作伙伴。相对守业者,创业者的激情、憧憬与不安份是其得以生存的火种。
显然,富有创业激情的周宇自然更能够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最终徽商宋文明取得了冠军,那说明投资者更关注资金的安全性。
也许会有人认为笔者是在拾人牙慧,但笔者认为:人成功的根本就是在制约自己的贪念,贪念也是所有创业者与守业者甚至投资者首先要具备的心理素质。贪会加大风险指数,同时会导致局面失控,成累卵之危。
但又有谁能够真正戒得了贪啊。
贾春宝
更多原创文章,尽在http://www.chinavalue.net/authorindex.aspx?id=6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