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汇众事件----津门地产中介的明天


早上起来,到了公司。从网上得知汇众出事了,顺驰55%的股权也卖给了香港路劲基建。两家企业可以说是津门地产中介的伯仲,无论从规模还是其他。但终于还是出了状况,也许一切早已注定,只是迟早的事情。必然的事情是无人能挽回的,就如同人的生老病死一样。其实关于津门地产中介一直是我关注的对象。自从2005年到了这个大城市,就有了与地产中介的不解之缘。一年中我曾经跳了6家中介公司,几乎津门的中介企业我都走遍了。也许这就是缘份吧!所以对于津门地产中介很想说一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说说津门的中介行业吧!我也曾到过一些城市,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但要说地产中介行业发展的水平可能无人能与津门相比。甚至相差甚远,这等的规模,这等的专业,这等的火爆,简直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作为一个中介行业竞然发展到如此规模,如同麦当劳,肯德基一样,遍地开花,随处可见。什么中介一条街,路上只要装束整齐匆匆忙忙的年轻人十之八九就是所谓的“经纪人”,在为成单而奔走,真是一派壮观景象。总之一切都象征着这个行业的如日中天,谁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不涉足其中,恐怕会失去什么发财的机遇。
这一切是那样的突然,又是那样的迅速,短短几年,拥有几十家,上百家连锁店的企业已屡见不鲜,并都以相当的速度扩张着,占据着最有利的位置。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在这个大城市也许找个公厕不太容易,但要找个地产中介可是相当的容易,而且个个都装修精良,窗明几净,服务周到。本人对此有深刻的体会。有人说这一切都归功于”地产黑马---顺驰“的功劳,没有顺驰就没有今天津门地产的火热,没有顺驰就没有今日如此众多的”地产精英“。就这样的观点我并不排斥,甚至是支持,因为顺驰就像一面旗帜抑或一个炼钢炉,为津门地产中介引导了方向,锻造了人才。当然所有的问题也应运而生,无法回避。

汇众出事了,顺驰易主了,一切都是必然,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偏执总会为自己的错误和感性付出代价,交出学费。这让我想到了很多,当年的秦池,当年的爱多,当年的巨人,可当年的风光已不在,已远去。硝烟散尽让人们看清的只是那战场上的断壁残垣,一片凄凉。其实一句话说的很好:成功的企业可能千差万别,但失败的企业大同小异。偏执,冒进,盲目,感性-----等等,一切都注定了结局。中国人是如此的容易被一些并不实在的东西冲昏头脑,难道我们真的缺乏理智的企业家吗?

原因何在呢?-----模式,模式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未来,一个企业的命运。好的模式会让你越走越远,走向光明。坏的模式只能把企业带进死胡同,甚至万丈悬崖。

仿佛最简单的道理又是最难的事情,往往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断送了太多人或企业的命运。中国很多企业家喜欢速成,渴望一朝登顶,一览众山小。甚至机械的认为,规模大就会成为大企业,当大老板。所以就产生了盲目的扩张,却忘记了市场。市场的容量并非是无限大的,更重要的是利润的增长永远都不会与你的盲目扩张成正比。反之如果你管理经营没有跟上,只能适得其反,投入并不意味一定有产出,还有可能是负数。更何况太多的企业并没有因为规模的扩大,员工的增多,而提升或改善自己的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等等。简直就是用小作坊的管理水平经营跨国大企业,结果如何?不用我说,也许他们的水平仅此而已吧。


回到主题,说说津门地产中介的”模式“吧!大致三种:(1)顺驰系(2)香港系(3)美国系。后两个本人不想多说,了解也有限,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受到了顺驰系的感染。那么最大的顺驰系当然大同小异,骨子里的东西是一样的,最多是表皮上了一下色而已。所以他们的命运是一样的,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本质性的区别,因为他们是一个炉子里炼出的钢,谁也硬不到哪里。而且成功的企业洗脑已完全塑造了他们的点点滴滴,想脱胎换骨是不可能的,除非换血。

就顺驰系的模式我想谈两点:(1)资金模式(2)管人模式(只能这样说,因为他们还完全没有上升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还处在原始阶段)

首先说资金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天天在强调的所谓“现金流”,也就是客户房款的进与出。可以说这些规模庞大的中介企业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连锁店,那么员工就不必说了,至少也要几百人,多则上千人。那么这么大的开支,来源于哪里呢?“现金流”就是一个很好的源泉,只要稳定就可以支出足够的现金。当然在市场好的情况下,现金流可以用于“现金收房”,开设新门店,甚至投资到其他的项目。顺驰有地产开发,汇众有可可士食品和装饰,还有地产开发。所以资本运作---合理运用现金流其实成为这类中介企业的重要一环,但也是危险的一环,一旦出事,将前功尽弃,汇众不就是很好的佐证吗!其实这种模式在今天的地产中介已经非常正常和越来越明显了,比如对于这类依靠现金流生存的企业,收不收中介费都无所谓,只要能进现金流一切都好办。当一个中介企发展到如此地步的时候,已经变质了,甚至在慢慢走向危险的边缘。

