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行长经营绩效考评机制的基本思路与具体设想


改进行长经营绩效考核机制的基本思路是:将行长经营绩效考评与行处经营绩效考评相分离,尽管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更大程度上却是属于不同范畴的活动,在评价主题、标准、时效、影响面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其在运用上是不能相互替代与混同的,行长经营绩效考评结果应用于行长经营管理工作业绩排名,行处经营绩效考评结果应用于行处经营绩效排名,行长经营绩效排名结果和行处经营绩效考评结果同时决定着行长年薪水平;行长经营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上充分体现竞争性指标与进步性指标相结合、比率指标与总量指标相结合,减少指标考核因素重叠,改进绩效比较标准设置,合理修正考核指标计量口径。

(一)考评指标体系

根据商业银行现状及发展趋势,行长经营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当由3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反映进步性水平方面的评价指标,主要有经济增加值增长率、经济资本净回报率提升率、人力资本净回报率提升率、人力资本产出存款率提升率、人力资本产出贷款率提升率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等6个指标,其中人力资本产出存款率提升率和人力资本产出贷款率提升率为中近期内的过渡性考评指标;第二层次是反映竞争性水平方面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存款市场占有率、贷款市场占有率、中间业务收入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市场占有率等4个指标,其中存款市场占有率、贷款市场占有率为中近期内的过渡性考评指标,利润市场占有率因目前同业之间内部政策差异较大使得可比性不高,可以暂不考核;第三层次是反映安全性水平方面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不良资产率、内控管理。

1、进步性水平的评价指标

1)经济增加值增长率

经济增加值增长率=(考核期经济增加值总额/上年同期经济增加值总额-1)×100

该指标旨在促进各行努力拓展市场,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收益率,为工商银行和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2)经济资本净回报率提升率

经济资本净回报率提升率=(考核期经济资本净回报率/上年同期经济资本净回报率-1)×100

其中,经济资本净回报率=风险拨备拨备后利润总额/经济资本月均余额×100

该指标旨在促进各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收益率,合理平衡市场、效益和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股东创造更高的投资回报。

3)人力资本净回报率提升率

人力资本净回报率提升率=(考核期人力资本净回报率/上年同期人力资本净回报率-1)×100

其中,人力资本净回报提升率=本外币风险调整拨备后利润总额/工资性费用总额×100

该指标旨在促进各行积极增加盈利,合理配置人力资本,努力提高单位人力资本的利润产出水平。

4)人力资本产出存款率提升率

人力资本产出存款率提升率=(考核期人力资本产出存款率/上年同期人力资本产出存款率-1)×100

其中,人力资本产出存款率=本外币全部存款日均余额/工资性费用总额×100

该指标旨在促进各行努力拓展存款市场,合理配置人力资本,努力提高单位人力资本的存款产出水平。

5)人力资本产出贷款率提升率

人力资本产出贷款率提升率=(考核期人力资本产出贷款率/上年同期人力资本产出贷款率-1)×100

其中,人力资本产出贷款率=本外币全部贷款日均余额/工资性费用总额×100

该指标旨在促进各行努力拓展贷款市场,合理配置人力资本,努力提高单位人力资本的贷款产出水平。

6)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

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考核期中间业务收入总额/上年同期中间业务收入总额-1)×100

该指标旨在促进各行积极调整盈利结构,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市场,及时足额收取中间业务收入,促进中间业务收入的更快增长。

2、竞争性水平的评价指标

1)本外币各项存款月均增量四行同业占比

本外币各项存款月均增量四行同业占比=考核期本行本外币各项存款月均增量/考核期四行本外币各项存款月均增量×100

其中,本外币各项存款月均增量=考核期本外币各项存款月均余额-上年同期本外币各项存款月均余额

该指标旨在促进各行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努力拓展存款市场,提升工商银行的存款市场竞争力。

2)本外币各项贷款月均增量四行同业占比

本外币各项贷款月均增量四行同业占比=考核期本行本外币各项贷款月均增量/考核期四行本外币各项贷款月均增量×100

其中,本外币各项贷款月均增量=考核期本外币各项贷款月均余额-上年同期本外币各项贷款月均余额

该指标旨在促进各行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努力拓展有效贷款市场,提升工商银行的有效贷款市场竞争力。

3)本外币中间业务收入四行同业占比

本外币中间业务收入四行同业占比=考核期本行本外币中间业务收入/考核期四行本外币中间业务收入×100

该指标旨在促进各行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努力拓展中间业务市场,提升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市场竞争力。

4)本外币风险调整拨备后利润四行同业占比

本外币中间业务收入四行同业占比=考核期本行本外币风险调整拨备后利润/考核期四行本外币风险调整拨备后利润×100

该指标旨在促进各行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努力拓展存款、贷款、中间业务市场,调整经营结构,优化经营资源配置,提升工商银行的利润市场竞争力。

3、安全性水平的评价指标

1)不良资产率

该指标旨在促进各行控制和转化不良贷款,大力清旧堵新,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提高整体创利能力。

2)内控管理

该指标旨在促进各行完善内控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注重贷款的流程控制和信贷风险控制,保证依法、合规、稳健经营。

(二)绩效比较标准设置

按照设置绩效考核标准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绩效比较标准设置思路为:

1、进步性水平考核指标的比较标准值,选用全部辖属分行(支行)的加权平均进步水平。

2、竞争性水平考核指标的比较标准值,可以选用全部辖属分行(支行)的加权平均竞争性水平,也可以选用25%(四行之平均数)。

3、资产质量水平考核指标的比较标准值,可以选用考核行的整体战略性指标值。

(三)计分方法

对于进步性和竞争性指标设立考核基准分,对于安全性指标实行否决考核。通过“进步性和竞争性指标”与“安全性指标”的乘数联动关系组合计分,引导分支行努力追求“市场拓展、经营效益”与“资产质量、内控管理”的“双赢”。

经营管理绩效考评总得分=(进步性考核得分+竞争性考核得分)×安全性考核得分率

进步性和竞争性指标考核得分的计算公式为:

考核指标得分=指标基准分+指标加扣分

指标加扣分=指标基本分×常数0.3×(指标完成值-指标标准值)÷标准差

标准差=[Σ(某行指标完成值-指标标准值)2 /被考核行个数] 0.5

安全性考核得分率=(1-考核倒扣分/基准倒扣分)×100%。