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才在现代社会真的有用吗?


天生我才在现代社会真的有用吗?

  “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是中国人的总结,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全国比武招考武状元;全国科举招考的就是文状元。正是这文武双全的人才选拔机制,才造就了我国“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扬”人才理念。

    然而进入现代知识经济的年代,我国却出现了人才比比皆是;却没有施展才华的地方。一是因为中国的就业岗位不够,学非所用成了时代的主流;二是竞争的不公平性,用权力能谋取岗位;用知识却没有竞争岗位的可能;按说中国就业困难,这应该是知识与能力竞争的大好时机;可占据岗位的即使是无才无德之人,也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把竞争的条件全部集中在自己的优势上面。于是无才无德的人占据岗位还美其名曰‘平等竞争’的结果,而知识与能力从来没有被人比对过;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

有位质量管理博士毕业分配到一家特大型国有企业以来,就是认为把“知识转换成生产力是硬道理”的朴素感情;终日不离工作与技术。在别人围着领导转(打牌、吃饭、跳舞、钓鱼和玩股票)的时代,而他却是把自己封闭起来攻克质量管理的交叉科学和边缘科学的知识;在跑官要官的年代,他却独占鳌头地一门心思搞科研;在别人都为领导贴金的年代,他却仅署自己的名就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正是这一切的另类执着,从而使这位质量管理博士能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280多篇;完成质量管理科研成果200多项的基础,实现质量创新增值达2.3亿/年。

这位质量管理博士的行为在一般人看来,好家伙;这样的天才肯定是荣誉地位一一送上前。然而现实却粉碎了好人的梦想,各种荣誉地位倒没有;而无情的打击与迫害却层出不穷。

  你特容易出成果吧,就把你往不容易出成果的地方调;你会写论文吧,就把你调到日常工作都忙不过来的岗位去;你还有心学习吧,就经常为你制造一些矛盾;如他要分房就每次张榜公布时有他,到最后却没有他;你要涨工资吗,就说群众投票没通过;你要出去参加学术会议,就说经费紧张而不同意。

多年以来打击与迫害,使他在沉默中爆发了;他终于越级向上级告状了。但这却是迫使领导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做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搞死他”的决策。所有的福利待遇坚决不能退步,以前所有的决定都是正确的。当我国把下岗作为国策时,这位质量管理博士成了本企业强制性下岗的第一人。为了保证下岗后不被别的单位聘用,该企业还用公函要大陆各杂志不发表他的文章和各级质量管理部门不能用这位质量管理博士等。正是这些环境,使这位质量管理博士下岗后没有任何组织支持过他;因而他只能到民营企业去求生。

 然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多是投机或政策原因形成规模的,有谁是管理或核心竞争力积累而成的;于是质量管理博士成了检验员,收入水平极低不说;还工作时间无限延长。

  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这位质量管理博士的现象在我们身边经常出现;这使我们感觉到迷惑不解?为什么把到处都说‘重视人才’,可现实的人才却没有用武之地;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与研究机构的领导者“江郎才尽”还在位,而社会上却闲散着这么多的人才;为什么权力部门只用关系,而不是用实际的本事呢。

俄国作家萨尔柯夫说过,才能本身并无光泽,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发出光彩。是呀,你再有本事,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或地方;才能在哪里才能体现或展现成功呀。

是啊!作为我们现在的人才市场,我们所看到的是寒心、窝心、恼心、烦心;还有什么?

人才,都会有一种清高;然而“自视清高才更高,身在当代云偏消”,因为如果你有才而不清高,这个社会还是有一碗饭你吃的;但如何你清高而又有才,等待你的可能只能是消亡;因为没有地方可容你。

现实,再一次提醒每一个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