说实在话,这些大中介有时做的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事情,拿客户的钱去生钱了。所以现金流的稳定性决定了这种企业的稳定性。一旦现金流出现了问题,他们可能会立即崩溃了。其次从去年开始宏观调空屡屡出招,抑制了过热的房地产业,市场开始降温了。政府对资金的监管也逐渐严厉,所有的政策都对这些靠现金流过活的中介企业起了致命一击的作用。让他们无处逃身,狼狈不堪。再有就是他们的名声扫地,臭名已扬,这对一个企业也会构
成很大的威胁。看看这些大中介的名声吧!相关的各种反馈吧!不论是来自百姓的,还是他们自己员工的,都可见一斑。死亡在悄悄的走向他们。当一个企业既不能赢得客户,又不能赢得员工的时候,他也走到了尽头。其实一切都是公平的,当你不尊重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必将得到孤立,人们必将放弃你,远离你。


再说说这些中介企业的“管人”模式吧!其实听听一些流传在各个企业的口头语就可见一斑了:“企业不分男女,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生用”,“房地产就是夜总会----夜里总开会”,“起的比鸡早,干的比驴累,晒的比猪黑(黑猪),下班比鸡(妓女)晚”等等。这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而已。总之从中可以看出一些企业管理的概况。也是我的亲身体会。在这些企业中业绩永远是第一位的(可笑的是他们并不这样说,总是拿什么个人发展之列骗人),没有业绩就没有人格,没有尊严,上层很少把下层当人看。更多是看成奴隶,或机器,总之不许你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思想。一切都得无条件服从,错误的,没道理的,没道德的,没诚信的,一切都得照办。在我从一家大型中介企业离开的时候,对当时的人事部负责人说:在这里培养的是奴才,而非人才,一个没有个人思想的奴才。她无语。

我总在想,一个不能尊重企业员工的企业,如何能做到尊重客户。一个视员工为奴才的企业,谈何企业的发展创新?当企业无法留住员工的时候,还谈什么远大的企业愿景呢?岂不可笑。我清楚的记得,每次我进入一个大型中介企业,最先培训的就是企业的愿景,现在想想真是可笑。一个连人才都无法留住的企业,还有什么愿景可言?简直是空中楼阁,无稽之谈,自己找乐,自慰而已。更表现了他们的盲目自大,不切实际的劣根。我真希望他们清醒一下,不要自欺欺人了,做企业如同做人,当你不能尊重他人的时候,当然也无法得到别人的尊敬。


又想到了关于企业文化的话题,其实企业文化这个词由来并不久,还算是一个新鲜事物,尤其对于中国的企业。虽然现在在国内无论大或小的企业都在叫喊着企业文化的口号,但我大胆的认为没有几个企业能真正理解并正确的运用企业文化,这并不是夸张。不要以为我们有渊源流长的五千年文化,这和企业文化没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我们民族有文化并不代表我们的企业就有文化,结论是正好相反。更何况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在慢慢的消亡。

说说这些中介企业吧!也不例外的把企业文化推上了日程(其实无非是一些东拼西凑而来的僵硬词汇),处处讲,时时讲,上面讲,下面背,好象企业文化真的成了他们的命根一样。让人佩服不已。就拿我曾经供职的一个中介企业来说吧!就有一条规定,企业文化必须背下来,并且随时检查,发现背不下来,或背错的,轻则罚款,重则直接回家。真可谓相当的重视呀!有人问及老总为何一定要背诵下来,老总严肃答曰:如果连背都背不下来,还谈什么理解呀?乍一听似乎很有些道理,现在想想简直狗屁不通。典型的本本主义,形式主义,这简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余孽,遗毒。企业文化难道就应该这样理解吗?肤浅,相当肤浅。

那么何谓企业文化呢?本人拙见如下,仅供参考:企业文化就如同是一个企业的性格,思想。这与人一样,人的性格和思想决定了他的个人命运,而企业的性格思想也必将决定企业的明天。所以企业文化决不是表面的,口头的,肤浅的,形式的,应该是骨子里的,灵魂深处的一种无形力量。并非一朝一夕能形成的。

对于一个以销售为命脉的企业,文化更加重要。因为销售靠的是团队,那么团队的凝聚力将决定这个团队的业绩。而企业文化就是凝聚这个团队的巨大无形力量。它是植根于这个团队每个人心灵深处,并时刻指导左右他们方向的一股力量。这才能称的上是真正的企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是让企业团队产生最大合力的根基。相反没有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只能是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回头看看这些大中介企业吧!多则10来年,少的仅2,3年,怎么可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呢?在加上领导的巨大局限性,更加难上加难!他们如果非要成功,只有一条路就是从新投胎,别无它法。

再有很重要的一点,他们所谓的上层管理者根本不懂得怎样激励员工,进而激发员工的最大潜能。他们唯一的手段就是用当前的业绩来打击一个人的自尊。他们根本不了解人性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一个不了解人性的人是不配做一个管理者的,至多去管理一下没有生命的机器。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他们有些连做人都很勉强,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呢?他们根本不具备一个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总之这些企业缺乏素质,缺乏走向成功的素质,缺乏有素质的上层管理者,这一切决定了他们的未来之路是很短的,想做大是不太可能的。


最后用大师的一些结论作为结束吧!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三流企业销售的是产品,二流企业销售的是服务,而一流企业销售的是标准。
我们的企业还任重而道远,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